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震:做好互联网金融要用气态产业思维

 圆圆的柚子 2014-07-07

黄震:做好互联网金融要用气态产业思维   

                  (本文根据黄震在“互联网金融与融资租赁债权转让高峰论坛”的演讲整理)

 

      中国目前已有的产业,或者说人类社会的已有产业,可以形象地分为固态产业,液态产业和气态产业。工业制造、房地产等是固态产业,一旦进入这个领域中,资产就固化了。我们现在所谓的传统金融产业,大多数是要融资,要流转,属于液态产业。而互联网金融则是气态产业,就是要应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把数据入云,然后让金融资源像雨水一样的浇灌回流,从云端反过来浇灌实体产业。只有三种形态的产业不断相互转化和支持,整个社会的经济生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今日之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可谓日新月异。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创新元年,2014年又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但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远远还没有定型,却被一些人固化为三种模式或五、六种模式,甚至十种模式。总结永远跟不上变化。大家熟知,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特点是变化,不断迭代升级,如果我们固守所谓三种或六种模式,其实已经背离互联网金融的精神,违背了气态产业思维,不能真正理解互联网的创新活动甚至互联网金融本质特征。

什么是气态思维,如何用气态产业思维做好做强做大互联网金融。答案是互联网金融要用气态产业思维,尤其是当云端、无线互联无处不在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觉察到互联网金融不是传统上所理解的固体的东西,而是看不见摸不着,随时随地存在着的东西,它的交互、流转,可以在无形中进行,而不是非要在有形中进行,这点要用新思维理解。应该说已有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无论是虚拟货币、网络支付、P2P借贷等等已经有了很大的创新。但是一旦要跳出来,也是比较狭隘的,是仅属于传统货币金融领域的。

真正的金融只要跟我们的价值管理、价格发现等有关都可以算作金融的话,那么从货币金融到信贷金融,然后到资本金融、消费金融,再到社交金融、产业金融直至资产金融,我觉得我们的认识框架可以进一步打开。最近我在读罗伯特所著的《金融与好社会》这本书,在书中他讲到,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框架,让金融更深的涉及到社会中间,比如把社会保障金,残疾人福利金等全部放在金融事业中去等。我们过去没有把这些放在金融事业里。所以我们要打开思维框架,否则我们理解金融就有问题,总说金融是富人玩的游戏,难道我们确认每个人就都没有金融的需求吗?难道就不应该满足大家的这种需吗?所以我们应该用新的思维来理解当前互联网金融创新,这样才能看到、涉猎到更多的领域。

马云曾说“对于新生事物,很多人第一是看不见,第二是看不起,第三是看不懂,最后是来不及”,而互联网金融十年前出现在中国。第三方支付出现没有人觉得是新型事物,同时也看不起,就是今天互联网金融像P2P领域顶多1千亿交易量算什么,一个小银行的信贷就可以超过它。确实它还很小,让人看不起,甚至看不懂,很多人对互联网金融,去年到今年吵吵嚷嚷各种声音,但是到底是什么,我们今天还很难说得清楚。有人说互联网金融到现在没有定义,所以不存在互联网金融,或者说定义不适合解释今天的现状,所以他们看不懂,最后就导致不管你喜不喜欢互联网金融,但它已经来了;不管你接不接受,它已经影响我们的生活了;不管你用不用它,它已经让所有的人在感受到它带来的改变,和必须接受它带来的改变!

所以对于互联网金融到底有什么创新的领域,我觉得以融资租赁行业,特别是屈老师讲的租网合一为例,引起的大资产管理变革,跟互联网金融相结合的领域,叫做A2P、A2C等模式。大家都可以畅想,为什么一定要用P2P和众筹呢?所以融资租赁也是新型领域,新的领域有很多的政策优势,或者说后发优势。现在中国已经沉淀的融资租赁债权超过2万亿,因为把液态产业投到固态产业就失去流动性。怎么样解决流动性的问题,如果继续守着固态思维,等到期然后再结束债权,然后再收回债权等,那基本就是死路一条。

如何在期限内让他像空气一样充分的流转起来啦?我觉得当前互联网金融已经有了一些基础和模式,比如拾财贷的融资租赁债权的转让。这种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当然这种平台现在借助移动互联技术,几乎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很多人的手机里,不仅仅是固态、液态,而且已经是涉及到气态产业了。当然,这种模式有可能不断更新升级,要试错,纠错,但是我觉得找到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我最近在研读国务院新国九条,比如说他讲到要支持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产品、业务和交易方式。就是利用了网络信息技术创新产品业务和交易方式,让有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参与资本市场,促进互联网金融扩大资本市场服务的覆盖面,那才可能说服务到我们的对象。或者说我们用液态思维拓展渠道,用现在的气态思维覆盖WIFI以及数据流量可以到达的地方,这是非常大的改变。

在证监会落实文件里讲到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和拓展非标业务。过去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发挥标准化产品,可以不断重复复制,之后才能大规模发展。但实际上互联网金融以用户为中心,以个性化的体验为特点,以大数据为支持,以各种交互工具为基础,可以开拓出更多非标的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