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投资者的资金都投在期限较短(比如在7年以内)的高等级债券之中,那么市场价格的变化就不会给他带来重大影响,因此他就不需要考虑价格的变化(这种观点也适合于他所持有的美国储蓄债券,他总能按成本价或更高的价格将其兑现)。期限较长的债券,在其有效期内会有较大的价格波动;在任何一个几年期的时限内,普通股组合几乎必然会发生价值的波动。 投资者应该了解这些可能发生的情况,而且应该对此做好财务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投资者想从市场水平的变化中获利——当然是通过所持证券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涨,但也有可能是通过按有利的价格进行购买和出售。他的这种兴趣是必然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这涉及到一个非常真实的风险:有可能导致他采取投机的态度和行为。让我们重复开头讲过的话:如果你想投机的话,请睁大自已的双眼,知道最终有可能亏本;确保将风险额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将投机与你的投资计划完全分开。 我们已将首先探讨普通股价格变化这个更重要的话题,并在此之后再转向债券领域。在第3章,我们已对过去100年以来股票市场的历史进行了考察。在此,我们特经常回顾前面的内容,以便投资者从以往的记录中看到自己的投资希望所在——通过持有相对稳定的证券组合获取长期升值;或者是按接近于熊市的低价购买证券,并接接近于牛市的高价出售证券。 市场波动对投资决策的指导作用 由于普通股(即使是投资级的普通股)都会不断地出现大幅度的价格波动。因此,聪明的投资者会对从这种价格大幅度变动中获利的可能性感兴趣。他面临着两种可能获利的方法:择时方法和估价方法。我们所说的择时,是指努力去预知股市的行为——认为未来走势是上升时,购买或持有股票;认为未来走势是下降时,出售或停止购买股票。我们所说的估价是指尽力做到:股票报价低于其公允价值时买入,高于其公允价值时卖出。另外一种要求不太高的估价方式是,确保自己购买股票的价格不会太高。这种做法适合于防御型投资者,因为他们所强调的是长期持有;但是,这代表了对市场水平应有的最基本的关注。 我们确信,无论采用哪一种估价方法,聪明的投资者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我们同样确信,如果投资者以预测为基础强调择时交易,那么他最终将成为一个投机者,并面对投机所带来的财务结果。在外行看来,这种区别非常不明显,而且也没有得到华尔街的普遍认同。作为商业行为,或者是出于一种完全的信任,股票经纪商和投资服务机构似乎固守着这样一个原则:普通股市场的投资者和投机者都应该细心地关注市场的预测。 我们相信,人们离华尔街越远,就会发现股市预测或择时的吹嘘越值得怀疑。投资者根本不会认真对待那些没完没了的预测结果(几乎每天都有这种预测,而且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得)。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投资者都会关注它们,甚至依照它们而采取行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有人使他相信,对股市未来的走势做出某些判断是很重要的,而且还因为,他感到经纪公司或服务机构的预测至少比自己的预测更加可靠。 在此,我们没有篇幅详细探讨赞成和反对市场预测的观点。许多聪明人涉足过这一领域,而且毫无疑问,有些人可以通过成为很好的股票分析师来赚钱。但是,我们不能认为,普通公众可以通过市场预测来赚钱。因为,当普通公众根据某个信号赶紧出售股票以获取利润时,谁会去购买?如果作为读者的你,想要通过追随一些市场预测系统或领导者而在几年内发财,那么你就必须像无数其他人那样去做,而且能够比市场上的众多竞争者做得更好。我们既无法根据逻辑,也无法根据实际经历来认为,任何一个普通的或一般的投资者,能够比公众(他本身就是其中的一员)更成功地预测出市场的变化趋势。 似乎每个人都没有注意到“择时”理念所具有的一个特点。对投机者来说,择时具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作用,因为他想迅速获取利润。等到一年之后股票会上涨的这一想法,是不会被他接受的。然而,这样一种等待期对投资者来说算不了什么。让自己的资金处于闲置状态,等到获得某些(自认为)可靠的信号后再去购买股票,这种做法对投资者有什么好处?他所得到的好处仅仅在于,等到后来按足够低的价格成功购买到股票,以补偿自己的股息损失。这就意味着,择时交易对投资者没有实际的价值,除非它恰好与估价法相吻合,也就是说,除非它能使投资者按大大低于自己以前的售价重新购买到自己的股票。 在这一方面,著名的道氏择时交易理论有着一种不寻常的历史。