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症怎样防治?

 Wmh7316 2014-07-18
     2005年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主要发生的病害有细菌性红体病、白斑病、红胃病、软壳病、纤毛虫病及营养不良等病症。对养殖危害较大也是死亡较严重的是白斑病,为此,笔者针对所发生的病情,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所采用的方法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发病情况

    自6月下旬开始陆续发生,最初发生体长在6-7厘米时,到7月15日体长4厘米也出现病情,整个发病池中最个体传染率和死亡率较高。发病较高传染较快的是池水较浅、投喂不足、清池不彻底和池水消毒不及时的池塘。

    二、症状

    养殖虾主要表现为摄食减少或不摄食,有的肠胃发炎、明显肿胀,病虾大多空胃或残胃,粪便散落,检测网及池边食场粪便明显减少。行动迟缓,弹跳无力,水面漫游或静卧池底,体色微红或灰白色。

    病虾肝胰脏肿大、鳃丝肿大、血淋巴液长时间不凝固,濒死虾甲壳变软,头胸甲易剥离。

    显微镜下清楚可见病虾甲壳内面有大小不等的白斑,呈重瓣花朵状,花纹较清楚,特别在头胸甲上十分清楚,肉眼可见。早期如同重叠的豆瓣初开或豆点状,如水质恶化,病情不加以控制,会很快扩大,形成花瓣状。

    三、发病原因

    经过对发生该病的几个虾池进行了详细了解和分析,认为主要致病因素为:

    1、虾苗自身携带病毒。在池水恶化及病菌侵袭时而引发致病;

    2、清池不彻底。特别是养虾老池或养鱼池,底泥较多,以后则随水温升高而引发;

    3、水源不足或池塘渗漏,使池水处于长期老化或不稳定状态,甚至消毒不及时,而导致发病;

    4、投饵不足或投喂劣质饵料。对虾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营养不良,导致体质较差,免疫力下降,诱发细菌及病毒病;

    5、放苗密度过大,致使发病快,传染率高。

    四、治疗方法及效果

    1、首先稳定水质,由于对虾发病,一般情况下池水不能有较大的波动,让病虾在较稳定的水质中生活,不受水质变化的刺激。

    2、水体消毒。池水及时进行消毒,要使用对虾刺激性小的药物,如聚维酮碘、季胺盐络合碘、溴氯海因、二溴海因、敌菌毒等。每10天左右消毒一次,消毒用药交替使用。

    如池水老化,消毒3天后可适量加入沉淀池消毒水,没有备用水池的,可采用养鱼池水进行消毒后利用水面上层水,每次加水3厘米左右。在透明度过低时,消毒用药选用季胺盐络合碘等对藻类有一定杀灭作用的药物。逐步调整水质到清新无毒。

    3、投喂药饵

    (1)、药饵制备:在加工和制作药物饵料中,中草药要进行微粉或购买市售粉剂,开始是人工拌药包膜,后因投饵量较大加工中草药饵。如包膜效果不好,可将中药煎煮或热水浸泡后同其他药物一起喷拌。加工和拌饵都选用优质原料和优质饵料。

    (2)、投喂:发病期全天投喂药饵,待病情减轻或痊愈后减少药饵投喂次数。中药每半月一疗程,视病情状况,进行品种凋剂或加减。西药9天为一疗程,为减少抗药性和副作用,每5-7天进行交替或增减用量。发病期间因病虾体质较差,不能正常脱壳,生长缓慢。视正常摄食、体质较强而脱壳缓慢时可加入对虾脱壳素,促进脱壳生长,减轻疾病。在脱壳后或不定期检查病情状况,及时对症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