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存入银行100万现金,分录: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然后银行将该100万借给另一个企业,分录:
借:贷款
同样的100万在吸收存款里居然在贷方重复出现两次?
解释:
银行发放给企业贷款时,银行的资产科目“贷款”增加,”存放央行款项“减少
分录为:
借:贷款——本金
按规定企业取得的贷款不能取现金带走,必须以银行存款形式,也就是变相的又存入到该企业的银行里,这样一来银行的现金又多了“存放央行款项”,但是这是别人的钱增加了负债”吸收存款“。
所以分录为:
借:存放央行款项 100
为了省事简便把这两个分录合并一下则:
借:贷款
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7项:
应收票据
预付账款
应收利息
应收股利
其它应收款
长期应收款
其它货币资金6项:下面的都是2级科目
外埠存款
银行汇票
银行本票
信用证存款
信用卡存款——企业为取得信用卡按照规定存入银行信用卡专户的款项
存出投资款——企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
注意:
银行承兑汇票属于应收票据(应付票据),而银行汇票属于其它货币资金(原因在于中国人物银行不会倒闭,没有风险,所以银行汇票作为货币资金)。支票即银行存款。
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的区别
通俗理解:
银行本票金额固定,银行见票见到自己的签发的本票时,直接付钱
银行汇票金额不固定,第三方(委托付款人)见到汇票时在指定日期直接付钱
我国票据法不承认商业本票
贷款和应收款项是四类金融资产中唯一一类没有公允价值的。
贷款,指的是银行,制造型企业没有“贷款”
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贷款和应收款项是指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
预付款项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预付账款”科目,而直接计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重要性原则)。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将“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余额列入“预付账款”项目。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其转入其他应收款。
报表上列示的为:本金减去减值损失
A银行发行一批不能上市交易的债券,期末没有其公允价值,B银行购买全部A银行发行债券并持有至到期,B银行购买的该债券划分?
不能划分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划分贷款和应收款项
1、“贷款”科目主要用于金融企业,不是很常见,也用摊余成本计量。由于应收账款等一般期限较短,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应收款的现值)相差很小,根据重要性原则,应收账款一般不需要折现,直接按名义价值入账,后续计量也就不需计算实际利息和摊销溢折价。但长期应收款除外。
2、按照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为基础确认的利息收入要冲减“贷款损失准备”
3、新准则将应收款项作为金融资产,暗示着应收款项作为金融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或者是摊余成本计量的时代已经不远,随着以应收款项等债权的证券化市场逐步的成熟,应收账款债权的贴现业务也会进一步扩大范围,那么随着这个市场的逐步完善也体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从目前实际操作中很少有贴现所以当前可以理解为“票面利率为零”的债券,所以核算时不需要确认“应收利息”与“投资收益”,不需要摊销。
4、票面利率和实际利率相差不大,可以用票面利率,所以例题中基本上都用了票面利率(合同利率),但此处原则要心中有数。
借:贷款——本金(贷款合同规定的本金金额)
利息收入——损益类科目,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结转后无余额
5、为了区分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当贷款发生减值时,要将“贷款(本金、利息调整)”转入“贷款——已减值”,这样做的目的便于金融业加强贷款的管理。
资产负债表日,确认贷款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同时:
借:贷款——已减值
——利息调整(或借记)
应收利息(若存在应收未收利息时)
注意这里没有冲回“利息收入”科目,因为“贷款——已减值”的数额是此时的摊余成本,而不是最初的本金金额。
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为基础确认利息收入:
借:贷款损失准备
注:此时应将“合同本金×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进行表外登记,不需要确认。
借:存放同业等(减值后收到的本金或利息)
若后>续又发生减值
注:后续计提减值时不需要再将本金与利息调整转入“贷款——已减值”,因为在第一期减值时已经做过处理了
借:资产减值损失(摊余成本-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呆账予以转销:
借:贷款损失准备
同时,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销表外登记的应收未收利息,减少表外“应收未收利息”科目金额。
已确认并转销的贷款以后又收回的:
借:贷款——已减值(原转销的已减值贷款余额)
借:吸收存款/存放同业等(实际收到的金额)
2007年1月1日。光华银行向某客户发放一笔贷款200万元,期限2年,合同利率10%,按季计结息。假定该贷款发放无交易费用,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相同。每半年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一次。其他资料如下:
2007年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和12月31日分别确认并收取贷款利息5万元
2007年12月31日,采用单项计提减值准备的方式确认减值损失20万元
2008年3月30日,从客户收到利息2万元,且预期2009年度第二季度末和第三季度末很可能收不到利息
2008年6月30日,对该贷款进行减值测试,未发生减值损失;2008年12月31日,对该贷款进行减值测试,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66.53万元
2009年1月10日。经协商,光华银行从客户收回贷款17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要求:编制光华银行上述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发放贷款
借:贷款——本金 200
2007年3月31 日、6月30日、9月30日和12月31日,分别确认贷款利息:
借:应收利息 5
借:存放同业 5
2007年12月31日,确认减值损失2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
借:贷款——已减值 200
此时,贷款的摊余成本=200—20=180(万元)
2008年3月30日,确认从客户收到利息2万元
借:存放同业 2
2008年3月31日,按实际利率摊余成本为基础应确认的利息
