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Coursera、edX和Udacity三家网站横空出世,为地球各地普罗大众提供免费高等教育的机会,并迅速吸引了上百所高校合作。《纽约时报》遂宣布2012年为“慕课之年”(The Year of the MOOC)。慕课,音译自“大型在线公开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MOOC,两年内声名鹊起,大放异彩,大有在高等教育界兴风作浪之势。以Coursera为例,2013年,美国教育私人企业融资额排行榜中,Coursera名列第四,一年内吸引资金6300万美金,投资者不乏国际金融公司和业界著名风险投资公司。 CB Insights,2013年12月20日 前世今生 近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尝试用科技改变高等教育的校园模式。20世纪早期,伴随着现代邮政体系的建立,欧美开始出现函授课程,而广播电视的普及又催生了广播课程和电视课程。1969年,斯坦福大学率先使用电视频道为企业授课。1971年英国公开大学开始承认电视授课学分。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公开了几乎所有课程的录像、阅读资料、习题和作业。可以说慕课的出现是互联网时代远程教育应势而发的结果。 与其他在线学习和传统的校园学习方式相比,慕课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整合各种免费平台进行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理想情况下,授课者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理解程度及时修改课程内容,并积极参加各式互动,完善教学方法;而学生之间也会频繁在各种社交网络上进行互动,并参加其他线下讨论活动,作业分数也由同学互评。 各国都在培养本地慕课,如英国的Futurelearn、德国的Iversity、澳大利亚的Open2Study和法国数字大学,但从注册学生数量和资金投入上看,最大的三家慕课还是元老级的Coursera,edX和Udacity。 从内容上看,Coursera海纳百川,全面广泛,edX渊渟岳峙,偏爱名校,而Udacity则独树一帜,专攻理工。大部分的慕课课程简单易懂,合作院校提供的往往都是明星教授的通识课程或初级专业课。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慕课形式,一些非常注重学习方法和教育条件的科目就很难在慕课上实现,比如语言学习或需动手的实践课。 edX的用户数据显示,其用户覆盖从8岁到95岁的人群,平均年龄为26岁;55%的用户是持续教育者,40%是高校学生,5%是高中生;且70%左右的用户来自美国境外。占据用户数量前五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29%)、印度(12%)、英国(4%)、巴西(4%)和西班牙(2%)。
Coursera、EdX和Udacity网站访问量对比(仅限美国) 功德无量 知识和教育是从根本变革世界的力量。慕课所做的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事业,其作用显而易见。 对公众而言,慕课降低了教育成本,消除了学校的物理疆界,让世界各地的求知者都能获得平等接触精英教育的机会。 对教育行业而言,慕课课程动辄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报名,他们的学习数据和个人意见都会及时反馈到讲师手中。而大部分高校讲师所擅长的是自身的研究领域,而非教学方法或授课方式,他们在慕课之前从未有过这样深刻反省和改进自身教学方法的机会。慕课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数据或参考样本。 对高校而言,顶级名校可以更好地推广自身品牌,巩固自己的江湖地位。普通院校可以与名校在同一平台推出课程或参考名校课程以优化自身资源。一些学校自身没有条件推出某些专业课程,可以建议学生去慕课上自行学习。更有院校直接使用慕课课程,降低自身运营成本。不过社区院校、排名较低的学校和某些培训机构也因此陷入困境。慕课上高质高量的免费课程将加大其招生难度,有朝一日当慕课课程学分得到广泛认可,这些机构只能另谋出路。 各国政府也意识到慕课对教育创新的好处。2013年12月,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致函奥巴马和联邦政府,建议联邦政府帮助慕课发展,并提出具体的三条建议:第一,让市场决定在线教学和学习的最佳创新是什么;第二,鼓励学位认证机构不拘一格,回应教育创新;第三,支持关于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的研究和结果分享。英国商业创新与技能部也发布报告,建议英国政府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第一,鼓励英国高校积极研究和开展慕课课程,以维持并促进其所保有的国际教育和职业培训市场份额;第二,密切关注别国慕课平台的最新发展趋势并借鉴其经验。报告还指出,英国慕课平台的优势应定位在技术层面上对学习者个人特征的深入分析,对学习成效的考核和认证及对同学互评的甄别技术上。 致命弱点 慕课意欲关注知识本身,并改变高教界学校数量多、产品同质却高价的现状,将知识散播到象牙塔之外。三家元老迅速蜚声国际,累积了上百万的注册用户并吸引了上亿美金的投资,但他们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最被各界诟病的缺点就是高辍学率。2013年年底,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系发表报告,宣布宾大在Coursera平台上的16门课程,报名者总数一百万,可只有4%完成了课程学习。Coursera也于近期公布,其课程的平均完成率只有6.8%。 慕课测评分类和课程完成率,2014年5月,katyjordan/moocproject 今年年初,圣何塞大学与Udacity合作,承认Udacity数学和统计基础课程学分,一门课仅收取150美金的费用。可在线课程的通过率远远低于校园课程通过率,以致于此项合作已暂停。