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您聊聊北京的土话 我这个人兴趣很广泛,但是“门门不通,门门稀松”,没有一样活儿能真正拿得出手。自己的学习兴趣转换的也很快。自从攒了“文言变土语”后,我又关注上地方的方言土语了,由于自己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所以首先关注的是北京的方言土话。 很多人都喜欢老北京话,一些外地朋友总是说:老北京话说的流利,听着不累。特别是近些年,以老舍先生为代表的几部京味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后,京腔京味流行全国。 为了搞好“研究”,朋友给我推荐了两本有关北京土语的书籍,一本是“北京话词语”,一本是“北京土语”,但是在新华书店的库存网上,这两本书都销售完毕,没有库存。(如那位先生知道何处有这两本书,麻烦您告诉一声)我便转而求其次,到网上搜索关于北京土语的帖子。“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现在网上关于北京土话的帖子足有数百个。仔细看了看,相同的较多,也不知道是谁“荡”谁的。但是不管怎样说,总的感觉是大家都关心地方的方言土语,应该讲是个好现象。 认真看过了这些帖子,根据自己的语言习惯和掌握的一点北京土话的知识,感到这些帖子中有点小问题。一是对有些词的解释是不对或不全;二是有些词不是北京土语;三是有的是多音字,后面没有注明发音。 随便找了几篇介绍老北京话的文章,挑出二十多个北京土语“单词”为例。 一、多音字未标明读音 捡煤核儿 捡煤核儿的“核”字必须要读为“胡儿”(hu),否则就不是北京土话了。如:“哪(nei)会儿家里困难,我每天都去捡煤核儿”。 二、对词的解释不十分准确 1、炸了庙 有的文章中解释为:“北京土话,惊愕,急眼的意思”。 “炸了庙”有两种含义:(1)“闹起来”的意思。如:教室里很乱,“里边闹什么?跟炸了庙似(shi)的”。(2)无限夸大事实,如“您别听他的,他老炸庙”。 2、念央儿 有的文章中解释为:“北京土话,没话找话,聊天,说话的意思”。 “念秧儿”有两种含义。(1)和与此事不相干的人说话,故意让另外一个人听。如:“老赵又在哪儿念秧儿呢,还是调工资的事”;(2)发牢骚。如“这个人毛病太多,天天念秧儿” 3、拉了胯 有的文章中解释为:“北京土话,服软的意思”。 “拉了跨”有两种含义。(1)没有真实本领,办不成事。如:“这人不办事,一到办正事时,就拉了跨”。(2)很累。如:“今天真把我累得拉了跨了”。 4、把不住 有的文章解释为:“北京方言。把,是动词,管束不住自己的意思”。 上面的解释不是十分完整。“把不住”除了上面的解释,还有一种含义:说不定。如:“把不住xx领导也要参加这个会” 。 5、五积子六瘦 有的文章解释为:“北京土话,形容因吃不上喝不上,骨瘦如柴的样子”。 “五脊子六瘦”实际应为“五脊六兽”,借用北京硬山式屋顶上五脊长短不一,脊上六兽各不相同,形容一群人长的各式各样。这是个贬义词。如:“您看看这些人,五脊六兽的,没一个像样的”。 6、见怂人就搂不住火 有的文章解释为:“见到软人控制不住发火”。 “见怂人就搂不住火”的准确解释应为:欺负人。有欺软怕硬的含义在其中。如:“这个人差劲,见了怂人压不住火”。 7、拔谱儿 有的文章解释为:“挺胸,扬眉吐气的样子,也表示强硬蛮横的态度”。 这个词我还真没听到过。按照前面的解释我感觉准确的用词应为:“拔份(儿)”。如:“没办法,这个人就是愿意拔份儿的人”。 “谱儿”字在老北京土语中多用于装门面、摆架子,如:“这点钱给他烧得,净摆谱儿”。 8、抽抽 有的文章解释为:“缩短及收缩变小,'我的这件衣服已经洗得抽抽不能再穿了’” 。 上面的解释不是十分完整。“抽抽”这个词,更多地是用于形容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方面没有进步。如:“这个人越活越抽抽”。 9、挤兑 有的文章解释为:“逼迫,有时叫'挤得’”。 “挤兑”这个词的准确解释应为:一个人用语言或行动(主要指语言)排挤、贬低另一个人。如:“你老挤兑他干什么”。较准确的发音还是应用“挤得儿”。 10、上脸 有的文章解释为:“越说越不听,'你这孩子老是登鼻子上脸’”。 上面的解释不是十分完整。对“上脸”这个词的解释,还应增加点内容。“上脸”内含着娇惯对方,把对方惯坏了的意思。如:“老赵这个人对你真不错,你可别登着鼻子上脸”。 11、碍事儿 有的文章解释为:“不方便”。 上面的解释不是十分完整。“碍事儿”还有一种含义,即:障碍的意思。如:“这个人太碍事儿,必须把他换掉”。 12、拌蒜 有的文章解释为:“因累或多饮,行走艰难”。 上面的解释不是十分完整。“拌蒜”还有一种含义,即:把事情办糟了。如:“这事办得不怎么样,拌蒜了”。 13、应场 有的文章解释为:“北京土话,到某种场合参加活动”。 上面的解释不是十分完整。“应场”这个词不能简单的用于“参加活动”。“应场”这个词带有消极的因素,如:“没办法,只能去应应场” 14、姥姥的 有的文章解释为:“北京土话,感叹词语,作惊讶状时用。如不加'的’,单说'姥姥’则是反驳词,有'胡说’、'不行’、'不干’的意思,但加上'的’的意思就变了。'的’读'逮’”。 “姥姥”这个词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土语。应解释为:(1)绝对不行。如:“他想把这个东西拿走,姥姥”(说话时第一个“姥”字发音要明显高于第二个“姥”字)。(2)有骂人的含义。说时要加上“的”字。如:当一个人对某人表示不满时(一般是某人不在当面),“他姥姥的”。 15、迟累 有的文章解释为:“负担”。 上面的解释不是十分完整。“迟累”这个词既可解释为“负担”,也可用于“连累”。如:“我这老婆子迟累你们了”或“我这老婆子给你们添迟累了”。 16、急赤白脸 有的文章解释为:“心急而脸色改变”。 上面的解释不是十分完整。这个解释只是一种形象解释,没有解释词的含义。“急赤白脸”的意思为:着急,缺少涵养。如:“也不是什么大事,你犯得着这么急赤白脸的”。 17、打漂儿 有的文章解释为:“即无职无业,在社会上闲逛。北京土话”。 我觉得按照上面的解释,一般北京人说话时不用“打”,只说“漂着”。如:“这孩子毕业后就是不找工作,老在社会上漂着”。 “打漂儿”一般用于形容钱被浪费了,有时还加上一个“水”字。如:“股市大势一跌,我这一百多万打了水漂儿了”。 18、掉链子 有的文章解释为:“由于意外无法兑现承诺”。 “掉链子”应该解释为:办事时,由于自己能力的问题,找借口推托。如:“这人不行,老是上坡掉链子”。 19、底儿掉 有的文章解释为:“北京土话,知道对方的老底”。 “对方的老底”用北京话讲只用一个字“底儿”。如:“他那点底儿,我都清楚” “底儿掉”有两种含义:(1)垮台。如:“这次非要把他给弄个底儿掉”;(2)彻底、全部。如:“您把这事儿整个底儿掉也不行”。 20、打奔儿 有的文章解释为:“奔儿是吻的意思,打奔儿指结吻”。 “奔”字有吻的意思。如:对小孩说“让大爷奔儿一下”。 “打奔儿”的意思不是亲吻,应该是:由于心中底数不大,说话不连贯。如:“小赵汇报时老打奔儿”。 21、味儿 有的文章解释为:“臭味道大。'真味儿。’” 上面的解释不是十分完整。北京土话中“味儿”虽有某种味很大的意思,但是在日常话语中,“味儿”主要形容技艺不佳。如:“您这象棋下的,够味儿了”。 三、非北京土语 王老五 有的文章解释为:单身汉的谑称。 我觉得“王老五”这个词不是北京的土语。 四、“春点”词汇误为北京土语 在这些介绍老北京土语的文章中,还有一些词不是北京的日常土语,如:有的文章提到:“果儿 — 是女人的意思。尖果 — 是漂亮女人的意思。苍果 — 是老太太的意思。戏果 — 是调戏妇女的意思。孙儿 — 应为“孙什”或“孙什码子”,是男人的意思。尖孙 — 是漂亮男人的意思。抖花子 — 是大姑娘的意思。小铃铛 — 是小姑娘的意思。念嘬果 — 是丑女人的意思。苍孙 — 是老头的意思。怎科子 — 是小男孩的意思。排琴 — 是兄弟的意思”等等, 这些词实际上属于行走江湖的艺人行话,只在圈里使用。据我了解,上面这些词多是旧社会北京、或是华北、或是中国北方(我也说不清楚)曲艺行里的行话,也叫“春点”或“唇典”。北京曲艺学校的田利禾老师对“春点”有研究,如您感兴趣可以找田先生的文章看看。 在北京土语中确有借用“春点”词汇的,如垫话儿 – “春点”中解释:“相声即兴的开场白”。北京话引用过来“垫话儿”,意思为:先铺垫一下,让对方有个准备。如:“你先给垫个话儿,过几天我再找他,事儿就好办了”。