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士心理应激与对策

 杏林脉香 2014-07-18

护士心理应激与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行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医护人员同样面临着来自于患方、医院、社会各种各样的压力。特别是护士,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护士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其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在近年来开展的优质护理工程中提出:实施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能够强化基础质量,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水平,达到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因此了解护士面临着什么样的压力,究竟对护理人员的心理有多大的影响,管理工作者能够做些什么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护理人员心理应激状况和防御方式的特点进行了专项研究,以期为护理人员如何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应对应激,增进心身健康和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1.1 受访者均为二级医院朱家角人民医院护士。年龄43050人,占38% 3140岁(包含40岁)27人,占20.7% 4I50岁(包含50岁)43人,占33% 51岁及以上l0人,占7.6% .婚姻状况:①未婚3O人占23% ;②离异5人占3.8%.职称:护师以下职称5O38% ;主管护师30人占23% ;副主任医师1人占0.1%.工作年限:≤521人,占16.1% 5年~l030人,占23% 11年~2029人,占22.3% 21年一3O42人,占32.3% 31年及以上8人,占6.1% .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30份,问卷有效率100%. 1.2 结果1.2.1 受访者心理应激状态工作满意度低:受访者对工作现状不满意的占23.3%,而非常满意仅占3.O% .55.2%有改行的意向:其中非常想改行的人占23.1% ;比较想改行的人占33.1% ;不想改行的人只占16.6% .想改行主要原因依次是:①没有得到社会应有尊重;②收入与付出不相符;③没有发展空间;④工作量大,风险大。⑤进修学习的机会少。职业生涯中心情不佳:不开心的人占27.6% ,而非常开心只占0.6% ;在回答开心与非常开心的受访者主要是在管理岗位的。两者相加只占总数的10.1% .受访者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或者比较大的占74.6% .受访者认为压力来源依次为:①患方;② 院方;③社会舆论;④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⑤公众;⑥ 同行竞争。有74.7% 的受访者遭遇职业伤害。遭受职业伤害类型依次为:①注射器;②安瓿瓶;③放射损害;④手术器械;⑤ 其他。受访者中有36%认为没有得到社会尊重;认为得到社会尊重的受访者仅仅占1.9%. 1.2.2 目前身心健康状况1.2.2.1 存在睡眠问题占40.6% ,其中32.6%经常失眠。使用安眠药物占35.6% ,其中15.1%经常使用安眠药物。患有各种身心疾病占31.9% ,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分列前4位。存在心理困扰占78.4% . 1.2.2.2 被调查者感觉因工作关系发生心里困扰时段排列前3位的分别是在:面临各种检查时,遭遇医疗纠纷时,面临各种考试时;有59.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存在情绪脆弱现象,排列前3位的分别是紧张、心境恶劣、敏感;有72.8% 受访者认为自己存在职业倦怠,排列前3位的分别是易疲劳、精力难以集中、注意力涣散。

1.2.2.3 医疗纠纷问题:49.7%遭遇医疗纠纷,83.3% 的受访者有被骂的经历,29.7%的受访者有被打的经历,89.2%的受访者说当遇到心理困惑时没有得到过医院或卫生行政当局的帮助,当遇到心理困惑时9.3%受访者会向医院或卫生行政当局有关干部求助,只有7.6% 的受访者会让他的孩子继续自己的事业。

2 护士的主要应激源

2.1 工作压力大医疗具有损害的特性,生物体之间的千差万别以及诊疗过程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不仅医疗风险无所不在,而且呈现出风险的范围无限扩延和难以防范等特征。医务人员面对过高的职业风险,感到工作压力越来越大,74.6% 的受访者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或者比较大。受访者认为压力来源依次为:①患方;②院方;③社会舆论;④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⑤公众,⑥ 同行竞争。经历着长期的压力,医务人员尤其是医生的心理状况将会发生扭曲,特别是在个性受到压抑的工作环境里,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职业倦怠也容易滋长蔓延,特别是缺乏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使医务人员感到自身价值、职业自尊和工作乐趣逐渐消逝。

2.2 医患关系紧张紧张的医患关系是导致医务人员身心疲惫的主要原因之一,23.4% 的受访者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护士基本上都是当事人或相关者。医疗纠纷和诉讼案件的大幅增加,已经成为严重困扰、压抑医务人员执业积极性的现实问题。

2.3 执业环境险恶执业环境与护士身心健康密切相关,83.3% 的受访者有被骂的经历,29.7% 的受访者有被打的经历,36% 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得到社会尊重。少数媒体热衷于医疗纠纷的负面报道,无限放大医疗工作中的瑕疵,使医护人员对职业价值的认知发生了偏差,“职业医闹”现象以及打砸医院和医护人员等恶性事件频发,无序的医疗环境和“医闹”现状不能有效遏制,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和人格得不到基本保障与尊重。面对恶化的执业环境,55.2%的受访者有改行的意向。

3.对策

3.1 增加应对资源

3.1.1 制定宏观的干预策略建议把增加应对资源作为策略筹划的支点,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如强化政府指导下区域卫生规划的职能,建立卫生资源分配、患者合理分流机制,以缓解大型医院压力;调整与形势需要明显不适应的原有岗位设置,如增加护士编制、增加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岗位设置、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等。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床护比偏低,护士工作满意度偏低,其中护士对福利待遇、专业发展机会最不满;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高学历护士满意度相对低于相应类别者。应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增加护理项目收费,改善福利待遇,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J. 3.1.2 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在临床护理中,护士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变化,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名护士如果出现心理失衡,甚至是心理障碍时,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对策,维护心理健康 J.心理疏导有助于护理人员不良情绪的释放和身心健康,有利于重建职业自尊和积极心态。建议医院管理者创建形式多样的减压措施或借鉴国外有效的减压方法,如设立院长职工接待制度、减压日、模拟拳击房、不良情绪宣泄室、兴趣小组、家属联谊以及组织郊游活动,及为护士及医务人员建立健康档案、设立医务人员心理咨询门诊。

3.2 自我修养与环境改善

3.2.1 医院管理者应当树立“管理是服务”、“好心情也是生产力”的理念,用人文管理促进人文医疗服务。同时医务人员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选择恰当的历练方式,培养自己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建立积极的心态,不悲观,不怨天尤人;在生活和工提高的活动,因此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知识讨论由于组织起来费时费力而不便大量开展,极大地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利用微博功能可以更有效、快捷和灵活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讨论。所有微博的参与者均可以发起或参与知识讨论,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集中众人的智慧解决难题,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其优越性绝非传统方式可比拟。

3.3 构建医患沟通平台医患沟通是医疗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传统的医患沟通一般是医患双方直接面对面地交流,大多在医疗场所完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沟通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如电话、电子邮件等,而微博的出现又为医患沟通增添了一种全新、快捷、方便沟通的模式。在微博上,医患双方均可相互提供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丰富的信息而达到有效、充分的沟通。

3.4 发布医学信息现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信息更新极快,传统获取信息的方式难以满足个体的需求。微博借助现代信息传递技术快速发布和更新信息。医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海量信息进行整理和提炼,并通过微博发布给患者,可以起到健康指导、提醒的功能。患者可以向医生反馈自己的病情,并随时随地向医生咨询各种医疗问题,产生良性的医疗互动。

3.5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狭义的病历档案即病历,是医务人员对病人诊治过程中所产生的文件,是科学诊断治疗的基础资料以及患者的宝贵信息资源,对提高医疗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传统的病历档案有其局限性,难以满足医患双方解决健康问题的需求,医患双方通过微博互动而产生的各种日志可归类整理形成电子健康档案,是病历资料的补充,对医院的诊疗活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