Udacity的创始人Sebastian Thrun坦承:“我们的产品并不好…… 在线教育只适用于那些非常主动学习的学生,我不认为这是教育的正途。” 去年在Coursera教完《资产定价》的芝加哥大学教授John Cochrane表示:慕课并不能提供校园教育的社交氛围,学生对完成课程缺少动力;教授不能面对面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慕课也没有提供使用和应用知识的环境。 针对高辍学率的问题,Coursera从 2013年年底至今已成立了八个线下教学中心,混合教学的课程完成率可达到30%到100%。这可能是解决方法之一,却远离了慕课“大型”(Massive)的初衷。今年多家教育机构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慕课创新:哈佛大学推出了小型私人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对入读人数和入读条件都有了限制;杜克大学开创超级慕课(Meta MOOC),一门课同时在三个学校教授,并在线共享,让不同学校的师生共同学习,互评作业;还有深度学习慕课(Deep Learning MOOC)、移动慕课(Mobile MOOC)等等,这些创新为解决高辍学率提供了的各种可能,但目前尚未看到最佳解决方案。 盈利待求索 其实,大部分慕课用户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终身学习者,把学习当作个人兴趣,不会追随传统的学历教育的习惯。对这些不追求学位学分的用户而言,用传统的课业检测标准评估他们并没有意义。而且慕课用户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参差多态,并不像传统校园有相应的招生标准。因此,慕课平台在初具雏形之后,应用更商业的方式去运作,细分用户群组,并针对不同类别的用户需求开发潜在增值服务。慕课是一个高前期投入和固定成本的投资项目,投资人的钱也并非源源不断,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找到自给自足的商业模式。 事实也是如此,三大慕课追随硅谷信条“先建设后牟利”(Build first, monetize later),网站初具规模后,便开始探索各种盈利方式。目前主要集中在为学员提供认证和为企业提供猎头服务上。Coursera去年九月宣布已为25000名在线学员提供签名认证服务(Signature Track),共创收一百万美金。签名认证将课程和身份安全联系起来,学员完成课程后,Coursera会向其颁发印有学校标志和证书编号的认证证书。第一桶金固可喜可贺,但当时Coursera上各门课注册人数总和有470万,仅25000人购买了认证服务,也就是说,只有0.53%的注册学员选择了这项服务。而八个月过去了,第二个百万美金大关尚未突破。现阶段单纯指望学员认证服务维持网站运作并不可行。 Coursera网站的范本签名认证服务证书 而企业猎头服务的发展也并不乐观。据《高等教育纪事报》2013年12月报道,edX曾试点一项猎头服务,从伯克利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慕课中找到868位成绩最好的学员,并根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显示的才华和特点,将他们推荐到包括谷歌、亚马逊、SAP等著名科技公司。这868位学员中只有三位得到面试机会,无一人得到工作。edX随即放弃了猎头服务,转而试点其他盈利可能,包括向高校授权edX的课程资料,收取每个学生50至100美金的授权费;为使用edX开源平台开发在线课程的企业、高校和政府机构提供配套服务等等,这些都在探索阶段。有趣的是,三家慕课中在盈利上做出最多尝试的是非盈利组织edX。 今年3月,Coursera宣布聘用前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出任首席执行官;5月,Coursera创始人、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吴恩达宣布加入百度,至此Coursera管理层已经全面换血。风投的钱不能白拿,慕课盈利压力略见一斑。 对于高校而言,慕课制作价格不菲。课程内容虽如囊中取物,为确保课程质量,高校仍需在IT、录像制作、教授和慕课平台协调上花费大量时间和心力。HarvardX每门课一个学期的制作成本在5万至10万美元之间,这还不包括支付开课过程中增加的助教费用。顶级学府为顺应时代潮流、打造品牌抢生源、巩固校友和捐赠者关系,短期内还会继续在慕课上投资。但一般学府财力有限,实无必要源源不断地提供新慕课课程。对高校讲师而言,一旦完成现有课程的教授,也很难再去关注同一门课的在线教学。虽然Coursera和edX还在努力挖掘更多国际合作机会,但慕课平台上的新内容却越来越少了。 关于盈利,John Cochrane认为慕课可以做为新时代的教科书。因为使用微博微信的新一代学生是不读书的,当他们在慕课上看了课堂视频,并回答了视频中出现的简单问题,就已经做好准备,在真正的课堂上进行更有深度的讨论。从这点上说,慕课也是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一种实现方式。慕课可以成为教科书的发行机构?这也许是下一波盈利探索的方向。 出处:Kaltura高校录像应用报告,2014年3月,N=550 2014年的《地平线报告(高教版)》提出加速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重点,其中近期趋势是利用社交媒体的日益普及,整合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和协作学习。慕课可以说是此趋势的产物之一,虽然本身并不像初期宣称的那样成功,但围绕他们展开的讨论已让很多大学提出了互联网新战略,并利用来自世界各地教授们的优质在线课程来提升自身的课程质量。科技推动教育发展绝非一蹴而就,也许慕课只是教育科技热潮中的一波,未能带来高教界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用科技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范围已是时代洪流。毕竟,慕课的最大受益者是那些免费享用慕课资源的求知者,那些巴西少年、印度工程师、美国大妈、或是你我。前路虽然茫茫,而知识已将力量传递。 来源:决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