简单地讲,这种方法就是把股票指数上涨时的某一个特殊“突破点”看做购买的信号,而把下跌时的类似突破点看做卖出的信号。利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并不一定是实际的)结果表明,从1897年到20世纪60年代初,这种操作几乎能够连续获得一系列的利润。根据所显示的结果,道氏理论的实际价值似乎能稳固地确定下来。值得怀疑的地方(如果有的话)在于,所公布的这种“记录”,能否可靠地反映出道氏理论家在市场上的实际行为。 对数据更仔细的研究表明,道氏理论所得出结果的好坏,在1938年之后(就在华尔街开始认真对待该理论后的几年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其最显著的成就是,在1929年崩盘前的大约一个月,给出了306点的一个卖出信号;以及防止其追随者陷入长期的熊市(直到市场本身得到很好的调整后,在1933年的84点给出了一个买入信号)。可是,从1938年开始,道氏理论的操作主要是使从业者在较低的价格卖出,然后又在更高的价格上买入。此后近30年的时间里,仅仅购买并持有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人,能够得到明显更好的结果。 我们认为,根据对这个问题所做的许多研究,道氏理论结果的变化并非是偶然的。它反映了商业和金融领域的预测和交易方法所固有的特征。有些方法之所以获得支持和变得重要,是因为它们在某个时期表现得很好,或者有时仅仅是因为,它们似乎能够与以往的统计记录相适应。但是,随着它们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其可靠性一般会下降。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带来一些以前的方法无法适应的新情况。 其次,在股市交易方面,某一理论广受欢迎这种现象本身会对市场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削弱这种理论的长期盈利能力。(像道氏理论这样一些受欢迎的东西似乎可能在创造着自我验证,因为其追随者根据信号做出的买卖行为本身就会使得市场上涨或下跌。当然,对交易大众而言,这种“一窝蜂的行为”是一种危险,而不是一种优势。) 我们确信,普通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努力来成功预测股价的变动。然而,他可以利用价格变化之后的时机吗,也就是在每一次大跌之后买入和在每一次大涨之后卖出。1950年之前的几年里,市场波动极大地鼓励了这一想法。实际上,“聪明的投资者”的传统定义是,“那些在熊市(其他的人都在卖出时)买入,在牛市(其他的人都在买入时)卖出的人。”如果仔细查看图I(反映了1900 - 1970年期间,标准普尔综合指数的波动情况)以及表3-1中相应的数据,我们将很容易看到,为什么这种观点直到最近几年才似乎有说服力。 从1897年到1949年,出现了10个完整的市场循环——从熊市最低价,到牛市最高价,再到熊市最低价。其中有6个循环的持续时间在4年以内,4个循环的持续时间为6-7年;而且有一个循环(发生在1921 -1932年间的“新时期”循环)持续了11年。最低价与最高价之间的变化幅度为44% -500%,其中大多数为50% -100%。随后的下降幅度为24% - 89%,其中大多数在40% - 50%。(请记住,50%的下降会完全抵消先前100%的上涨。) 几乎所有的牛市都明显具备一些共同点,比如: (1)价格水平达到历史最高; (2)市盈率很高; (3)与债券收益相比,股息收益较低; (4)大量的保证金投机交易; (5)有许多质量较差的新普通股的发行。 因此,在不太熟悉股市历史的人看来,聪明的投资者应该能够发现反复出现的熊市和牛市,从而在熊市买入,在牛市卖出;而且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重复这种做法。为了确定总体的市场买入水平和卖出水平,人们以价值因素或(和)价格变化幅度(%)为基础,设计出了许多方法。 但是,我们必须指出的是,即便是在始于1949年的空前牛市出现之前,连续的市场循环中所发生的变化,足以使贱买贵卖这种理想的做法变得更加复杂(有时,还会挫败这一想法)。显然,这种背离现象中最明显的,就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大牛市——它使所有的计算方法都严重失误了(1)。因此,即使是在1949年,人们也不能肯定地认为,投资者应该把自己的金融策略和方法主要建立在下列努力之上:在熊市最低价位买入,并且在牛市最高价位卖出。 最后的事实证明,情况正好相反。过去20年的市场行为并没有遵循以前的格局,没有服从曾经非常灵验的危险信号,也没有允许人们成功地利用贱买贵卖这一古老的法则。以前相当有规律的牛市熊市交替格局最终是否会再次出现,我们并不知道。