再如“包袱儿”— “春点”中解释:“笑料”。北京话引用过来“包袱”还是笑料的意思。如:某人在会场说笑话,引得大家哈哈笑,“你尽在这儿瞎甩什么包袱,会场都让你搅了”。 但是有一些“春点”中的词汇引用过来,不被社会上正常使用的北京土语所接受。如有一段时间(好像是在“文革”期间)北京的青少年中经常讲的“盘亮”,这个词就是“春点”里的词汇,形容女孩子面容长得很漂亮。但是青少年只在自己的圈子里用这个词,当着老人面儿是绝不会用这个词的。目前北京有个别年轻人还用这个词,虽然大部分北京人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但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中,很少有人在形容女孩子漂亮时用这个词。 上面是自己的“一家之言”。实事求是地讲,由于解放后普及普通话,大家以讲普通话为荣。自己从上幼儿园学的就是普通话,所以对北京土语了解的不多,但是自己终究是在“真正”的皇城根下的大杂院里长起的人(我从下就住在北皇城根,当时叫“北黄城根”,就是现在的地安门东大街),自己的身边讲老北京话的人很多,所以对老北京话还是有一些了解。这些年,研究北京土语的人很多,对北京土语感兴趣的人也很多,为了不要以讹传讹,自己便用多年来使用的老北京土语帮助大家再解释一下网上流传的北京土语。当然,也可能自己的使用也不准确,解释的也不准确,还希望专家指正,这也能帮助我改掉语言使用上的错误。 我和您聊聊北京土话(2) --- 北京土话的“单词”内涵也在“与时俱进” 一 闲来无事,比较系统的看了齐如山老先生的《北京土话》和徐世荣先生的《北京土语词典》,看过之后,收获极大。 今天先聊聊北京土话“单词”内涵的“与时俱进”。 北京土话是数百年来流行在北京地区的民间语言。北京土话与唐山土话、东北土话、山东土话、河南土话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一种地方语言。相比之下,北京土话在全国的各种土话中比较受欢迎,受到的评论比较多,究其原因,我想与北京城的特殊历史有关。 北京地区自西周时期开始,就已成为了中国北方的重镇。特别是自元朝在北京建都后,一直到今天,大部分时间里,北京城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历朝历代在北京建都,作为京城,全国各地来京城办事的官员、赴京赶考的知识份子、到京城经商的老百姓、到京城“闯天下”的“北漂”都要入乡随俗,学习“北京话”,逐渐的全国各地对京城的语言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崇拜感”;北京市民生活在“天子脚下”,由于自己生活的城市的特殊位置,见多识广,特别是北京当地的土话,从语音上一直与国家推行的官方语言很接近,所以也对自己的土话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进入现代社会后,电视、广播进入了千家万户,一些京腔京味的文艺形式在全国播出,如北京人艺的京味话剧“茶馆”、如根据老舍先生小说改变的京味电视剧“四世同堂”、再有就是纯正京腔京味的相声等等,这些文艺节目为北京土话的宣传、为北京土话的“推广”起到了“免费广告”的作用;渐渐地,北京地方的土话成为了许多人喜爱的语言。 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家乡。“谁不说俺家乡好”。“爱屋及乌”,所以每个人又都喜欢自己的家乡话。“ 一声声乡音(哪)一缕缕乡情,时时刻刻萦绕在我心窝”。我从小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所以我也喜欢北京城,喜欢北京土话。不过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实事求是的讲,我觉得北京土话确实比较招人喜欢。原因呢,是不是有这么几点:一是北京土话的音调接近于普通话。一般来说,不论哪个地方的人,基本上一听就明白;二是北京土话比较文明。客气话特别的多,离开“您”字儿不说话;三是北京土话中多用“儿”话音,说起来很平和,听起来很亲切;四是北京土话比较诙谐,有些“糟改”北京人的外地朋友说北京人说北京话,“骂人不吐脏字”。 现在网上介绍北京土话的文章很多,但是成书的不多。我经常浏览这些文章,感到相互借鉴的太多了。到目前为止,在自己看到的介绍北京话的文章、书籍中,只有齐如山老先生的《北京土话》和徐世荣先生的《北京土语词典》是最可读的。 齐如山老先生是河北人,年轻时曾游历欧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戏曲编剧和戏曲理论家、教育家。齐先生在二十世纪初与梅兰芳先生结识后,一直是“梅党”的核心人物。不但为梅先生编写剧本,还为梅先生的舞台表演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国前夕,齐先生去了台湾,1962年在台湾去世。齐先生知识渊博,不但在戏曲方面造诣极高,同时对北京的民俗也有很深的研究。他的《北平三百六十行》、《北平怀旧》、《北京土话》等著作,都是研究近代北京民俗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徐世荣先生是北京人,九三学社社员。语言学家。1935年以文学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各中学、师范学校教授国文、国语、国音等课程。建国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讲师,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普通话研究班、进修班兼任副教授、教授。1955年任教育部“普通话教学指导处”副处长,其后曾担任过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北京语言学会常任理事及学术顾问,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音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委“推广普通话办公室”研究员等职务。徐先生在普通话的语音教学与推广、汉语拼音方案的推广、标点符号的研究、语法研究及词典编纂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徐先生1997年去世。 齐先生的《北京土话》收录了北京土语“单词”2500多个,徐世荣先生的《北京土语词典》收录了北京土语“单词”一万多个。两位老先生对各自收录在书里的每个北京土语“单词”都进行了详尽的解释。 二 齐先生的《北京土话》大约成书于抗日战争时期,至今已有60年;徐先生的《北京土语词典》1990年第一版印刷,至今也有20年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土语“单词”的内涵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或充实、或变意。甚至有的北京土语“单词”原有的含义已经被新的含义彻底取代了。这种现象应该说是很正常的,但是正因为很正常,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将有一些北京土语的“单词”含义会“异化”,所以将这些地方土语“单词”的变化,用文字记录下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曾经说过:将地方方言记录下来是一件利在千秋的事。虽然有的朋友不太认可这个说法,但我仍然坚持:地方方言是一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从齐如山老先生的《北京土话》和徐世荣先生的《北京土语词典》里,各检出了12个北京土语“单词”作为例子,证实北京土话的“单词”的内涵确实在“与时俱进”。 下面所用的24个北京土语“单词”,每个词条中第一自然段都是两位老先生书上的解释,我原封不动的转抄过来。第二自然段是根据我自己的生活实践攥出来的。对与不对,还望了解北京土话的博友们指正。 齐如山先生 《北京土话》 1、路子 “路子:物之大小好坏,俗以户分之。已见《户》字条。有时亦曰'路’,大一路的小一路的是也。'路’亦作'路子’,如武术家把式,个人有个人的路子。