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贡雪梅 费冬梅
新蕾图书城创建于1993年。在当时的图书行业,民营书店寥若辰星,“新蕾”这一带有诗意、蕴含着希望的名字,初绽即带给读书人耳目一新之感,很快叫响,没用几年就绽放得鲜艳夺目。
一晃,书香飘过16年,新蕾也由书店变成了书城,经营面积由200多平方米变成900平方米,图书种类由几百种变成几万种,图书数量由十几万册变成五十余万册,拥有会员5万余人,成为我市最大的一家民营书店,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书香满溢的精神家园,真正实现了总经理刘智业当初创业时的梦想“融入书海,读懂一方;绽放新蕾,播洒书香”。
辞职创业领风骚
刘智业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毕业后也赶上了上山下乡的潮流,在广阔天地接受了两年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后,参军来到部队,成了一名解放军,1979年转业后入锦西炼化总厂当工人。工作之余,原本就酷爱写作的刘智业拿起了笔,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并在省、市级文学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文学作品,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业余作者。他也因此而改变了命运,被抽调到厂团委当了一名干事,继而到总厂报社工作,几年后因成绩突出被任命为厂报总编辑。
刘智业属于山东沂蒙山最后一批“闯关东”人的后代,据其家谱记载,刘智业祖上在明清两朝,曾出了12名进士、15名举人,八世的翰林,最高官位达吏部尚书,是山东沂水县远近闻名的书香门弟,其家读书之风气,可谓远源流长。也可能是遗传基因的原故,从上学那天起,刘智业就爱看书,开始看的是小人书,后来,随着识字量的增长,就看起了大部头文学名著,而且有点闲钱就买书,对藏书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参加工作后,不管到哪儿出差,书店都是他最想去的地方。记得在1990年夏天,他去北京参加一个会议,报到当天下午,在宾馆闲得无聊,他就约了同事逛王府井书店。书店给他的第一印象是图书特别全,尤其是文学和社科的书籍更是琳琅满目。当时他就联想起我市的新华书店,每次去那里的读者都不多,图书少的可怜,想买到一本新书是非常难的。他立刻就产生了一个念头,我为何不在葫芦岛开一家书店,以满足读者的愿望呢?想到这里,他顾不上买书,而是对店里的装潢和书架仔细考察起来,并拿相机拍摄了几张照片,而后,他带着几分胜利的喜悦离开了王府井书店。
从北京回来后,他四处张罗借钱,并且物色适合开书店的地址。当一切工作准备就绪,他到工商局一打听才知道,个人是不允许开书店的,这无疑是给了他当头一棒。然而,他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想开书店的想法一直没放下。1992年,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再一次涌动,刘智业被外面的“精彩”世界深深地吸引着,报社总编辑这把“交椅”已经拴不住他的心了,他渴望出去参与经济改革开放的市场竞争,当一名时代的弄潮儿。可在当时,锦西炼化总厂不允许停薪留职,最终,总厂派他到锦西天湖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当一名副总经理。在此期间,他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仍然关注着图书行业,并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经济管理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还报考了中央党校的经济管理本科班,系统地学习了国内外经济管理理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国家出台了新的政策:允许私人开书店。这个消息如同春风,令他振奋不已。经过两个月的筹备,“新蕾书店”正式挂牌营业。而当时,企业的机关干部,尤其是处级以上的领导是不允许搞第二职业的,他只好用姐姐的名,领取了营业执照。他利用业余时间去沈阳、北京购进图书,有时为了不耽误工作,经常两天两夜不合眼,只在大客车上打个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所经营的书店由一个变成三个。总店主要经营文学类和社科类图书,其他两个店,一个主要经营教辅书,另一个主要经销科技图书。与此同时,他还在马仗房、杨家杖子和兴城开设了连锁店,重点经销教辅书和畅销书。
1999年,刘智业所在的锦西炼油化工总厂实行“主附分离”,并号召干部职工买断工龄和离岗休养。经过一个星期的思想斗争,他想就此离开总厂这个安逸、舒适的机关环境,彻底到商海搏击。当他把想法告诉家人和朋友时,招来的是一片“反对声”。他顶住压力,毅然决然地与总厂签订了“买断”协议书。他当时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让实践证明,离开企业,仍然可以打拼出一个新天地。
诚信经营创品牌
在商言商,做生意必须讲究经济效益,但作为一个文化人出身的商人,刘智业却始终没忘了播洒书香的社会责任。十多年来,新蕾始终坚持双目标:既把书城当作文化事业来做,同时讲求经济效益,而社会效益则永远放在第一位。
回顾书店从创业到发展这十多年里,诚信经营、恪守服务诺言是书城坚持不懈的追求。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用“诚信”打天下,才铸造出今天新蕾书城这个响当当的品牌企业。用刘智业的话说:“诚信是企业的金字招牌,是我们的无形资产。”2002年,刘智业在市建行贷了一笔款,购买了位于老城区繁华地段的外贸楼,扩大了新蕾书店的规模,使书店规模扩大,品种极大丰富,现拥有图书50余万册。不仅刘智业自己从一个读书人变成了一位成功企业家,书城还聘用了30位员工,其中下岗职工15人,大学毕业生8人,失业人员7人。