但是,我们认为,投资者的下列做法是不现实的:努力将自己的策略建立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即等到出现明显的牛市价格水平时才去购买任何普通股。然而,我们所建议的策略考虑到了证券组合中普通股与债券比例的调整——投资者可以根据股价的高低(以价值标准来衡量)选择这样的做法(2)。 程式方案(阿笨注:这应该是所谓的“公式时机选择计划”,这是我所有的1951年经典版《证券分析》第五章谈到的,不过该版本翻译的人员很不专业,翻译的句子生硬,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不是很好,翻译成“公式时机选择方案”可能会更好理解,formula-timing plans)) 始于1949年和1950年股市上升的头几年,旨在利用股市循环的各种方法使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方法被人们称为“程式投资方案”。此类方案的核心(除了较简单的美元平均法之外——阿笨注:应该是美元成本平均法)就是,当市场大幅度上涨时,投资者自动卖出一些普通股。在许多这样的方案中,市场水平的大幅上升,都会导致所持有的普通股被全部平仓。另一些方案规定,各种情况下都只持有少量的股权。 如果事后将其用于过去多年的股市当中,那么,这种方法具有双重吸引力:一是听起来有道理(而且稳妥);二是能显示出很好的结果。遗憾的是,它最受欢迎的时刻,也正是其作用发挥得最不好的时刻。 许多“程式方案使用者”发现,他们自己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某一股价水平下,完全(或几乎完全)退出了股市。的确,他们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但从广义上讲,此后的市场也“抛弃”了他们,因此,他们的程式方案几乎使自己失去了重新买回普通股的机会(3)。 20世纪50年代初使用程式投资方法的人所经历的情况,与大约20年以前使用完全机械的道氏理论的人所经历的情况是类似的。两种情况下,所使用方法的广受欢迎,几乎也同时意味着这些方法作用的丧失。我们自己的“中心价值法”(用来决定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买卖价格水平),也存在着类似不愉快的经历。这里的教训似乎是,股市上的任何赚钱方法,只要它容易理解并且被许多人采纳,那么,这种方法本身就会因太简单、太容易而无法持久(4)。斯宾诺莎得出的下列结论既适合于哲学,也适合于华尔街:“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既罕见又复杂的。” 投资者证券组合的市场波动 拥有普通股的每一位投资者,都会看到其股票价值在不同的年份发生波动。自1964年本书上一版的写作以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所表现出的行为,或许很好地反映了稳健的股票组合投资者(他所持股票仅限于财务稳健的著名的大公司)所面临的情况。指数总体价值从大约890点的平均水平上升到了1966年的995点这一最高水平(1968年为985点),1970年降到631点,1971年初又几乎全面反弹到940点。(由于单种股票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因此,道琼斯指数的整体波动幅度要小于其中的各种股票。)我们对其他分散化的稳健普通股组合的价格波动进行跟踪之后发现,其总体结果与上述情况没有明显区别。 总之,与大企业相比,二线企业的股价波动更大(5);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从长远看,一组精心挑选出的小企业的业绩会更差。无论如何,投资者最好是事先接受所持大多数股票价格上涨的概率——比如,今后5年内不同时期价格的上升幅度,比最低点高出50%或更多;价格的下降幅度,比最高点低等值的三分之一或更多——而不能仅仅只看到可能的情况(6)。 一位真正的投资者不太可能相信,股市每日或每月的波动会使自己更富有或更贫穷。但是,长期的和大幅度的波动会怎样呢?在此会产生一些现实问题,也有可能产生一些更复杂的心理问题。市场的大幅上升,会立即给人们带来适当的满足感以及谨慎的担忧,同时也会使人产生强烈的不谨慎冲动。你的股票上涨了,很好!你比以前更富有了,很好!但是,价格上涨是否过高,你应该考虑出售吗?或者,你是否会因为低价时购买的股票太少而责备自己呢?或者(这是最坏的想法),你现在应该认可牛市气氛,像绝大多数公众那样满怀热情,陷入过分的自信和贪婪(毕竟你也是公众中妁一员),并且进行更多的危险投资?到目前为止,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是,即使是聪明的投资者,也可能需要很强的意志力来防止自己的从众行为。 正是出于对人性的考虑(而不是初于对财务损益的考虑),我们才主张在投资者的证券组合中采用某种机械的方法,调整债券与股票之间的比重。