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1)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2)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3) 【注释】 (1)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又名匡山、匡庐。相传周有匡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故名。瀑布:从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倾泻而下的水流。远看如挂着的白布。 (2)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奇峰突起,状似香炉,峰顶水气郁结,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附近多瀑布,为庐山胜景之一。紫烟:山谷中紫色的烟雾。 前川:山前的平川。 (3)疑:好像是。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出现的银白色的光带。银河由大量恒星构成。 【今译】 太阳照耀香炉峰紫烟冉冉, 远望瀑布悬挂在山前平川。 流水飞腾三千尺高空倾泻, 好像是九天银河飘落人间。 【蓊斋语语】 李白《望庐山瀑布》诗有两首,这是第二首。第一首五言二十二句,远不如这七言四句的第二首更为人熟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第一句是写瀑布的背景:状似香炉的奇峰,水气郁结,云雾弥漫,阳光照耀,紫烟升腾,仿佛在给上苍敬香。第二句则是点题:作者远望之下,就见在香炉峰的附近,一条巨大的瀑布悬挂在山前的平川之上,无比瑰丽而神奇。这两句都是写实,乃眼前所见之景。“日照”句是动态的实景,“遥看”句是静态的实景——实际情况当然也是动态,远远望去则是一副静态的画图。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三句是对挂在前川的瀑布进一步具体描摹:高空三千尺,飞流往下倾。跟前两句不同,这一句是近望所见的景象。近望所见自然有别于远望,所谓“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仰观势转奇,壮哉造化功”(见《望庐山瀑布》第一首)。于是,感情激荡,悟性高张,灵感降临,奇想突发,就有了“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神来绝唱。“飞流”句也是写实,乃动态的实景。“疑是”句则不是实景,而是作者的虚拟,是想象中的动态之景。 该诗境界阔大,气象瑰丽,或动或静,或实或虚,衬托渲染,比喻夸张,烟水交并,天地相接,音节嘹亮,朗朗上口,读一遍两遍就记住了。 “诗言志,歌永言。”人们读诗,总要寻求它的内蕴。那么,李白这首《望庐山瀑布》诗,“言”的是什么“志”呢? 小时候我在语文课堂上,听老师讲这首诗,说,诗人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那时我想,虽然我不会作诗,却也很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那我就也有爱国主义精神了,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若干年后,我有幸到外国去了一趟,看到外国的河山也觉得大好很感到喜欢,就记起上述课堂上老师讲过的话,不知该怎样定义我对于外国大好河山的喜欢了。总不能认定我是“不爱国主义”或“爱外国主义”吧? 现在我想,江山多娇,英雄折腰。诗人尤其如此。诗人之为诗人,就在于他们对于大自然的美好景观和人世间的美好事物,有着更强的敏感性,因而更善于发现其中的美,而且能够运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集中而精炼地表现出来,就像李白来到庐山,倾倒于瀑布之美,写出了这首《望庐山瀑布》一样,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文学的本质是美。如果一定要寻找纯然歌吟大好河山诗篇的内蕴,并且以“主义”名之,也许可称为“爱美主义”。 曾听一位同志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一个喜欢唐诗宋词的人,是不会成为杀人罪犯的。他是在强调美育对形成一个人正常人格的重要性时,说这个话的。是不是果真如此?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或曰我相信:其一,美育对一个人正常人格的形成,确实重要;其二,像李白之《望庐山瀑布》这样的千古绝唱,乃极好的美育教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