人之行为亦恒说'路子不同’。”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路子”这个词的含义中应再加上两种意思。① “关系”。例:“这个人的路子很野,哪的人都认识。” ②“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例:“老赵刚到这儿,他的路子咱也摸不准。” 2、棒槌 “棒槌:凡人之无脑思、无能力者,人辄以此呼之。因棒槌中无空窍,外无姿势,乃蠢然一物。故以比人之蠢笨者。”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棒槌”这个词的含义中应加上“外行”的意思。例:“老钱对这件事根本就不懂,整个一个棒槌。” 3、鸡窝 “鸡窝:此乃妻室之别名,然亦玩笑之词,因阳物别名'鸡’也” “鸡窝”现在已经没有齐先生所解释的含义了。现在如果有讲“鸡窝”这个词的话,也是指“妓院”。由于现在又没有妓院,所以多指有卖淫“小姐”的游乐场所。“那儿个地界儿您可千万别去,就是一个'鸡窝’”。 4、道道子 “道道子:道者,说也。'道道子’者,学说也。凡社会各种迷信的学说,皆曰'道道子’。如想做一事,有人迷信说不应做,则他人恒讥之曰'就你道道子多’。或曰'道道儿’。”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道道子”多说“道道儿”。该词的含意中应加上“主意、思路、办法” 的意思。例:“老孙这个人很有道道儿,这件事你先问问他”。 5、老姐们 “老姐们:'老姐们’者,老妈也,女仆也。不肯直说'老妈子’,故皆说'老姐们’,此有客气之意。”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老姐们”已经没有齐先生所解释的含义了。现在的含意为:“中年以上妇女之间的称谓”。例:“昨天去香山爬山的,都是咱们厂里的老姐们。” 6、磕 “磕:磕,咬也。重咬曰'咬’,轻咬曰'磕’是也。原字未详,小说中皆如此书法。如《红楼梦》第八回:'黛玉嗑着瓜子儿。’按《正字通》:磕:两石相击声。拟可借用。” 磕字有双音,一读磕“ke 克”,一读“ke 科”。按照“克”音读,就是齐先生所解释的。按照“科”音读,现在的含义应为:“拼了”。例:“他要再这么挤兑(de)我,我就和他磕了”,“这回我跟他死磕了”。 7、拿捏 “拿捏:'拿捏’有两种意义。一、虚伪造作的。如人好假妆局面,则他人恒讥之曰“干么这么拿捏”;如人于行礼节永远松懈,则人也曰'你拿捏着点’,二、挟制人也。如一事甲不能做,乙能做,甲求乙,乙不肯做,甲则曰'你这不是拿捏我么’。《红楼梦》第九十二回贾母曰:'日后才不受人家的拿捏’,即是此义。”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拿捏”这个词的含义中应加上“掌握、控制、判断”的意思。例:“这事他拿捏得正在火候”。 8、秃鲁 “秃鲁:秃鲁,坠落也。裤脚扫地曰'秃鲁着’,墙坍(tan贪)了一块曰'秃鲁了一块’;与人辩论,末了无话可说者,曰让人给抮秃鲁了”。原字不详。《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作'秃噜’('口秃’噜),所谓'一秃噜一串儿’。”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秃鲁”的含意中应加上两种意思。①“说走嘴、交代”。例:“别看他现在不说,蹲他三天准秃噜。”,“我一没留神,把这事给秃噜出来了”。②“事情没有做好”。例:“这事办秃鲁了” 齐先生在解释“秃鲁”时,曾举例“一秃噜一串儿”。如果用现在的词义解释:只要他一交代,就牵扯到一大堆人。但我感觉齐先生当时的解释没有这层意思。北京人对一串葡萄称为“一嘟(du)噜”,估计齐先生的例子是这种含义,但不知为何齐先生将“嘟噜”说成“秃噜”。我问过几位老人,大家都说北京话说“成串的东西”时都说“嘟噜”,没有说“秃噜”的。这还有待于了解二、三十年代北京话的专家来解释了。 9、皮使 “皮使:不论何事皆能耐者,曰'皮’,或作'皮使’。”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皮使”的含意中应加上两种意思。① “身体结实、经得住摔打”。与“娇气”正相反。例:“这孩子皮使,总没个病儿。” ②“东西很结实,耐用”。例“这种自行车特皮使,抗造。” 10、小菜儿 “小菜儿:凡懦弱被欺之人谓之'小菜’。意思是可以随便吃也。比方甲恒欺负乙,则乙恒说'我成了你的小菜儿咧’。”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小菜儿”的含意中应加上“很简单”的意思。例:“这事儿您放心,小菜儿一碟”。 11、咬 “咬:两人玩笑斗嘴,曰'互咬’。与'啃’字义同,亦引申义矣。”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咬”的含意中应加上“牵扯、诬陷”的意思。例:“你这个人真不地道,一人做事一人当,你咬我干什么”,“你咬住他,千万别松嘴儿”。 12、差点 “差点:'差点’者,几几乎也。如云'我几几乎认错了人’,则恒说'差点认错了’。此由'差一点’三字省来。点,读小言前辙。”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差点”的含意中应加上“不太好”的意思。例:“老李这个人工作还行,就是人品差点”。 徐世荣先生 《北京土语词典》 1、巴结 “巴结:谓勉强供给,使之上进。如:'省吃俭用,巴结他上了大学。’”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巴结”的含意中应加上“攀附有地位有财力的人” 的意思。例:“你老巴结他干什么,他不就是有两臭钱吗”、“您可够能巴结了,厂长刚来,您这礼就送到了”。 2、帮儿 “帮儿:指驮运的骆驼队。八个骆驼为一帮儿”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帮儿”的含意中应加上“帮派”的意思。例:“那帮儿人里没一个好东西”。 3、打旗儿的 “打旗儿的:即京剧中'跑龙套的’。大将上场前,先出'打旗儿的’四个人,手举幡状竖旗,代表千军万马。是演员中配演的行当儿。旧社会干这个职业的都是贫苦人,演出所得仅能糊口。”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打旗儿的”的含意中应加上“工作位置不重要”的意思。一般有发牢骚的意思。例:“开会时咱们这些打旗儿的都靠后,人家正角上台坐着” 4、大尾(yi)巴蛆 “大尾巴儿蛆:苍蝇的幼虫,即蛆。因尾部粗大而得名。”在现在的北京话中,“大尾巴蛆”的含意中应加上“装模做样,假装很有钱势” 的意思。例:“您可别听他煽呼,这个人整个一个装大尾巴蛆”。 5、代手 “代手:饭店行业语,指服务员的抹布。” “代手”现在已经没有徐先生所解释的含义了。现在的北京话中,“代手”的含意是“随手、捎带着” 的意思。例:“您代手把门关上”,“您代手把电费交了吧”。 6、到家 “到家:①言其达到极细微的为一般人所不注意的地方。如:'你可真是算计到家了,连一张纸都计较。’'大嫂子想的比我到家,连干粮都预备好了。’'人家干活就是到家,连砖缝儿里的纸片儿都剔出来了。’②谓达到一定的规格。如:'小孩子写字,要让他笔笔到家。’③谓达到较高水平。如:'人家的技术就是到家,咱们比不上。’”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到家”的含意中应加上“ 到了顶端了 ” 的意思。例:“您这个瓶子绝对不值这个价,到家的价也就一千。”、 7、底气 “底气:指人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说话发音上,如:'虽然八十多了,底气还足,滔滔不绝。’'病了一年多,骨瘦如柴,连底气都没了。’”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底气”的含意中应加上“能力达不到” 的意思。例:“这件家具太贵了,咱底气不足”“这场比赛就免了吧,咱底气不足。” 8、蹲坑儿 “蹲坑儿:公安局办案。在与犯人有关系的人家、处所进行监视,一起捕获,叫'蹲坑儿’。”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蹲坑儿”的含意中应加上“到公共厕所解大便”的意思。例:“'您这是去哪?’,'蹲坑儿去’。”。 