或许,这种方法的主要好处就在于,它使得投资者有事可做。随着市场的上升,他将不断地出售所持有的股票,并将所获收入投入到债券中;当市场下降时,他会采取相反的做法。这些交易活动将提供某种通道,以释放投资者有可能不断累积的能量。作为一名恰当的投资者,他还能从下列想法中获得满足感:自己的业务操作与普通大众的正好相反(7)。 企业价值与股市价值 市场波动对投资者的实际影响,还可以从股东作为各企业所有者的角度加以考虑。持有上市股份的人实际上具有双重身份,并且他可以在两者之中有选择地加以利用。一方面,他的地位类似于少数股东,或非上市企业的隐名合伙人。这样,他所得到的结果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或企业基础资产价值的变化。通常情况下,他会通过最新的资产负债表来计算自己享有的净值,以决定自己在这种非上市企业的权益价值。另一方面,普通股投资者持有一纸证书,一份印刷好的股票凭证。他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按不同的价格随时将其卖掉(在市场开业时),因此,他经常可以将其从资产负债表中完全消除掉。 最近几十年股市的发展,使得一般的投资者更依赖于股票行市的变化,而不像以前那样,大多数人把自己仅仅看做企业的一个所有者。原因在于,当他有可能集中购买某成功企业的股票时,该企业的股价几乎总是会高于其净资产价值(或账面价值,“表内价值”)。在支付这些市场溢价的同时,投资者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因为他必须依靠股市本身来证明自己投资的合理性(8)。 在如今的投资领域,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而且它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整个股市报价系统中包含了一个内在矛盾。公司过去的记录和未来前景越好,其股价与账面值之间联系越小。但是,超出账面值的溢价越大,决定公司内在价值的基础就越不稳定——这种“价值”就更加取决于股市的情绪和容量的变化。这样,这实际上意味着,从根本上讲,普通股的质量越好,其投机的可能性越大——至少与不太引人注目的中等级别的证券相比是这样(9)。”(我们在此是把增长最快的企业与大多数地位稳固的企业相比较。这里的分析并没有包含严重投机的股票——因为这些企业本身具有投机性。) 上面所说的理由可以解释大多数成功的优秀企业经常出现的价格偏差行为。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IBM这家最大的企业。1962 - 1963年,仅在7个月内,该公司的股价就从607美元降到了300美元;经过两次股票分割后,1970年的股价又从387美元下降到219美元。同样地,施乐(近几十年,该公司的利润增长更加引人注目)的股价,在1962 - 1963年,从171美元降到了87美元;1970年,又从116美元降到了65美元。这种股价暴跌,并不是表明人们对两家公司未来的长期增长产生了怀疑;相反,它反映了人们对溢价(来自于股市本身对这些企业极为看好的前景所做出的高估)缺乏足够的信心。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对稳健的普通股投资者具有实用价值的结论。如果投资者特别关注自己的股票组合的选择,那么他最好集中购买售价能较好地接近于公司有形资产价值的股票——比如,高于有形资产价值的部分不超过三分之一。从逻辑上讲,这样的(或更低的)购买价,应该看成是与公司资产负债相关联的,而且也可以看成是具有独立于市场价格波动的理由或基础的。超出账面值的相关溢价,可以看成是为获得上市交易及相应的流动性的好处而额外支付的一笔费用。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股票的稳健投资并不仅仅在于购买价接近于其资产价值。除此之外,投资者还必须要求:合理的市盈率,足够强有力的财务地位,以及今后几年内的利润至少不会下降。对于价格较为合理的股票而言,这种要求似乎有些过高。但是,除了价格极高的市场环境之外,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一旦投资者愿意放弃极为看好的股票(预期增长率高于平均水平的股票),他将很容易看到,有众多能满足这些标准的可供选择的股票。 在介绍普通股选择的各章中(第14和第15章),我们能从数据中看到,1970年底,道琼斯的股票中有一半以上能够满足我们的资产价值标准。在本书写作之时,投资最广泛的股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股票)的实际售价,要低于其有形资产的价值。除了具有其他优点之外,许多能源股现在(1972年年初)的售价都较为合理地接近于其资产价值。 与高价(相对于利润和有形资产价值而言)购买股票的人相比,以这种账价面值为基础而建立股票组合的投资者,可以以更加独立和超然的态度来看待股市的波动。