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涨十倍股”的投资逻辑

 jasmine 2014-07-17

寻找“涨十倍股”的投资逻辑

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黄凡   2014-06-20 09:43:03
  A股主板指数十多年来上上下下,最终回到起点,二级市场投资者大多亏损累累。近期,一份关于A股“涨十倍”个股数的统计引起热议。此统计把时间设定为200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统计结果显示,期间A股产生857家“涨十倍股”,剔除部分数据不全及异常值,剩余851家“涨十倍股”。

  咋一看统计结果,A股似乎“遍地黄金”:沪深两市总共才2000多家上市公司,竟有800多只股票曾经“大涨十倍”。A股岂不是真正的机会之地?只要用心参与都可把握住致富?然而,笔者身边不乏与股市同成长的专业投资人及长期在市场摸爬滚打的民间高手,但他们竟无一人在统计的相关期间内,曾经成功把握哪怕其中一只股票而令资产“大涨十倍”。那么,股票“涨十倍”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哪些原因令投资者错过“涨十倍股”的机会?以后是否还能把握同样的机会?就让我们观测一下“涨十倍股”背后的一些逻辑:

  第一种逻辑:因市场心态改变导致估值大幅提升

  研究发现,这些“涨十倍股”中有75%是因公司估值上升而推动,估值上升的起点是在2005年中旬,那刚好是一轮大牛市的起点。其中有217家公司短短3年股价就冲上10倍,这就验证了大牛市到来的时候,好比“遇上台风时,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的道理。试想,当时上证指数由1000点涨到6124点,涨幅达6

  倍。其中一些股票弹性高一点,股价“蹦”个十倍一点不稀奇。当年,银行、券商、钢铁、地产等周期性蓝筹股票的大幅上涨同属这一逻辑。

  第二种逻辑:因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导致股价持续上涨事实上,在史无前例的2005—2007年牛市之后,股市总体持续反复下行,但也有500多只股票在几年间陆续达到最高价,实现“涨十倍”的收益。显然,企业本身经营能力持续提升是这些股票穿越牛熊之间“涨十倍”的最终决定因素。名牌白酒、传统名药、医疗设备、电商云商等行业是诞生这些“涨十倍股”公司的“温床”。

  第三种逻辑:那些常理难以解释的逻辑

  激情燃烧的创业板中诞生许多“涨十倍”的股票,其中不少(如手游、参股银行等“无厘头”概念)短短一两年就逆市上涨过十倍,但年报业绩却证明了高成长只是传说。这种令人看不懂的上涨逻辑,只能归功于参与者“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动物精神”。

  分析了过去大涨的逻辑,再探讨如何把握相似的未来机会。

  第一种逻辑在今后重演的可能性不大。虽然目前国内股市周期性蓝筹股的估值甚至明显低于上一轮牛市起点的2005年,但当时国内GDP高速增长由大规模投资带动,周期性行业的盈利能力总体上以两位数增长的“好日子”难以重复。今后,国内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是以速度放缓、结构调整为主调。指望周期性行业蓝筹在下一轮上升周期中重拾“涨十倍”的辉煌显然不现实。不过,等到市场转势的那一天,市场心态的改观也一定会提升估值,目前5倍的市盈率显然过低,如果重估为10—15倍,即使盈利能力“零增长”,也意味着股价2—3倍的涨幅。至于投资者对这样的收益率是否满意?那就见仁见智了。至于何时市场才能转势,蓝筹的估值何时才能提升,笔者认为,要等IPO注册制能真正实行。何时能真正实行那就得看证监会了。

  第二种逻辑中,我们需要把握结构转型的主线,看哪些行业在将来更多地得益于结构调整,哪些行业内公司业绩更有机会持续增长从而成为催生“涨十倍股”的新沃土。笔者倾向于医疗、保健、医药、消费、文化、娱乐等行业。因为人口老龄化,医疗保健支出较大,增长由生产驱动转向消费拉动等大趋势是基本确定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消费类行改变导致估值大幅提升

  研究发现,这些“涨十倍股”中有75%是因公司估值上升而推动,估值上升的起点是在2005年中旬,那刚好是一轮大牛市的起点。其中有217家公司短短3年股价就冲上10倍,这就验证了大牛市到来的时候,好比“遇上台风时,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的道理。试想,当时上证指数由1000点涨到6124点,涨幅达6

业中,名酒类公司的当前估值极低,已充分反映业绩下滑预期,白酒作为千年国粹是文化的一部分,今后被淡化的可能性为零。而且,国内企业目前还缺乏真正的创新能力,技术上的优势更多在国酒、国药等国粹上。

  至于第三种逻辑,看不懂,抓不住,更是可遇不可求,不必费心了。

  研究还表明,2000年至2013年“涨十倍”的800多只股票中,三分之二需要持股3年以上才能实现“涨十倍”目标,超过一半需要持股5年以上。如果您是以追逐短期差价为目的买卖股票,那么很抱歉,您一定没机会把握“涨十倍”的机会,甚至连涨2至3倍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在未来捕捉到大涨的股票并控制好风险,有两个前提必须掌握:买价足够低,持有时间足够长。

  (作者系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私人财富管理业务中国区总监) 责任编辑:zds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