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财富周刊

 谷子689 2014-07-18
意象的山水 抒情的哲思
发布时间:2014.06.23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报·文化财富周刊

《秋清山亦奇》 138×68厘米 水墨融合丙烯

《微雨洗春山》 138×68厘米 水墨融合丙烯

《苍茫》 200×100厘米 水墨融合丙烯

《空山新雨》 138×68厘米 水墨融合丙烯

《高原之象》 水墨融合丙烯

《红叶秋风》 水墨融合丙烯

 

    丁竹君的山水画,力图用墨气淋漓的笔力,挥写和渲染出他心目中自然世界的凝重与苍茫、凌厉与峭拔、丰美与灿烂。他不刻意去追求草木枝节和山川片石的形似,却能独标心中万丘千壑的意象、气度与风姿;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在表达着对大自然的爱与知;或者说,他是借助天地自然本身所蕴涵的光明与黑暗、兴衰与荣枯、升华与坠落、瞬间与永恒,来传达他心中的诗情和哲思。

    □□ 徐鲁

    千山烟雨,万壑松风;日月晨昏,沧海桑田。大自然以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学原则,在茫茫苍苍的大地画卷上,描绘出一幅幅云蒸霞蔚、变幻莫测的山河岁月图景。此等辽阔深远和气象万千的境界,也许只有李太白那“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的丰沛诗力方可匹配。

    黄宾虹论画说,天地之阴阳刚柔,生长万物,均有不齐,常待人力补充之。又言,大自然有其内在神韵,“此中内美,常人不可见。画者能夺得其神韵,才是真画。”因此,大师在一幅山水图卷上自题道:“山水乃图自然之性,非剽窃其形,画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若以形似为贵,则名山大川,观览不遑,真本俱在,何劳图焉。”

    从1998年开始的《谷底闻风》、《墨舞山原》、《故园》,到2001年的《云蒸霞蔚》,丁竹君的作品已然呈现出一派墨舞山原、翠湿丛林的浪漫气象,雄浑里带有思致,苍古中亦见秀润。

    丁竹君是水墨、焕彩和线条的抒情诗人,然则他的画并不止乎抒情和写意。他在继续谛听、感悟和冥思那沉积在山河层峦和岁月深处的声音。

    保罗·克利说,一个真正的画家,不仅是一位抒情诗人,更是大自然的发现者和探掘者,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从2002年的《瞬·恒》组画、《我思故我在》组画,以及《山境朦胧》等作品开始,丁竹君的山水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更为舒阔和深远的境界。2003年的《跃上葱茏》、《红塬》、《岁月无尽》,尤其是《风动层峦》系列,2004年的《水复山重》、《故园秋山》和《翠色苍茫》,2005年的《雨洗秋山》、《溪山烟雨》等,在浪漫、写意和抒情的基调上,越来越多地凸显着一种深沉和凝重的思辨色彩。

    丁竹君似乎是饮尽了千年的江山风雨和无言无语的空旷,而任凭悠远的天籁之声伴随着自己丰沛的想象力,在阔大的宣纸上呼啸、奔突和回荡。看得出,在每一张宣纸上,他的激情仿佛在燃烧,千转百结的思想在奔突、在碰撞、在集结。这时,他惯用的狼毫长锋,似乎就是灵魂的唯一出口。他物我两忘、若有神助,勾画、泼洒、点染,甚至刮抹……其畅达淋漓的气势,直透纸背,仿佛任何力量也不能把他阻挡。

    从丁竹君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他在不倦地感悟、探掘和发现大自然的丰富与神秘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感悟、探掘和发现着自己。那是将近50年的岁月里,生活和命运沉积在他生命与精神里的痛苦和沉重,像历经久远年代的风化而形成地质断层般的山势肌理。

    丁竹君山水画的“中国风格”是显而易见的。唐宋画家们所强调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及“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的美学观,在丁竹君的画里得到了最好的阐释。例如,他有时也会采用传统的“皴法”来表现山势结构、峦层纹路的变化;用元代画家擅长的“点法”,在意境稠密处,浓墨彩点统调整幅画的气韵,以便充分呈现山峦丛林苍茫葱郁的风貌,譬如他的《山有韵》、《幽谷秋深》等。现代画家中,如傅抱石把具象和抽象加以完美结合而创造出来“意境”之美,李可染在色彩运用上的细腻与洒脱,林风眠的萧散简远,也都为丁竹君所借鉴和吸纳。

    丁竹君又是一个不倦的探索者、尝试者和颇具先锋意识的创新者。他尝试着在现代山水画中寄托和表现出个人乃至一代人苦痛、凝重的心路历程,展现现代社会的焦灼、飘忽和扭曲的精神特征。

    丁竹君十分服膺华裔法国画家赵无极的抽象风格作品。徐迟曾论赵无极的风格:“严格经营的构图,奇特而又均衡。玲珑剔透、逶迤磅礴,保持着线索的蜿蜒之势,又恰到好处地留住了‘气眼’。挥洒自如的用笔,拙巧相间。轻松时若有若无、毫不经意,听任色彩滴落流泻;着意处百千交错,体现出国画技法的浑厚华滋。”这段文字似乎也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欣赏丁竹君的画。

    丁竹君的画里显然有赵无极的神韵在焉。他在许多画幅上,以水墨铺底,表现出沉雄朴茂的整体气势,然后再以色彩鲜艳的丙烯颜料挥洒、点染,统调整幅画的气韵和节奏,其行笔敷彩细秀妥帖,苍烟翠色,逸气横生。而且,他在宣纸上挥洒和刮抹丙烯时,大胆地使用了油画家惯用的刮刀。在这一点上,他比老一辈山水画家中那位被称为“鬼手”的何海霞在使用丙烯颜料时的机巧,更具胆识和创新姿态。

    傅抱石有一句题画诗:“河山原是心中造”;学者董桥品评山水画时也说:“天下青山都是一簇簇乱叠起来的,整齐了反而减了妩媚。”蜿蜒无尽、姿态万千的青山,有如丁竹君前世回忆似的故乡,古老的松风伴他入梦,苍茫的山势指引着他心灵的走向,深沉的岩层就是他生命的年轮。从远方来的人,将会走向更远的远方。

    (作者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