只要所持股票的盈利能力令人满意,他就可以尽可能不去关注股市的变幻奠测。此外,他有时还可以利用这种变幻莫测,来展现自己贱买贵卖的高超技巧。 此时,我们将介绍最初想到的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发生在多年以前,但是如今对我们仍然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它涉及到与公司和投资相关的诸多方面。该例子与Great Atlantic&Pacific Tea公司(A&P)相关。下面是事情的经过。 A&P.公司的股票最初于1929年在“场外”市场(现在的美国股票交易所)进行交易,其最高价曾达到494美元。到了1932年,其股价下降为104美元,尽管在这个整体情况十分糟糕的年份,该公司的利润状况与前一年几乎一样。1936年,股价在111 - 131美元之间波动。随后的经济衰退和1938年的熊市,使得该股价格降到了36美元这个新的最低点。 这个价格有些异常。它意味着,优先股和普通股加起来的市值只有l.26亿美元,但是公司刚刚报告的情况是:它手中持有的现盒就有8 500万美元,而且还有1.34亿美元的营运资本(净资产价值)。A.&.P公司是美同最大的零售企业(即便不是全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利润增长纪录。然而,在1938年,这家杰出企业的价值被华尔街看做是低于其流动资产本身。 这意味者,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的价值,比其资产清理的价值还要低。 为什么? 首先,是因为连锁经营店面对着特殊税收的威胁; 其次,是由于前一年的净利润下降了; 第三,是由于整个市场处于萧条。其中第一个原因被夸大了,因此最终没有成为现实; 其他的两个原因代表了临时性的影响。 我们假设,投资者在1937年以大约80美元的价格购买了A&P公司的普通股(股价为5年平均利润的12倍)。我们并不能说,随后的股价降到36美元对他的影响不大。我们最好建议他仔细分析当时的情况,看是否曾经做出过任何错误的计算。可是,如果他的研究结果证明没有问题(与正常情况一样),那么就可以把随后的市场下跌看成是金融领域的暂时性变化,除非他有财力和勇气来利用这一机会——按廉价条件购买更多的股票。 结局和思考 随后的1939年,A&P公司的股价上升到l17. 5美元,为1938年最低价的3倍,而且大大高于1937年的平均水平。普通股行为的这种转折并不罕见,然而,A&p公司的这个例子显得更为突出。1949年之后,这家杂货连锁店的股票随着整个市场一路上升,到1961年股票分割(10比1)时,达到70.5美元的最高价——这相当于1938年的705美元的股价。 这个70. 5美元的价格之所以显得突出,是因为它达到了1961年利润的30倍。这样的市盈率(当年道琼斯的市盈率为23倍),必然意味着对利润快速增长的预期。这种乐观情绪得不到公司前几年利润记录的支持,而且事实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不仅没有迅速上涨,相反,随后一个时期的利润趋势出现了总体下降。后来一年的股价从70.5美元的最高价位,下降到了34美元(下降幅度在一半以上)。然而,此时的股票并没有像1938年的最低行市那样,达到廉价交易的条件。经过数次不同的波动后,股价又在1970年降到了21.5美元的最低水平,1972年进一步降到了18美元——公司的季度报告有史以来首次出现了赤字。 从这一段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仅仅在30多年的时间内,一家美国大企业的命运会发生多大的变化;同时也可以看到,公众对股票的估价会出现严重的失误,过度的悲观和过度的乐观。1938年,企业实际上是在白白送给别人,而且还没有人要;1961年,公众在股价达到令人可笑的最高水平时却还在拼命追捧。此后的市值迅速下降了一半,并且几年之后下降得更为严重。与此同时,公司十分不错的利润也降到了一般水平;繁荣时期的1968年,公司的利润还赶不上1958年;公司还支付了一系列让人困惑的小额股息(没有根据当期新增的盈余来发放);如此等等。与1938年相比,A&P公司在1961年和1972年的规模更大一些,但是,其管理更差,利润更低,吸引力更小(10)。 这个案例带给我们两个主要的教训: 首先,股市经常会出现严重的错误,而且敏锐和大胆的投资者有时可以利用其明显存在的错误。 其次,大多数企业的特点和经营质量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有时会变得更好,但更多的情况下是变得更差。投资者不必一直紧盯着公司的业绩,只需要时不时地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对流通股持有者和非上市企业的权益所有者进行比较。我们曾经讲过,前者具有一种选择权:他可以把自己仅仅看成是所投资的各个企业的部分所有者,或者是把自己看成股票持有者(他可以按市场报价随时将其出售)。 