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第19天周三: 从饥饿长城上下来,已经饿坏了,随便在路边儿找了一家捷克风味的餐厅,大吃了一顿,呵呵,又是馒头片儿。 ![]()
![]()
![]()
酒足饭饱,坐上有轨电车,几站路就到达瓦茨拉夫大街。这条高度向博物馆逐渐抬升的斜街还是挺宽阔的。街两旁排列着商店、银行和餐馆,大众品牌为多。长750米、宽60米的瓦茨拉夫大街与瓦茨拉夫广场构成了布拉格新城的中心。 ![]()
![]()
![]()
![]()
![]()
![]()
![]()
尽头处的瓦茨拉夫广场(Wenceslas Square)位于布拉格新城,虽然离老城广场只有二十多分钟的步行距离,却相差很大,陡然变身为现代都市。其实布拉格的新城(Nove Misto)只是相比较老城(Stare Nesto)而言,新城由查理四世创建于1348年,就在布拉格老城的城墙以外,从东侧和南侧两个方向环绕老城,面积7.5 平方公里,大约是老城的3倍。 ![]()
![]()
![]()
广场里面热闹非凡,熙熙攘攘。至于1968年“布拉格之春”苏军坦克开进这条大街的情景,谁还记得呢?不过细心观察一下,还是能看见街心花园里纪念两位自焚青年的雕像牌。 ![]()
![]()
位于瓦茨拉夫广场边的国家博物馆老馆门前耸立着捷克保护神,也是这条街标志的古代皇帝圣瓦茨拉夫的雕像。国家博物馆建成于1890年,是一座新文艺复兴式建筑,由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图书馆等组成,入口处陈列着历史和博物学之神的雕像,馆内展出捷克历史文物,涉及考古学、人类学等,博物馆内部由大理石装饰而成,墙壁上悬挂着各种历史壁画,很具特色。傍边就是很现代感的新馆,再过去一点儿就是国家歌剧院 。 ![]()
![]()
![]()
![]()
布拉格市内有很多塔式古老的建筑,因此被称为“百塔之城”,罗马式、哥德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等各种建筑类型给城市增添了很多文艺气质。景点多到没办法看完,不过大部分都集中在老城区内,点与点之间又连成了线,相距都比较近,走走逛逛之间,如果不仔细参观内部,也大致可以把整个老城看个遍。走不到一条街,就看到一座城门塔,以为是著名的火药塔(Powder Gate),结果上去一看,不是,唉,布拉格这些老东西真的是太多了。 ![]()
![]()
转过一条街,来到一个遍布漂亮房子的广场,这才看到真正的火药塔!这里原来只是11世纪建旧城时的13座城门之一,也是当时市议会送给国王的加冕礼物,以丰富的雕饰取胜,并非典型以防御工事为主要功能的城门。 ![]()
![]()
![]()
![]()
现在这座65米高的塔重建于1475年,16世纪时国王让术士在此研究炼金术,在17世纪曾经被用作火药库,高塔也因此而得名。现在这里成为一座小型的博物馆向游客开放,用来展出中古艺术、天文学和炼金术文物等,还能够登上塔顶俯瞰布拉格市内的美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