9、飞来凤 “飞来凤:比喻意外发现的事物。多指忽然遇到幸福或忽然来到的受欢迎的人物。如:'这个好消息,真是飞来凤!’'你这个飞来凤,给我们增加了多少力量’”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飞来凤”的含意中应加上“意外得到了物、财” 的意思。例:“没想到年底又发了一次奖金,真是飞来凤。” 10、绊蒜 “拌蒜:①言其说话不顺畅,咬字不清楚,有的词语说得不完整。常用指演员念台词是的毛病。如:“念到这一句又绊蒜了”②腿部迈动不灵,不能正常地迈步走路。多指醉人、病人或学步的幼儿。如:'你瞧他又喝醉了,两腿直绊蒜。’”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拌蒜”的含意中应加上“事情办坏了、不好办了” 的意思。例:“这么一来,这件事可就拌蒜了 11取齐 “取齐儿:以某一物为标准,使其他的与之同等,或在体积、重量上同等。如:'这儿种树,要拿那棵老松树取齐儿。’'选几个大个子,跟李老二的身量取齐儿’”。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取其”的含意中应加上“约定地方大家去那集合” 的意思。例:“明天早上七点,大家先到礼堂门口取齐儿”。 12、骨子里头 “骨子里头:喻内部隐秘。如:'他们骨子里头的事,咱们最好别过问。’'骨子里头有不少纠纷哪!’”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骨子里头”的含意中应加上“人的本性”的意思。例:“老赵那个人差点,骨子里头就不怎那样”。 我和您聊聊北京土话(2) --- 北京土话的“单词”内涵也在“与时俱进” 一 闲来无事,比较系统的看了齐如山老先生的《北京土话》和徐世荣先生的《北京土语词典》,看过之后,收获极大。 今天先聊聊北京土话“单词”内涵的“与时俱进”。 北京土话是数百年来流行在北京地区的民间语言。北京土话与唐山土话、东北土话、山东土话、河南土话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一种地方语言。相比之下,北京土话在全国的各种土话中比较受欢迎,受到的评论比较多,究其原因,我想与北京城的特殊历史有关。 北京地区自西周时期开始,就已成为了中国北方的重镇。特别是自元朝在北京建都后,一直到今天,大部分时间里,北京城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历朝历代在北京建都,作为京城,全国各地来京城办事的官员、赴京赶考的知识份子、到京城经商的老百姓、到京城“闯天下”的“北漂”都要入乡随俗,学习“北京话”,逐渐的全国各地对京城的语言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崇拜感”;北京市民生活在“天子脚下”,由于自己生活的城市的特殊位置,见多识广,特别是北京当地的土话,从语音上一直与国家推行的官方语言很接近,所以也对自己的土话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进入现代社会后,电视、广播进入了千家万户,一些京腔京味的文艺形式在全国播出,如北京人艺的京味话剧“茶馆”、如根据老舍先生小说改变的京味电视剧“四世同堂”、再有就是纯正京腔京味的相声等等,这些文艺节目为北京土话的宣传、为北京土话的“推广”起到了“免费广告”的作用;渐渐地,北京地方的土话成为了许多人喜爱的语言。 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家乡。“谁不说俺家乡好”。“爱屋及乌”,所以每个人又都喜欢自己的家乡话。“ 一声声乡音(哪)一缕缕乡情,时时刻刻萦绕在我心窝”。我从小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所以我也喜欢北京城,喜欢北京土话。不过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实事求是的讲,我觉得北京土话确实比较招人喜欢。原因呢,是不是有这么几点:一是北京土话的音调接近于普通话。一般来说,不论哪个地方的人,基本上一听就明白;二是北京土话比较文明。客气话特别的多,离开“您”字儿不说话;三是北京土话中多用“儿”话音,说起来很平和,听起来很亲切;四是北京土话比较诙谐,有些“糟改”北京人的外地朋友说北京人说北京话,“骂人不吐脏字”。 现在网上介绍北京土话的文章很多,但是成书的不多。我经常浏览这些文章,感到相互借鉴的太多了。到目前为止,在自己看到的介绍北京话的文章、书籍中,只有齐如山老先生的《北京土话》和徐世荣先生的《北京土语词典》是最可读的。 齐如山老先生是河北人,年轻时曾游历欧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戏曲编剧和戏曲理论家、教育家。齐先生在二十世纪初与梅兰芳先生结识后,一直是“梅党”的核心人物。不但为梅先生编写剧本,还为梅先生的舞台表演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国前夕,齐先生去了台湾,1962年在台湾去世。齐先生知识渊博,不但在戏曲方面造诣极高,同时对北京的民俗也有很深的研究。他的《北平三百六十行》、《北平怀旧》、《北京土话》等著作,都是研究近代北京民俗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徐世荣先生是北京人,九三学社社员。语言学家。1935年以文学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各中学、师范学校教授国文、国语、国音等课程。建国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讲师,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普通话研究班、进修班兼任副教授、教授。1955年任教育部“普通话教学指导处”副处长,其后曾担任过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北京语言学会常任理事及学术顾问,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音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委“推广普通话办公室”研究员等职务。徐先生在普通话的语音教学与推广、汉语拼音方案的推广、标点符号的研究、语法研究及词典编纂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徐先生1997年去世。 齐先生的《北京土话》收录了北京土语“单词”2500多个,徐世荣先生的《北京土语词典》收录了北京土语“单词”一万多个。两位老先生对各自收录在书里的每个北京土语“单词”都进行了详尽的解释。 二 齐先生的《北京土话》大约成书于抗日战争时期,至今已有60年;徐先生的《北京土语词典》1990年第一版印刷,至今也有20年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土语“单词”的内涵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或充实、或变意。甚至有的北京土语“单词”原有的含义已经被新的含义彻底取代了。这种现象应该说是很正常的,但是正因为很正常,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将有一些北京土语的“单词”含义会“异化”,所以将这些地方土语“单词”的变化,用文字记录下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曾经说过:将地方方言记录下来是一件利在千秋的事。虽然有的朋友不太认可这个说法,但我仍然坚持:地方方言是一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从齐如山老先生的《北京土话》和徐世荣先生的《北京土语词典》里,各检出了12个北京土语“单词”作为例子,证实北京土话的“单词”的内涵确实在“与时俱进”。 下面所用的24个北京土语“单词”,每个词条中第一自然段都是两位老先生书上的解释,我原封不动的转抄过来。第二自然段是根据我自己的生活实践攥出来的。对与不对,还望了解北京土话的博友们指正。 