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去了的“浑水摸鱼”

 红瓦屋图书馆 2014-07-17

远去了的“浑水摸鱼”

  □徐竞草

  去年秋天,住在乡下的父亲来城里我这里,和以往一样,大包小包里带的全是老家的特产——自家种的大米、蔬菜、黄豆……最后还掏出来一小袋小鱼干来。

  “今年夏天村里的那口塘干了些,知道你喜欢吃里面的鱼,我跟你妈专门捞了一些上来,晒干带给你。”父亲说道。

  看着这些小鱼干,我觉得非常诧异,忙问道:“塘里没大鱼了吗?”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每到那口塘干的时候,总能捞出很多大鱼来。

  “有呀,可都待在水底,捞不上来,没人把水搅浑。”

  看着我一脸的不解,父亲叹了口气,解释道:“现在村里的青壮年都拖儿带女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全是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哪个敢下到深水里把水搅浑呀?!这些小鱼都是我和你妈站在塘沿边勉强捞的。”

  父亲的这番话,让我一下子回忆起儿时捞鱼的情形。

  当时,几乎每年的夏季,村里的那口用来灌溉稻田的池塘,都会干到只剩下塘窝里的一点水。只要剩水的深度仅没到成年人的腰部时,家家户户便出动了,争先恐后地拿着渔具到水塘中去捞鱼,成群结队的孩子们也跟着一哄而上,争先和大人一起享受一场一年一度的“捞鱼盛宴”!

  下到水中的人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尽情地把塘里的水搅浑——用手,用脚,用身体的所有部位,力气越大越好,水被弄得越浑越好。水一浑,里面的空气便少,藏在水中的鱼受不了了,便自动探出头来,我们便可趁机将其捞起。

  捞鱼的过程充满着兴奋和刺激——“刚才一条大鱼碰到我的腿,快把网兜给我”,“哎,前面有一条鱼……”我们为能捞到一条大鱼而彼此比眼力,彼此和鱼比速度,大家在齐腰深的水中嬉笑着,放下平时里所有的矜持和不好意思,享受着一年之中难得的轻松。所有的大人们都全身湿透,衣服上沾满泥水,而光着身子的孩子们,脸上、头发上、耳朵边也都是泥。

  有的人根本不用网兜的,就直接用手在水里摸,也同样收获喜人。

  大约持续半天,一年一度的“捞鱼盛宴”便结束,每家每户都能收获几十斤每条至少半斤以上的鱼,小鱼根本没人要,被放回塘中。因为鱼都是喂养农家饲料,肉质非常鲜美。到了晚间,家家都在烧鱼,村里村外都飘荡着一阵阵浓郁的鱼香味。

  父亲说,以前一年到头,村里到处都是青壮劳动力,他们以耕田种地为生,每到夏季都排着队从塘里汲水给自家的稻田灌溉。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离开农村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也随之在城里上学、生活,不少田地都被抛荒了。由于用水量大为减少,再干旱的年份,塘里也不会见底。没有了壮劳力,没有了即将见底的塘,昔日“浑水摸鱼”的场面已不再重现,它只能存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了。

  原来,慢慢消失的,不只是村庄,还有那令人回味无穷的乡风民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