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春节古元旦,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采用公元纪年,因公历新年元旦与中国传统节日元旦重名,于是改中国传统节日元旦为春节。春节为除夕(腊月三十)和三元或三朝(初一)相连的两环顾,除夕是汉族两大团聚节日之一,无论身在何地的人们都要在这一天赶不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并以守夜的方式,辞旧迎新。春节的活动很丰富,主要有:送灶王爷、掸尘去秽、置席守岁、点烛旺家、祭祖踩崇、串亲拜年以及剪窗花、扎灯笼、贴春联、挂倒福、打年糕、吃饺子、观社火、放烟花等等。春节的饮食非常讲究,较为方泛的习俗为: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烙饼卷鸡蛋;初四合子团团转,破五低饺子包素馅;初六炖鸡吃米饭,初七同食长寿面,初八初九炖牛羊;初十煮粥棒子面,十一十二食鸭鱼,十三吃虾合家欢;十四大碗炸酱面,十五元霄闹灯观。春节的来历说法很多,很多人都知道,我就不多费话了,这了正月十五元夕节后,就是二月二龙抬头了。
千秋节
千秋节也称王母千秋节,传说是王母娘娘的生日,也是春种的开始,这一天传统民俗是踏青春游,登高赏绿,放飞风筝,对唱情歌,不要以为对歌只是少数民族的事情,其实我们汉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清明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是同寒食节合二为一的节日,是民间祭祖扫墓的日子,清明节的习俗是踏青射柳,荡秋千。
端五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五节,端是初的意思,端五就是初五的意思,传说是纪念屈原的节日,这一天的传统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过了端五,就是六月六晒书节,又称晒衣节。
七巧节
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也被称做中国的情人节。传说这一天夜里躲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对话声。
鬼节
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集中祭祀先人的节日,又称鬼节。这一天早在周朝之时就是祭祀先人的节日,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又被称为中元节和孟兰盆节。传说这一天阎王爷大开方便之门让鬼自由地出入阴阳两界,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期。
中秋节
中秋节是汉民族两大团聚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月礼制,后相沿为民间固定的重要传统节日,明清时与元旦(春节)齐名,中秋来临,望月祭拜,寄托情怀成了文人墨客抒发不尽的感慨。传说元末,人们把写有八月十五杀鞑靼的纸条放在月饼中传递,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一起动手把住在各自家中的鞑子全部杀死,于是月饼就成了中秋节必备的食品。真实的历史情况是这样的,女真政权建立后,为了防止所统治的汉人造反,于是在每个汉人家庭中委派了一个女真人家长,汉人不但要供养女真人的衣食住行,还要忍受女真人家长的各种欺凌和侮辱,女真政权垮台后,汉人地区的女真人被愤懑的汉人全部杀死,可见当时两个民族的矛盾尖锐到何等地步,所以说,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中所说的鞑子不是蒙古人而是女真人,同时也证明,月饼的传说,应该源于宋代。
重阳节
重阳节九月九日,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喝酒赏菊,品重阳糕,遍插茱萸。相传东汉时期人们受瘟疫困扰,后经仙人指点,含茱萸叶,喝菊花酒,齐心协力赶走了瘟神,从此九月九登高避疫的风俗流传了下来,古代诗人写重阳节的诗作很多,以(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为著名。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