齐如山先生 《北京土话》 1、路子 “路子:物之大小好坏,俗以户分之。已见《户》字条。有时亦曰'路’,大一路的小一路的是也。'路’亦作'路子’,如武术家把式,个人有个人的路子。人之行为亦恒说'路子不同’。”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路子”这个词的含义中应再加上两种意思。① “关系”。例:“这个人的路子很野,哪的人都认识。” ②“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例:“老赵刚到这儿,他的路子咱也摸不准。” 2、棒槌 “棒槌:凡人之无脑思、无能力者,人辄以此呼之。因棒槌中无空窍,外无姿势,乃蠢然一物。故以比人之蠢笨者。”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棒槌”这个词的含义中应加上“外行”的意思。例:“老钱对这件事根本就不懂,整个一个棒槌。” 3、鸡窝 “鸡窝:此乃妻室之别名,然亦玩笑之词,因阳物别名'鸡’也” “鸡窝”现在已经没有齐先生所解释的含义了。现在如果有讲“鸡窝”这个词的话,也是指“妓院”。由于现在又没有妓院,所以多指有卖淫“小姐”的游乐场所。“那儿个地界儿您可千万别去,就是一个'鸡窝’”。 4、道道子 “道道子:道者,说也。'道道子’者,学说也。凡社会各种迷信的学说,皆曰'道道子’。如想做一事,有人迷信说不应做,则他人恒讥之曰'就你道道子多’。或曰'道道儿’。”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道道子”多说“道道儿”。该词的含意中应加上“主意、思路、办法” 的意思。例:“老孙这个人很有道道儿,这件事你先问问他”。 5、老姐们 “老姐们:'老姐们’者,老妈也,女仆也。不肯直说'老妈子’,故皆说'老姐们’,此有客气之意。”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老姐们”已经没有齐先生所解释的含义了。现在的含意为:“中年以上妇女之间的称谓”。例:“昨天去香山爬山的,都是咱们厂里的老姐们。” 6、磕 “磕:磕,咬也。重咬曰'咬’,轻咬曰'磕’是也。原字未详,小说中皆如此书法。如《红楼梦》第八回:'黛玉嗑着瓜子儿。’按《正字通》:磕:两石相击声。拟可借用。” 磕字有双音,一读磕“ke 克”,一读“ke 科”。按照“克”音读,就是齐先生所解释的。按照“科”音读,现在的含义应为:“拼了”。例:“他要再这么挤兑(de)我,我就和他磕了”,“这回我跟他死磕了”。 7、拿捏 “拿捏:'拿捏’有两种意义。一、虚伪造作的。如人好假妆局面,则他人恒讥之曰“干么这么拿捏”;如人于行礼节永远松懈,则人也曰'你拿捏着点’,二、挟制人也。如一事甲不能做,乙能做,甲求乙,乙不肯做,甲则曰'你这不是拿捏我么’。《红楼梦》第九十二回贾母曰:'日后才不受人家的拿捏’,即是此义。”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拿捏”这个词的含义中应加上“掌握、控制、判断”的意思。例:“这事他拿捏得正在火候”。 8、秃鲁 “秃鲁:秃鲁,坠落也。裤脚扫地曰'秃鲁着’,墙坍(tan贪)了一块曰'秃鲁了一块’;与人辩论,末了无话可说者,曰让人给抮秃鲁了”。原字不详。《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作'秃噜’('口秃’噜),所谓'一秃噜一串儿’。”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秃鲁”的含意中应加上两种意思。①“说走嘴、交代”。例:“别看他现在不说,蹲他三天准秃噜。”,“我一没留神,把这事给秃噜出来了”。②“事情没有做好”。例:“这事办秃鲁了” 齐先生在解释“秃鲁”时,曾举例“一秃噜一串儿”。如果用现在的词义解释:只要他一交代,就牵扯到一大堆人。但我感觉齐先生当时的解释没有这层意思。北京人对一串葡萄称为“一嘟(du)噜”,估计齐先生的例子是这种含义,但不知为何齐先生将“嘟噜”说成“秃噜”。我问过几位老人,大家都说北京话说“成串的东西”时都说“嘟噜”,没有说“秃噜”的。这还有待于了解二、三十年代北京话的专家来解释了。 9、皮使 “皮使:不论何事皆能耐者,曰'皮’,或作'皮使’。”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皮使”的含意中应加上两种意思。① “身体结实、经得住摔打”。与“娇气”正相反。例:“这孩子皮使,总没个病儿。” ②“东西很结实,耐用”。例“这种自行车特皮使,抗造。” 10、小菜儿 “小菜儿:凡懦弱被欺之人谓之'小菜’。意思是可以随便吃也。比方甲恒欺负乙,则乙恒说'我成了你的小菜儿咧’。”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小菜儿”的含意中应加上“很简单”的意思。例:“这事儿您放心,小菜儿一碟”。 11、咬 “咬:两人玩笑斗嘴,曰'互咬’。与'啃’字义同,亦引申义矣。”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咬”的含意中应加上“牵扯、诬陷”的意思。例:“你这个人真不地道,一人做事一人当,你咬我干什么”,“你咬住他,千万别松嘴儿”。 12、差点 “差点:'差点’者,几几乎也。如云'我几几乎认错了人’,则恒说'差点认错了’。此由'差一点’三字省来。点,读小言前辙。”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差点”的含意中应加上“不太好”的意思。例:“老李这个人工作还行,就是人品差点”。 徐世荣先生 《北京土语词典》 1、巴结 “巴结:谓勉强供给,使之上进。如:'省吃俭用,巴结他上了大学。’”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巴结”的含意中应加上“攀附有地位有财力的人” 的意思。例:“你老巴结他干什么,他不就是有两臭钱吗”、“您可够能巴结了,厂长刚来,您这礼就送到了”。 2、帮儿 “帮儿:指驮运的骆驼队。八个骆驼为一帮儿”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帮儿”的含意中应加上“帮派”的意思。例:“那帮儿人里没一个好东西”。 3、打旗儿的 “打旗儿的:即京剧中'跑龙套的’。大将上场前,先出'打旗儿的’四个人,手举幡状竖旗,代表千军万马。是演员中配演的行当儿。旧社会干这个职业的都是贫苦人,演出所得仅能糊口。”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打旗儿的”的含意中应加上“工作位置不重要”的意思。一般有发牢骚的意思。例:“开会时咱们这些打旗儿的都靠后,人家正角上台坐着” 4、大尾(yi)巴蛆 “大尾巴儿蛆:苍蝇的幼虫,即蛆。因尾部粗大而得名。”在现在的北京话中,“大尾巴蛆”的含意中应加上“装模做样,假装很有钱势” 的意思。例:“您可别听他煽呼,这个人整个一个装大尾巴蛆”。 5、代手 “代手:饭店行业语,指服务员的抹布。” “代手”现在已经没有徐先生所解释的含义了。现在的北京话中,“代手”的含意是“随手、捎带着” 的意思。例:“您代手把门关上”,“您代手把电费交了吧”。 6、到家 “到家:①言其达到极细微的为一般人所不注意的地方。如:'你可真是算计到家了,连一张纸都计较。’'大嫂子想的比我到家,连干粮都预备好了。’'人家干活就是到家,连砖缝儿里的纸片儿都剔出来了。’②谓达到一定的规格。如:'小孩子写字,要让他笔笔到家。’③谓达到较高水平。如:'人家的技术就是到家,咱们比不上。’”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到家”的含意中应加上“ 到了顶端了 ” 的意思。例:“您这个瓶子绝对不值这个价,到家的价也就一千。”、 7、底气 “底气:指人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说话发音上,如:'虽然八十多了,底气还足,滔滔不绝。’'病了一年多,骨瘦如柴,连底气都没了。’”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底气”的含意中应加上“能力达不到” 的意思。例:“这件家具太贵了,咱底气不足”“这场比赛就免了吧,咱底气不足。” 8、蹲坑儿 “蹲坑儿:公安局办案。在与犯人有关系的人家、处所进行监视,一起捕获,叫'蹲坑儿’。”