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因人废言是社会进步

 指间飞歌 2014-07-20

不因人废言是社会进步

来源: 发表时间:2008-12-17 星期三

  已被“双规”的前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近日凭借《司法解释权:理论逻辑与制度建构》获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在30天的公示期内,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问题官员获权威法学大奖,引来了社会上各种质疑。而笔者以为,有关方面没有因为黄松有被“双规”,就取消他论文的评奖资格,贬低他研究的学术价值,这恰恰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毋庸讳言,我们社会中曾长期存在着“因人废言”的传统。一个人如果在政治上或法律上犯了错、犯了罪,那么他以往所做的一切工作,特别是他原本正确的一些思想观点、见解看法,就可能被一笔勾销、全面否定。这种思维惯性与现代社会的法治精神格格不入。黄松有作为一个学者型官员,他的学术水平高低与他是否犯罪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把他的司法罪错与学术成果区别开来加以评判,这正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评奖主办方有关负责人说:“钱端升奖评审程序公正,并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申请人最终能够获奖要看研究成果。”如果所言不假,我们在为主办方“法律的归法律、学术的归学术”感到欣慰的同时,更应该为其间闪现的现代法治精神而高兴。因为,正处在接受调查阶段、尚未进入司法程序的黄,仍然享有法律所赋予的公民权利,他的学术论文与其他候选作品一样,有平等角逐奖项的资格。在现代社会里,法治精神的精髓也正体现于对公民合法权利的尊重与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