=180×10%/4=4.5(万元)
借:贷款损失准备 4.5
此时,贷款的摊余成本=180-2+4.5=182.5(万元)
2008年6月30日,确认贷款利息按实际利率摊余成本为基础应确认的利息
=182.5×10%/4=4.56(万元)
借:贷款损失准备 4.56
此时,贷款的摊余成本=182.5+4.56=187.06(万元)
2008年9月30日,确认贷款利息按实际利率摊余成本为基础应确认的利息
=187.06×10%/4=4.68(万元)
借:贷款损失准备 4.68
贷款的摊余成本=187.06+4.68=191.74(万元)
2008年12月31日,确认贷款利息按实际利率摊余成本为基础应确认的利息
=191.74×10%/4=4.79(万元)
借:贷款损失准备 4.79
未确认减值损失前,贷款的摊余成本
=191.74+4.79=196.53(万元)应确认减值损失
=196.53-166.53=3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
确认减值损失后,贷款的摊余成本为166.53(万元)
2009年1月5日,收回贷款
借:存放同业 170
2008年1月1日甲银行向A公司发放一批贷款5000万元,合同利率和实际利率均为10%,期限为5年,利息按年收取,借款人到期偿还本金,2008年12月31日甲银行如期确认,并收到贷款利息。2009年12月31日,因A公司发生财务困难,甲银行未能如期收到利息,并重新预计该笔贷款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2100万元。2010年12月31日,甲银行预期原先的现金流量估计不会改变,但当期实际收到现金1000万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各题
2009年甲银行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是()
A、3400万元
B、2900万元
C、2100万元
D、3000万元
2010年12月31日该笔贷款的摊余成本为()
A、2110万元
B、1310万元
C、1110万元
D、6000万元
2008年底贷款的摊余成本=5000(万元)
2009年底贷款计提减值损失前的摊余成本=5000+500(2009年的未收到的利息)=5500(万元)
2009年底应计提减值损失=5500-2100=3400(万元)
客户存入的款项时:借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贷记“吸收存款—本金”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吸收存款——交易费用
例题:
20×6年1月1日,EFG银行向某客户发放一笔贷款100 000
000元,期限2年,合同利率10%,按季计、结息。假定该贷款发放无交易费用,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相同,每半年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一次。其他资料如下:
1、20×6年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和12月31日,分别确认贷款利息2 500 000元
2、20×6年12月31日,综合分析与该贷款有关的因素,发现该贷款存在减值迹象,采用单项计提减值准备的方式确认减值损失10
000 000元
3、20×7年3月31日,从客户收到利息1 000
000元,且预期20×7年度第二季度末和第三季度末很可能收不到利息。
4、20×7年4月1日,经协商,EFG银行从客户取得一项房地产(固定资产)充作抵债资产,该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85 000
000元,自此EFG银行与客户的债权债务关系了结;相关手续办理过程中发生税费200
000元。EFG银行拟将其处置,不转作自用固定资产;在实际处置前暂时对外出租
5、20×7年6月30日,从租户处收到上述房地产的租金800 000元。当日,该房地产的可变现净值为84 000
000元
6、20×7年12月31日,从租户处收到上述房地产租金1 600 000元。EFG银行当年为该房地产发生维修费用200
000元,并不打算再出租
7、20×7年12月31日,该房地产的可变现净值为83 000 000元
8、20×8年1月1日,EFG银行将该房地产处置,取得价款83 000 000元,发生相关税费l 500
000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EFG银行的账务处理如下:
1、发放贷款:
借:贷款—本金 100000万
此处简化了条件,实际情况中:合同利率和实际利率不相同,差值计入“贷款——利息调整”科目,类似持有至到期投资
2、20×6年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和12月31日,分别确认贷款利息:
借:应收利息 2500万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吸收存款) 2500万
贷:应收利息 2500万
3、20×6年12月31日,确认减值损失10000万: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0万
借:贷款—已减值 100000万
贷款的摊余成本=100000万-10000万=90000万,在报表中显示为90000万
4、20×7年3月31日,确认从客户收到利息100万:
在3月31日之前需先计算应收利息:
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为基础应确认的利息收入=90000万×10%/4=225万,注意这里没有应收利息,而是直接冲减贷款损失准备,不能冲减已减值
借:贷款损失准备 225万
很可惜企业并没有还回225万而只是还回了100万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吸收存款) 100万
此时,贷款的摊余成本=99000万+225万-100万=91250万
5、20×7年4月1日,收到抵债资产:
借:抵债资产 85000万
6、20×7年6月30日,从租户处收到上述房地产的租金80万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80万
确认抵债资产跌价准备= 85000万-84000万=100万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万
7、20×7年12月31日,确认抵债资产租金等: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160万
确认发生的维修费用200万:
借:其他业务成本 200万
确认抵债资产跌价准备= 84000万-83000万=1000万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万
8、20×8年1月1日,确认抵债资产处理: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83000万
抵债资产跌价准备 2000万
营业外支出 1500万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和核算思路 2、坏账准备在计提时,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确定金额,第二步是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 本期期末坏账准备应有余额和本期坏账准备发生额。前者是经过计算坏账准备账户期末应达到的余额,而后者是本期计提坏账准备时会计分录中的金额。 两者的关系是:本期坏账准备期初余额+本期收回已核销的坏账-本期发生的坏账+本期计提额=本期期末坏账准备应有余额 第二步:会计核算。 借:资产减值损失 或相反分录: 借:坏账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