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蹲坑儿”的含意中应加上“到公共厕所解大便”的意思。例:“'您这是去哪?’,'蹲坑儿去’。”。 9、飞来凤 “飞来凤:比喻意外发现的事物。多指忽然遇到幸福或忽然来到的受欢迎的人物。如:'这个好消息,真是飞来凤!’'你这个飞来凤,给我们增加了多少力量’”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飞来凤”的含意中应加上“意外得到了物、财” 的意思。例:“没想到年底又发了一次奖金,真是飞来凤。” 10、绊蒜 “拌蒜:①言其说话不顺畅,咬字不清楚,有的词语说得不完整。常用指演员念台词是的毛病。如:“念到这一句又绊蒜了”②腿部迈动不灵,不能正常地迈步走路。多指醉人、病人或学步的幼儿。如:'你瞧他又喝醉了,两腿直绊蒜。’”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拌蒜”的含意中应加上“事情办坏了、不好办了” 的意思。例:“这么一来,这件事可就拌蒜了 11取齐 “取齐儿:以某一物为标准,使其他的与之同等,或在体积、重量上同等。如:'这儿种树,要拿那棵老松树取齐儿。’'选几个大个子,跟李老二的身量取齐儿’”。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取其”的含意中应加上“约定地方大家去那集合” 的意思。例:“明天早上七点,大家先到礼堂门口取齐儿”。 12、骨子里头 “骨子里头:喻内部隐秘。如:'他们骨子里头的事,咱们最好别过问。’'骨子里头有不少纠纷哪!’” 在现在的北京话中,“骨子里头”的含意中应加上“人的本性”的意思。例:“老赵那个人差点,骨子里头就不怎那样”。 对“趣谈北京土语两个“单词”的产生和消亡”的补充 --- 我和您聊聊北京土话(4) ( “趣谈北京土语两个“单词”的产生和消亡”这篇短文贴在其他网上,许多朋友很关注,今天这篇短文应是上篇文章的补充。) 上周六(12日)朋友来访,谈起北京土话,当时边聊天边用笔记本攒出了“趣谈北京土语两个“单词”的产生和消亡”的短文。写这篇短文就是想讲一讲,由于“盖了冒了”、“镇了”这两个词在唐山大地震前几年,使用频率出奇的高,但是地震后,却又莫名其妙的停止了使用,所以在北京的一些老人里,有这样一种说法即:“老是说“盖了帽了”、“震(镇)了”,最后唐山真的震了、真的盖了帽了。都是让你们说的。” 由于是“趣谈”,所以写完后也没有过多的推敲,对“镇了”、“盖了帽了”等词的解释也没有仔细的查找资料。短文写好后,便马上贴到了网上。让我没想到是,这篇短文得到了许多博友的关注。看到这么多的朋友点击和评论,我觉得自己必须要认真对待了,否则对不起这么多关心自己的博友,所以对这篇博文进行一点认真的补充。 一、关于对“镇了”的补充和改变 在短文中我提到“镇了”这个词。北京土语中还有与之同音的一个词“震了”。 《康熙字典》中对“镇”的相关解释为:重也、压也。《应用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压住、抑制。“镇”这个词在中国古代即已使用。《水浒传》里的郑屠,便是依仗武力,横行渭州城西关地区,所以称之为“镇关西”;梁山好汉黄信武艺高强,镇守青州,使青州地界中的桃花山、清风山、二龙山的强人不敢攻取青州,被人称“镇三山”。《徐本》中对“镇了”的解释与上述两书的解释基本相同。 “震”这个词也是中国的一个老词。《康熙字典》中对“震”的相关解释为:威也、惧也、动也。《应用汉语词典》的解释为:震慑;使颤动。如:威震京师、威震八方、震天动地等; 我不是学者,对二字的区别说不清楚。我觉得二字最主要的区别就是:“镇了”需靠武力,是强加于人;“震了”则靠的是声望,是对方主动接受认可。 70年代前后,北京地区流行的“zhen了”一词,我个人认为应为“震了”,不是“镇了”。因为当时说“zhen了”,大部分都是讲这件事、这个人、这个事物好极了,震动了周边。并不是要使用重压,迫使他人“低首称臣”。例:“化工厂演出的'红色娘子军’真震了。”“二子他们家做的那套家具可真是震了。”“您这套衣服真不错,把他们都震了。” 我把“镇了”改为“震了”。 二、关于对“盖了帽了”的补充 “盖帽”是体育项目篮球和排球里的一种防守的术语。北京土语中的“盖了帽了”就是实力高于对方和特别好的意思。例:“小赵的球绝对盖过小孙。”“今天晚上小赵打的那个球,真是盖了帽了。” 北京土语的“盖了帽了”到底是不是由体育术语“盖帽”转化过来的,我是说不清楚。上篇短文对“盖了帽了”的解释是徐世荣先生《北京土语词典》中的内容。博友石宏博同学给我提供了一些信息,我转贴在这里,给大家做一参考。这个信息如下: 谢谢石宏博同学。 这本书我没有看过,估计关于“盖帽”的解释也就这些了。以后看到该书时,如有更多的解释,我将告知大家。 三、关于两个词流行的时间 “盖了冒了”和“震了”这两个词肯定是北京土语用词,这一点我认为是不应有质疑的。估计现在50多岁的北京人,当年都说过这两个词。但正像有的博友所说的,当年的这两个词,似乎只在青年中流行,老北京人似乎不接受这两个词。什么原因我说不清楚。问过一些老人,总的感觉是:不接受这两个词的原因他们也说不清楚。 关于这两个词流行的时间,有的博友帮助回忆,说法不一。我又仔细的想了想,感觉这两个词“高频率”的使用时间还是应该在“文革”中,唐山大地震前。等到大批的知青返城后,(时间大约在70年代后期)这两个词也就不太流行了。我觉得进入80年代后这两个词就基本停止了使用。 北京土语单词的“吐故纳新” --- 我和您聊聊北京土话(5) 一 在“我和您聊聊北京土话(2)”里,我主要聊的是北京土话的一些“单词”的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或充实、或变意。在我列举的24个北京土语“单词”中,像“鸡窝”、“老姐们”、“代手”等几个“单词”的含义与60年前或20年前的含义截然不同了,词义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像“差点儿”、“到家”、“取齐”等“单词”词义则即保留了原来的含义,又增添了新的内容。 北京土语单词词汇还在“吐故纳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词汇逐渐的消失了,而一些新的词汇会在您不注意的时候,突然流行起来。 二 北京土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单词被彻底淘汰了。还是以齐如山先生的《北京土话》(简称《齐本》)和徐世荣先生的《北京土语词典》(简称《徐本》)为准,各检出三个“单词”为例。 《齐本》 1、“光防盆:小便盆之别称,此为土语中之极文雅者。” 这个词太古老了。问过几位老北京人,大家都说不清楚,没有使用过这个词的印象。所以现在住在平房的老北京市民,恐怕没有称“尿盆”为“光防盆”的。 2、“杆上的:此乃专管闲子、乞丐之人。” 看报纸得知现在社会上也有“职业乞讨组织”,一个或几个人领着残疾人、孩子到处乞讨、要钱。乞讨所得都要归组织者。但是这种组织、教唆他人乞讨的人与过去社会的“杆上的”不是一回事。过去社会的“杆上的”实际是一种松散帮派的“掌门人” 3、“松江二两秤:从前使用银块时,有由江南传来一种名曰'松江锭’,简言之曰'松江’。其成色较差,每百两永远比足银差二两,故名曰'二两秤’,是一百两只做九十八两用也。“ 银子作为货币,在社会上流行已成历史。所以这个词也就彻底消失了。当然有些词的来源“承载物”虽然也已经消失了,但由此产生的土语词汇还在流行。如“半斤八两”就是一例。虽然十六两秤早已取消,年轻人已经不了解当时的重量单位,但这个词仍然使用。 《徐本》中: 1、“八脚子:一种狗虱,体扁平,有八个钩爪,抓伏在狗的皮肉上,吸血。” 北京城里现在养的宠物比人都金贵。日日用香波洗澡,夜夜住高价狗窝。这种寄生虫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了,所以也就没有“八脚子”这个词了。 2、“脚程:指骡马等行走能力。” 现在北京的农村里畜力车都很少了,更何况北京城里。骑骡子、骑马的更是没有了。所以这个词也就彻底消亡了 3、“取灯:火柴。旧时还有说'洋取灯’的。” 现在社会上很少有人用火柴了。“取灯”这个词已经从社会上消失了。有时小说、电视剧里,为了表示年代的特征,还有用这个词的。 在流行的北京土语中,有的词汇的消失能说清原因,如上面的几个“单词”;有的消失说不清原因的。如我在前两天贴在网上的短文《趣谈北京土语两个“单词”的产生和消亡》中提到的“盖了帽了”、“震了”就属于这种情况。 三 既然有“吐故”,必然有“纳新”。