分享

鞘膜积液

 kzb5688 2014-07-04
当睾丸在腹膜后下降时,下腹部腹膜形成一突起经腹膜沟管进入阴囊,即形成鞘状突,鞘状突为一双层腹膜构成的盲袋,一面紧贴睾丸和精索,婴儿出生前后除紧贴睾丸的鞘膜形成固有的鞘膜腔外,其余鞘膜均闭合,若闭合不全则形成鞘膜积液。

1 症状体征

  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腹股沟、阴囊部肿块。积液较少时,可无任何不适。随着囊内液体增多,可感到精索牵拉感或钝痛,如睾丸鞘膜积液量巨大,阴茎缩入包皮内,可出现排尿困难,行走不便等。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平卧后肿块可完全消失,站立后肿块又慢慢出现。

2 用药治疗

  鞘膜积液治疗原则是对体积较小,张力不高,且无症状的囊肿无须急于手术。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幼儿,尚有自行消退的可能。但对体积较大,张力很高,因可影响睾丸血液循环,导致睾丸萎缩,故应及时手术治疗。目前治疗鞘膜积液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

  1.硬化疗法  早在18世纪,Guy应用布尔得葡萄酒首次注射治疗鞘膜积液。此后,陆续有奎宁、尿素、鱼肝油酸钠等药物注射治疗鞘膜积液的报告,直到1933年Kilbotlrne及Murray报告他们应用硬化剂治疗鞘膜积液的经验后,临床上才开始广泛应用。1975年Maloney对手术与硬化疗法治疗鞘膜积液作了前瞻性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硬化疗法明显优于手术方法。1985年Baker首次应用四环素液作硬化剂治疗鞘膜积液,取得了显著疗效,其副作用少,随访无复发。1988年Levine对25例积液量在20~780ml的睾丸鞘膜积液病人,应用四环素硬化治疗,成功率为93%,其中一次成功率达75%,个别病人需要治疗2~3次。1989年李磊报告41例应用四环素硬化治疗的鞘膜积液病人,成功率达97.6%,无并发症,认为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替代疗法。

  一般认为积液量大于500ml或疑有睾丸肿瘤者不适合硬化疗法。交通性鞘膜积液切忌应用此法,以免四环素溶液流入腹腔而出现严重并发症。

  四环素治疗鞘膜积液的效果,可能是由于溶液pH低,引起明显的细胞反应,导致纤维增生及鞘膜粘连所致。这些组织反应对尚在发育中的小儿睾丸,是否会造成远期损伤尚不清楚。且小儿鞘膜积液鞘状突管多未闭塞,单纯穿刺排液注药硬化治疗,难以达到治愈目的。1995年阮元峰报告3例鞘膜内注射四环素致小儿睾丸坏死的病人,应引起警惕。

  2.手术治疗  若囊肿大、张力高,有可能影响睾丸血运和睾丸发育者可行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鞘膜积液的主要方法,术中要打开鞘膜囊,并将鞘膜翻转。对于交通性鞘膜积液,尚应高位结扎鞘状突。术中应仔细止血,并置橡皮膜引流,以防阴囊血肿形成。

3 饮食保健

  鲜拌莴苣调理鞘膜积液:选取莴苣250g,洗净,去皮,切成细丝,料酒、盐、味精、香油各适量。将莴苣丝入盐拌匀,然后去汁,再入料酒、味精、香油调味,即可食用。此款的功效是利水渗湿通淋。适用于湿热蕴蓄下焦的鞘膜积液者服食。   

  绿豆猪蹄汤调理鞘膜积液:用猪蹄400g,绿豆75g,陈皮10g,食盐少许。先把绿豆洗净,滴干水;陈皮浸软,洗净;猪蹄放在沸水中焯5分钟,捞出泡冷水。取砂锅加适量清水,下猪蹄、绿豆、陈皮煲沸,再用小火煲4小时,加入食盐调味即可。此款的功效是清热解毒。适用于男子湿热蕴结下焦,侵及下焦睾丸而至急性和慢性睾丸炎或鞘膜积液,伴口苦口干、行走不便等。   

  莲炖乌鸡调理鞘膜积液:选取乌骨鸡1只,莲子(带芯)15g,糯米15g,胡椒3g,葱、姜、酱、盐各适量。将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在腹腔内放入莲子、糯米、胡椒缝好,口朝上放砂锅内加水及葱等调料,炖熟即可。可佐餐食用。此款的功效是疏肝理气、清热利水。对肝郁热结型鞘膜积液(阴囊明显肿大积液,皮肤光亮感,压痛明显等)有良好的食疗效果。

4 预防护理

  鞘膜积液在热带地区发病率高,与血丝虫感染有关系,故平时防蚊措施是重要的。

5 病理病因

  先天性鞘膜积液的病因是胎儿出生前,鞘状突管在不同部位闭合不全所致。腹腔液经闭合异常的鞘状突管在某一水平积聚,形成各种类型的鞘膜积液。

6 疾病诊断

  本病应与睾丸肿瘤和腹股沟斜疝相鉴别。睾丸肿瘤质地沉重、实质性,透光试验阴性,亦可并发睾丸鞘膜积液,B超检查可见肿块为实质性。交通性鞘膜积液若鞘状突管较粗,腹腔内肠管、网膜可疝入其中,形成腹股沟斜疝,疝内容物可还纳入腹腔,阴囊肿块透光试验阴性,有时可见肠型及肠鸣音,B超检查可予鉴别。

7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其他辅助检查:

  B超检查可见肿块为液性暗区。鞘膜腔内可穿刺抽出积液。正常情况下为蛋黄色的清亮液体;如合并感染则可为混浊的血性或脓性液体;丝虫病患者则可为乳糜样的液体。

8 并发症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9 预后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10 发病机制

  有关研究指出,积液由鞘膜壁层分泌,且由腔壁所吸收,当分泌量大于回吸收量时,则产生鞘膜积液。先天性鞘膜积液囊壁菲薄、光滑而柔软,与周围组织层次清晰易分离,呈卵圆形半透明状。据有关研究,发现小儿鞘膜积液几乎都有未闭的鞘状突管与腹腔相通。鞘状突管直径一般为2mm左右,较粗者可达5mm。病程较长者其鞘膜囊壁明显增厚,但囊壁厚薄均匀,可有多个小结节假瘤样改变,甚至出现钙化,与邻近组织粘连。如鞘状突管可容肠管进入时,则形成腹股沟斜疝。积液一般为黄色、清亮、无味的渗出液。液体中含有电解质、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重为1.010~1.025,白蛋白含量在3~6g/dl。鞘膜积液量少则10ml以下,多可达300ml以上。如积液量较多、病程长,可压迫睾丸及精索,影响睾丸血液循环,并伴有间质水肿及曲细精管的变化,最终可导致睾丸萎缩。

  根据鞘状突管闭合异常的部位,将鞘膜积液分为如下3类(图1)。

  1.精索鞘膜积液  鞘状突两端闭塞,中间段即精索部局限积液,一般不与腹腔相通,但常并发其头侧端的鞘状突未闭塞。

  2.睾丸鞘膜积液  正常情况下,睾丸鞘膜囊内仅有少量浆液。如液体聚积增多,则形成睾丸鞘膜积液。

  3.交通性鞘膜积液  鞘状突未闭塞,完全开放,腹腔液体随体位流动。与腹股沟斜疝不同之处在于鞘膜囊与腹腔间通路狭小,肠襻不能进入。女孩鞘状突管闭合不全出现囊肿时,称为圆韧带囊肿,即Nuck囊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