但是,请注意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几乎很少有人看到,一位真正的投资者会被迫出售自己的股份;而且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他都可以不去理会当期的股价。他之所以关注自己的股票和采取一些行动,仅仅是为了使其适合于自己的账册,并没有其他目的(11)。因此,如果投资者自己因为所持证券市场价格不合理的下跌而盲目跟风或过度担忧的话,那么他就是不可思议地把自己的基本优势转变成了基本劣势。对这种人而言,他的股票干脆就没有市场报价可能会更好一些,因为这样的话,他就不会因为其他人的错误判断而遭受精神折磨了(12)。 事实上,1931 - 1933年大萧条时期,这种情况正好广泛存在。当时,持有企业的非流通权益的人具有一种心理上的优势。比如,拥有首次房地产抵押贷款资产的人,只要能继续获得利息,那么他们就可以认为,自己的投资价值没有缩水,因为并不存在市场报价表明他们的投资缩水了。另一方面,许多上市公司的债券,即使质量更好,基础实力更强,也会在市场报价中出现严重缩水,因而使得其所有者认为自己显然越来越穷了。实际上,上市证券所有者的情况更有利一些,尽管这些证券的价格较低。这是因为,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他们至少可以将这些证券出售,还有可能以它们换取更廉价的证券。或者,他们可以理所当然地忽略市场行为,将其看做是暂时的和基本上没有意义的。然而,下列做法是自欺欺人的:仅仅因为自己的证券没有市场报价,就认为自己证券的价值没有缩水。 回到A&P股东1938年所面临的情况,我们认为,只要他继续持有股票,就不会遭受价格下降的损失,除非他自己的判断正好与股票基础价值或内在价值的缩水相吻合。如果没有出现这样的缩水,他就有理由认为,市场报价会在将来某个时间回到或者超出1937年的水平(事实上第二年正是如此)。从这方面看,他的地位并不亚于拥有非上市企业无市场报价的股权。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可根据1938年的经济衰退,考虑自己所持股票价值的下降情况;也可以不去这么考虑,这取决于他所持股票的公司发生的情况。 对股票投资价值法提出批评的人认为,上市普通股不能像非上市企业的权益那样进行分析或评估,因为有组织的证券市场的存在,“赋予了股权一种极为重要的新特征——流动性”。 但是,这种流动性的含义—— 首先,指的是投资者可以每天享有股市对自己所持股份做出的不同的评估,无论评估结果是多少。 其次,指的是投资者能够按照每天的市场价格来增加或减少自己的投资——如果他愿意做出选择的话。 因此,报价市场的存在使投资者拥有某些选择权,而这是在证券没有报价的情况下不存在的。但是,如果投资者想根据其他信息来进行自己的估价的话,他不必被迫接受当期的报价。 让我们打个比方来结束这部分内容。假设你在某家非上市企业拥有少量(1 000美元)的股份。你的一位合伙人——名叫“市场先生”——的确是一位非常热心的人。每天他都根据自己的判断告诉你,你的股权价值多少,而且他还让你以这个价值为基础,把股份全部出售给他,或者从他那里购买更多的股份。有时,他的估价似乎与你所了解到的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前景相吻合;另一方而,在许多情况下,市场先生的热情或担心有些过度,这样他所估出的价值在你看来似乎有些愚蠢。 如果你是一个谨慎的投资者或一个理智的商人,你会根据市场先生每天提供的信息决定你在企业拥有的1 000美元权益的价值吗?只有当你同意他的看法,或者想和他进行交易时,你才会这么去做。当他给出的价格高得离谱时,你才会乐意卖给他;同样,当他给出的价格很低时,你才乐意从他手中购买。但是,在其余的时间里,你最好根据企业整个业务经营和财务报告来思考所持股权的价值。 当真正的投资者拥有上市股份时,他就正好处于这种地位。他可以利用每日的市价变化,或者干脆不去管它,这取决于自己的判断和倾向性。他必须能够识别重要的价格变化,否则,他的判断就没有用武之地。不难想象,这些价格变化会给他一个警示(他最好对其加以注意)——简单地讲,这就意味着,他准备出售自己股票的原因在于价格已经下降,从而预示着情况会更坏。我们认为,这种警示的误导几率至少与其提供的帮助是一样的。从根本上讲,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含义,即它们使得投资者有机会在价格大幅下降时做出理智的购买决策,同时有机会在价格大幅上升时做出理智的抛售决策。在除此之外的其他时间里,投资者最好忘记股市的存在,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股息回报和企业的经营结果。 |
|
来自: 江苏常熟老李 > 《阿笨 投资是一种生活 理论研究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