北京土语中有的词彻底消失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词又出现了。 1、傍大款 该词的意思为:攀附有财势的人。例:“小赵这姑娘儿也不干点正经事,天天就知道去傍大款。” 这个词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傍”一般在说话时多说成“傍着”。这个词虽然《齐本》、《徐本》中没有收录,但是这个词应该是北京土语词汇,民间一直有使用的。例:“你的能力差点,就和他傍着干吧。”“这事儿如果您们俩人傍在一起干的话,应该说没问题。”。“大款”这个词《齐本》、《徐本》中也没有,这应该算是个新词,意为:有钱人。 “傍”与“大款”的组合,也应算是北京土语中的新词汇。该词似乎是在八十年代开始出现于北京地区的。 2、傍家 “傍家”的意思是指“情人”。例:“小赵是老钱的傍家”。 “傍家”这个词也是在八十年代开始在北京地区流行的。《齐本》、《徐本》中没有收录。 有些文章中将“傍家”写为“傍尖”,我觉得准确的书写应为“傍家”。即傍在一起的那个人。还有人讲“傍家”这个词被“二奶”代替了。我觉得“傍家”和“二奶”不是一个意思。“傍家”的意思是“情人”,是“第三者”;“二奶”这个词则是“外室”的变异。 3、铁磁 《齐本》、《徐本》中没有收录这个词。词意为:关系特别好的意思,例:“我们俩是铁磁,这事儿你去找他,绝对没问题。” 这个词何时流行于北京地区说不清楚,我的感觉也是在“文革”后期出现的。 四 在这里多说几句。我对北京土语词汇的变化,是以《齐本》、《徐本》两本书对土语“单词”的解释作为依据。至于当初两位老先生在编纂“单词”词条,并加以解释时,每个词的含义到底是全涵盖了这个词当时的含义,还是有遗漏,由于自己年龄的关系,就说不清了。但是我有两个感觉:一是两本书中有个别词条,两位老先生不只是出于何种考虑或何种原因,没有将这个“单词”的含义编全。一是在北京土语中,有一些经常使用的词汇,不知出于何种原因,《齐本》、《徐本》中没有收录。 ●有的“单词”的含义没有编全。举几个例子。 1、号 《徐本》对“号”的解释是:“写上、标明。如:'菜名底下号上价’,'从前中药铺给顾客抓药,分开包,是什么药,把药名好在纸包儿上,这个办法好,可惜现在不这么做了。’” “号”在北京土语中一直有“预定”的意思。例:“你先去把房间号上,省得到时候抓瞎。” 2、贵气 《徐本》对“贵气”的解释是:“言其娇贵,应受尊宠。如:'姑娘贵气,你们要好好儿伺候着。’” “贵气”这个词在老北京土语中还应有“气质极好”的意思。例:“您别看前院老孙家日子过得窄憋点儿,但人家那孩子长的是真贵气,将来一定有出息。” 3、处 《徐本》对“处”的解释是:“旧时京剧界尊称本行老前辈用'处’字。如称名老旦龚云普为'龚处’,称名老生孙菊仙为'孙处’等。 “处”这个词,在北京民间使用时有“交往”的意思。例:“你们小哥俩处的这么好,让家长放心了。” 《徐本》中对“处”字的解释,不知现在戏曲界是否还在使用。不过现在“处”字在“官场”用的挺多,一般来说称呼处级干部多用此字。称呼姓赵的处长为“赵处”、姓钱的处长为“钱处”。 ●《齐本》、《徐本》中对一些在北京土语中很“知名”词汇没有收录进去。举几个例子。 1、“丫ting4”。 北京土语中对对方或第三者称谓的脏话。例:“你丫ting4找揍说话。”“那丫ting4的,不是个好鸟。”在一些关系很好的青年朋友中,也相互戏称。例:“你丫ting4怎么才来。” 这个词似乎是北京土话的代表,只要介绍北京土语都会写上这个词,但不知是何原因,两本书没有收录进去。 Ting字应发四音。有人在介绍这个词时用“挺”字是不对的。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说法很多。北京土话里有一个单字词汇“ting4”,是轰出去、开除的意思。例:“他要是再捣乱,你就把他给ting4了”。根据“ting4”字的词义,“丫ting4”这个词,估计是说:“丫头养出来的野种” 2、尿尿(niao sui)。 解小手的意思,多指孩子,但成人之间也有这么说的。例:“问小孩:'你尿尿吗?’”;成人之间:“您在这稍等,我尿泡尿去。”。 “尿”字读双音。前一个“尿”字读niao,在这里做动词;后一个“尿”字读sui,是名词,为体内排出的尿液。 这个词在北京市民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但两本书中也没有收录。 3、把儿攥 “把儿攥”就是“没问题了”的意思。例:“这事把儿攥了,绝对不会出事儿了”,“这场比赛,冠军是把儿攥了。” 这个词也是一个较常用的北京土语词汇,但两本书中都没有收录。 我和您聊聊北京土话(6) 北京的土语词汇很多,记载北京土语词汇的书也很多。一般来讲,我查阅记载北京土语的词典都是以齐如山先生的《北京土语》和徐世荣先生的《北京土语词典》为准。 北京有些土语词汇在这两本书中没有收入。 究其原因: 一是齐先生的这本书创作于1945年,距今已经65年了;徐先生的这本书发行于1990年,距今也已经20年了。由于北京的土语无论是创造、还是流行,都来自于北京社会之上、民众之间,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生活、新的环境,北京的老百姓又创造出新的土语词汇,并流行于北京社会之中。由于时间的关系,因此现在流行于北京民众之间的北京土语词汇,在这两位老先生的书中没有收录进去。 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1、傍大款(bangdakuan) 2、傍家(bangjia)3、铁磁(tieci)。 二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两位老先生的这两本书中,有一些北京土语词汇没有收录。其中有一些词汇还是北京土语中很“知名”的词汇。 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1、“丫ting4”(yating) 2、尿尿(niao sui)3、把儿攥(ba er zuan) 最近,我将自己收集的、在两位老先生的书中没有收录进去的一些北京土语词汇整理了一下,编纂成文,为喜欢北京土语的朋友添一点乐趣。 今天先贴上25个北京土语单词。 1、傍着(bangzhe) 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相互依靠的意思。例:“这两人老是傍着,您还真是不好办。 2、榜上(bangshang) 一个人寻找到了靠山的意思。含有贬义。例:“您最好还别惹小赵,最近这小子傍上钱经理了,牛逼大了。” 3、笨笨拉拉(benbenlala) 指一个人行动很笨拙。内含着脑子也很笨的意思。例:“这孩子笨笨啦啦的,没有点机灵劲。” 4、处(chu) 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例:“你们哥俩好好处着,有点事儿也好相互帮衬着。” 5、泡池子(paochizi) 70年代以前,北京人指去澡堂子(浴池)洗澡。例:“下午有事儿没有,要是没事儿,咱哥俩儿泡池子去。” 6、吃腥儿(chixing er) 指男人想占女人的便宜。例:“老赵家这个孩子也不学好,见了人家的小媳妇就跟馋猫似的,总想吃腥。” 7、瓷器 (ciqi) 自己很要好的朋友。例:“这事儿你就去找他,保证没问题,那是我的瓷器。” 8、操蛋 (caodan) 指一个人的人品不地道。例:“那个人忒操蛋,以后别理他。”“操蛋人办操蛋事。” 9、搓火 (cuohuo) ①惹人生气的意思。例:“这事真让人搓火。” ②故意挑拨的意思。例:“你还别净在那儿搓火,小心他跟你急了。” 10、唱丧梆子(changsangbangzi) 说丧气话的意思。例:“你老在那儿唱什么丧梆子,说点好听的不行啊。” 11、得嘞 (delei) 行了的意思。例:“得嘞,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12、打住 (dazhu) 到此为止的意思。例:“您打住吧,别说了,都过了饭口了。 13、逗咳嗽 (doukesou) 耍贫嘴的意思。有时也带有挑衅的意思。例:“你老是瞎逗咳嗽。”“你别在那儿逗咳嗽,想找茬您说话,我这侯着。” 14、发儿小 (fa er xiao) 指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例:“我和小赵可是发儿小,撒尿调泥长大的。” 15、硌(ge) 故意恶心对方的意思。例:“您说这话不是成心咯我吗。” 