在具体的经营中,新蕾书城坚持“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服务宗旨,严把图书质量关,经营正版图书,满足了读者的需求,确保读者的利益不受损害,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建立配套的营销服务体系,及时对读者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完善以读者满意为理念的各项服务,实行预约购书、送书上门等服务,提高企业的信誉。前些日子,一位老读者打来电话,说是因为腿摔折出不了家门,想买一本小说看看,书店营业员马上问清地址,送书到家。一些农村的学校需要图书,书城从来都是送书到校。书店经营的教辅书品种全、价格合理,多年来赢得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信赖,一批批的学子从书城购书,汲取了知识的力量,得到了心灵的滋养,经常有考上大学的学子到书城留影,有的还拿着录取通知书向刘智业报喜,每当这时,刘智业的心里都像喝了蜜那样甜,为孩子们高兴,为自己的事业得到社会认可、尊重而欣喜。
为扩大书城的影响,激发市民读书热情,书店成立10多年来已举办了四届“读书乐”活动。活动一般持续三个月,凡在这三个月内购书在一定金额以上的都可以参加抽奖活动,奖品丰厚,中奖率高,在读者中很有影响。9月26日,书城第四届读书乐活动抽奖仪式举行,当天下着雨,很多读者还冒雨赶来,一位中奖的青年在发表感言时说:“我常到书城来买书,读书使我获益多多,这次得了一套文学丛书,都是我非常想拥有的,感谢书城多年来对读者的厚爱。”这位青年的话,反映了读者的心声。
青少年学生是书城的最大读者群,也是书城最为关怀的群体。新蕾书城对贫困学生购书给予优惠。对特困学生、品学兼优的学生无偿提供教辅书,给教师发放金卡,打最低折扣。2004年,新蕾图书城会同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市教育局、市作家协会成功举行了“首届新蕾杯作文大赛”,在滨城产生广泛影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从2001年到2008年,新蕾图书城多次被评为“市关心下一代优秀集体”,刘智业也被评为“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1月书城被国家商业联合会授予“辽宁省市场质量诚信知名企业”,2005年又被市工商局授予“葫芦岛市知名字号”。
热心公益传美名
读书、写书、经营书,刘智业的生活离不开书。书带给他智慧,带给他成功,带给他财富,也造就了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情怀,多年来,他热心公益事业,用慈善的力量回报社会,践行一个文化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2004年,刘智业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下属的妇女志愿者协会合作,在市百货大楼设立捐零储蓄箱,借此资助贫困的失学儿童。刘智业多次到建昌老大杖子乡青龙源小学送图书、学习用品和资金,共计两万余元,并资助学校两名孤儿从小学至大学的全部读书费用。
2005年7月的一个暴风雨的夜里,绥中县高岭镇老爷庙村的两个渔民双双在海上遇难,撇下了妻儿老小,这两个家庭恰恰生活很困难,子女面临缀学的境地。得知这一消息后,刘智业带领新蕾图书城员工,驱车两百余里,把两千元慰问金和价值两千元的衣服、生活用品和图书送到两位女主人手中,使她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刘智业立即去邮局,汇出两千元慰问金,又主动向区文化市场捐助救灾资金两千元,并交给社区救灾特别党费一千元。
不论生意多忙,刘智业仍然坚持读书、创作。1996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为我市第一人。近几年,他创作激情高涨,先后独立或与人合作创作出5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袁崇焕》、20余万字的长篇少儿故事《少年杨利伟》等九部著作,其中由《少年杨利伟》改编的《杨利伟故事》一书获辽宁省首届未成年图书一等奖。鉴于其文学创作成就,2006年,刘智业被辽宁省作家协会和省人事厅评为国家二级作家。最近,他又被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录取,成为“卓越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学期为一年,学员均是来自全国图书出版行业的企业高管。刘智业现任省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省散文协会葫芦岛总干事、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市文化业者协会副会长、市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
对写作痴心不改,对事业孜孜以求,对公益满腔投入,这就是刘智业的人生追求。他觉得,人的价值不在于挣了多少钱,创建了多大的企业,更主要的是要看给国家和社会做了多大的贡献。
图书是富有文化内涵的特殊商品。因此,经营图书就不单是一件生意的事,也是在从事文化事业,是在做育人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蕾将牢记使命,永远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对于书城来说,它吸引的是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而这些人对书是喜爱的也是挑剔的。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就是书店日复一日的中心工作。新蕾愿以高品位的图书和人性化的服务,为滨城读书人营造一个书香满溢的精神家园,一展我平生的报国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