16、硌应儿 (geying er) 厌烦、讨厌的意思。例:“他这是'癞蛤蟆跳到脚背上,不咬人咯应儿人’。” 17、官的(guande) 肯定的、毫无疑问的意思。例:“没错,这是官的,这事儿就得这么办。” 18、喝了蜜(helemi) 老北京人把冬天的软柿子叫“喝了蜜”。老北京人喜欢将柿子放在窗台上,到了冬天,柿子里的果肉变得像蜜汁一样。 19、抹了蜜了(molemile) 形容一个人很会说话,嘴很甜的意思。有点贬义成份。例:“小赵那张嘴,抹了蜜了,把老钱都说糊涂了。” 20、候着 (houzhe) 在那等着的意思。例:“您先去办事,别着急,我在这候着您。”“怕什么,我可不怵他,我哪都不去,就在这候着他。” 21、点拨(dianbo) 为他人出谋划策,指点迷津的意思。例:“亏您点拨一下,要不然这事儿肯定办砸了。” 22、点儿背(dian er bei) 指一个人的运气不好。例:“这几天点儿背,连着吃了好几张罚单了。”“点儿真背,连着四圈没开胡。” 23、动静儿(dongjing er) 指发出的声音。例:“外边怎么这么大的动静儿。”“这么半天,屋里一点动静儿都没有。” 24、量着(liangzhe 凉着) 步行走着去。例:“他家不远,咱俩量着去就行。”“还是打个车吧,这么远,不能腿量着。” 25、过节儿(guojie er) 指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矛盾。例:“小赵和老钱老是不对付,这两人以前是不是有什么过节儿?”“你们俩儿这点过节儿有什么,都三四年了,别再纠它了。” 我和您聊聊北京土语(7) 再贴上25个北京土语单词,供大家消闲。
全部解释均为自己按照现在这些词汇通行的意思编纂的。
砸(za)
①用沉重物撞击、捶打的意思。例:“这儿地土太松了,使劲砸一砸。” ②沉重物从上面掉下来,碰到了其他物体。例:“您把那块砖扶好了,别掉下来砸着我的脚。” ③事情处理得很不好。例:“这件事咱们可千万不要办砸了,要不然回去可没法向经理交代。”“昨天晚上的《智取威虎山》,小赵演砸了。”“这下可好了,老钱进的那批货全砸手里了。” ④老北京称用缝纫机做活为砸机器。例:“前两天我刚买了台缝纫机,这几天我准备和服装厂说说,在家帮他们砸点活。”“我刚从二姐家回来,求她帮我砸条裤子。” 砸瓷实了(zacishile) 与合作方将事情彻底讲好,不能反悔。例:“必须跟赵总把这件事砸瓷实了,不能过几天又变了,否则咱们的损失太大了。” 杂种(zazong杂宗) 杂种本意为杂交后产生的新品种。此为北京土语中的脏话。指对方血统不纯正,是个混蛋的意思。“种”在此读为“宗”。例:“这个杂种,他不得好死。”“您别生气了,让这个小杂种给气死不值得。” 栽(zai) 栽跟头的省略语。 ①做事情没有按照计划实现,很丢面子。例:“合同今天到期,货还没装车呢,这下可真栽了。” ②双方竞争中,受到严重的挫折。例:“这次我是栽到赵总手里了。” 栽面(zaimian) 因在竞争中遭到失败,很丢面子。例:“赔点钱不要紧,忒栽面。” 在行(zaihang在航) 对某件事物或某个行业了解的十分清楚。例:“老赵对硬木家具可是在行,您可以问问他。”“这块地您要是开饭馆的话,可以先找老钱问问。他对餐饮很在行。” “行”指的是社会上的职业分工,俗称“三百六十行”。 脏心烂肺(zangxinlanfei) ①指一个人为人处世没有好心眼。例:“小赵这个人,一肚子脏心烂肺,没一点好心眼。” ②指一个人考虑问题时,总将对方想的很坏。例:“你总是听小钱的,我能害你吗?他就是这样脏心烂肺的人。” 糟了(zaole) ①木头或针织品腐朽了。例:“这窗扇都糟了,烧火都不起火苗,一点用也没有了” ②事情办坏了或向不好的一面发展。“糟糕”一词的简化。例:“糟了,今天下午3点的经理办公会我给忘了。”“这几天老是阴天,照这么下去可真糟了,这一车西瓜全得烂了。” 糟蹋儿(zaota er) ①人为的至使物件浪费、损坏。例:“这张桌子放在院里,时间一长可就糟蹋儿了”“您用面包喂鱼,这不是糟蹋儿粮食吗?” ②不注意保护周边环境的意思。“糟蹋完了,拔腿就走,也不给收拾收拾。” ③蹂躏或奸污女孩子。例:“挺好的一个姑娘,让那(nei内)孙子给糟蹋了。” 糟改(糟改人不看好日子)(zaogai) ①用刻薄、讥讽的语气贬低其他人。例:“你这个人说话就是损,总是糟改别人。”“你打住吧,就你能个儿,糟改人不看好日子” 北京人在说“糟改”时,有时还要在“糟改”的后面加上“不看好日子”。即“糟改人不看好日子”。意思是随时随地、无时无刻的不忘贬低别人。上面的第一个例句也可说成:“你这个人说话就是损,糟改人不看好日子。” ②随意夸大自己的或他人的缺点、缺陷。一般都是善意的开玩笑。例:“你这纯粹是糟改人。小赵长得还行,不像你说的那样。”“老孙喜欢开玩笑,没事自己糟改自己。” 灶上的(zaoshangde) 指饭店、餐厅里专业炒菜的厨师。例:“我听说小钱在东方饭馆上班,可能是灶上的。”“您可别小瞧老孙,那可是专业厨师,灶上的。” 诈(zha) ①诈骗的意思。例:“您可别信赵五的,前院小三家的那幅画就是让他诈走的” ②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故意假装知道,骗取对方将事情讲出了。例:“您别着急,估计小四知道大头的去处,我去诈诈他。” 搌布(zhanbu) 指的是擦桌椅、盘碗的针织品。例:“你也干点活,吃完饭拿搌布擦擦桌子。” 张罗(zhangluo) ①帮助料理、服务、应酬的意思。例:“小赵后天结婚,这事儿咱们得去帮着张罗张罗。”“老钱能张罗,然他先过去接待一下客人,呆一会咱们在都过去。” ②筹措、计划的意思。例:“我的先张罗点钱,要不然倒时真抓瞎了。”“没说去张家界旅游时他老张罗,真要去了,就他先打退堂鼓。” 招(zhao) ①故意招惹他人的意思。例:“你闲着没事招他干什么。”“你总是贱招子儿,把孩子惹哭了,你走了。” ②不注意影响做出一些事情,引来别人的议论。例:“你就不能注意点,非得招人说出话来就踏实了。” ③传染的意思。例:“告诉你这几天流感挺厉害,让你注意点,你就是不听,这不,招上了,发烧了。” ④寻找、招收、招工的简称。例:“听说百货公司这次招不少人呢。”“小赵的潜力挺大的,你想点办法,把他招到咱们公司来。” ⑤男女结婚后,男方到女方家居住。例:“老钱家招了一个上门女婿。” 找棺材本(zhaoguancaiben) 指与强者发生争斗,可能被打伤、打死。此句话多用于老年人身上。例:“就您这样,还想跟他动手,是不是想找棺材本呀。” 照方抓药(zhaofangzhuayao) 按照中医开的药方买药。借意按照以前的惯例做事情。例:“你就别问了,什么都不变,照方抓药。” 折(zhe) 让自己的长辈或年长的人为自己服务或自己过分享受,使自己损失寿命的意思。例:“您老可别给我鞠躬,我可不敢承受,您这是折我的寿。”“您坐着,我自己倒水,您给我倒水,这不是折我吗。” 折腾(zheteng) ①做事情没有计划、随意处置的意思。例:“你净瞎折腾,什么事也干不成。”“这才几年呀,老爷子留的这点东西,都让你给折腾了。” ②不安分、不老实的意思。例:“感冒了吧,看你这几天就不是个好折腾,刚开春,您就把毛衣脱了。”“你躺在床上也不老实,老折腾什么。”“这孩子没闲着时候,真能折腾人” 这会子(zhehuizi) 现在的意思。例:“你早干什么去了,这会子想起来了,早就晚三秋了。” 这话儿怎么说的(zhehua er zenmashuode) 北京人在埋怨对方说的不对的时候,前边一般都带上这一句。有时也说成“这是怎么个话呀”或“您这话说得可不对”或“您这话说得可不中听”。例:“您这话怎么说的,为了这个家我可没少出力,最后还没赚着好。” 这话儿从哪说起(zhehua er congnashuoqi) ①认为对方说的话没有道理或是编造的。例:“您这话从哪说起的,那天小赵根本就没去,他怎么能知道呢?”“这话从哪说起的,大家每个月都挣两千多块钱,谁一个月能给我五千呀。” ②准备表述一件事情时的过渡词。例:“这事从哪说起呢?就先说那天散会后的事吧。” 针尖对麦芒(maiwang麦王) 指的是两个人相互对峙,谁都不肯相让。例:“您别去劝了,两人还在那掐呢,都不是省油的灯,针尖对麦芒。” 挣(zheng)通过自己的付出,取得、得到的报酬。例:“您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听说您这段时间挣了不少钱。” 挣蹦(zhengbeng) 努力的意思。例:“都这岁数了,别瞎挣蹦了,踏踏实实的在家养老吧。” |
|
来自: 老北京的记忆 > 《我和您聊聊北京的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