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古樟树下的桃花源

 绍宜 2014-07-23

这是儿时看到过的画面,这也是梦境里残存的乡村印象。

在城市的喧嚣和岁月红尘一点点抹去脑海中那仅有的一丝记忆之时,很想难像:我还会回到这诗意一般的田园牧歌之中。

初时看到这样的画面,有种似曾相识让心泛起涟漪;再看第二眼,那早已远去了的童年生活,全然在这的青翠的山林与盈盈的绿水之间一点点显现了出来。

来到婺源严田村时,已是黄昏时分,诺大的村落巷尾,早已宁静至极。

远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泛出朦胧的光影,四起的炊烟,恰到好处地将村子里鲜活的另一面表现得尽致淋漓。

热闹喧嚣过后的严田村,她一天之中最为美丽的时分便在此刻开启。

劳作了一天的农夫收拾好农具,牵着耕牛,度步走向不远处的家,他的身影在雾霭慢慢升起之时,渐行渐远、由清晰变得朦朦胧胧。

虽然没有听到传说中的晚归小曲,可这生动的画面,早已将这里桃花源一般的画卷表露得一览无遗。

严田村位于婺源县西北部,是李姓最早由外迁入婺源的居住地,始迁者为李德鸾。因李氏“占得从田之签”,且“以严治家”,故名“严田”。

宋真宗(998-1022)时,有名李鹏举者分迁原住地小溪下游建居,为之形成上、下严田。数年后,又有朱、王等姓迁入严田聚落合居。现今,上严田有800多人,下严田约500人。村落距县城紫阳镇38公里。

千百年来,李姓及后迁入的朱、王等姓,为了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曾在聚落内建造了不少公共性建筑。如宗祠有严田李氏宗祠、李氏支祠彝叙堂、李氏支祠宝善堂、朱氏秩叙祠、朱氏敬爱祠、朱氏敦睦祠、朱氏支祠宗正堂、王氏三槐祠;又如庵堂有四灵庵、龙华庵、永济庵、翠微庵等。这些,现多已在社会的变动中毁灭了。

严田水口建筑群中,德福亭是座跨路而筑的石亭,系村人为方便来往行旅歇脚而捐建的。亭名“德福”,大意是指广施仁义、行善积德之人,必定会有后福。

由于婺源地处万山间,各村落四面大多是山,形成较为封闭的完整空间,所以水口自然而然地成为村落的咽喉,被人们看成关系到村落人丁财富的兴衰聚散之地。

为了留住财气,因此往往在水口处培植树木,建筑桥台楼塔等物,以增加锁钥的气势,扼住关口。

“水口文化”中的“水口”是村落的花园,是风水的代表。

严田村的水口,除植有巨樟、在溪流上横架藉以“藏风聚气”的树德桥外,另装饰有德福亭、四灵庵、沁泉、如来佛柱、水碓等建筑,使水口不仅关锁严密,同时炫示了家族的荣耀。

严田水口的巨樟,树龄距今已有1500多年。古樟树高20余米,胸径达4.3米,冠幅有3亩。观古樟,枝干横斜参差,苍劲雄浑;叶片密密层层,披青展翠;其与婺源北部虹关村的“江南第一樟”相比,胸径比虹关古樟还要粗90厘米。

自古以来,村民将该樟视为“树神”,过去,当地人家怕小孩难养,通常会到树底来烧上几炷香,然后把写有孩童生辰八字的红纸,贴在樟树上,将孩童过继给树神,这样即可保得平安。

婺源也有一句古话说:樟树底下走一走,能够活到九十九;樟树身上摸一摸,能够活到一百多。

关于这棵古樟,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北宋末年,高宗赵构受进犯中原的金兵追赶,荒不择路奔窜逃命。当他来到这儿,金兵已越追越近,情急之中,赵构爬上了这棵枝叶繁茂的樟树,藏身在密密层层的叶片里,这才躲过一劫,使宋朝历史又延续了150多年。

巨樟旁的“树德桥”,原先是一座摇摇欲坠的小木桥。

从什么时候起,木桥改成了石拱桥呢?民间有一个传说:说是在南宋初年的一天,临安府差来一封三百里加急公文,外加一包官银。严田村的李氏族长拆开一看,原来是封指令改樟树旁木桥为石拱桥的函。村人顿时明白了,一定是坐在金銮殿上的高宗皇帝,想起了这棵救命树,感恩报德来了。于是,从此这里就有了这座长13米、宽6.5米、高6米的石拱桥。

在严田这样诗意环境里,既可远离城市的喧哗繁杂,更可以寻找到梦中的清闲隽逸。

无论是走进当地人家,与他们欢坐一起,学做当地特色小吃“清明果”,还是在夜晚来临后,围着在露天的篝火旁,烤着红薯与玉米,与村里的孩子们嬉笑打闹后,再看一场乡村露天电影,对于渴望乡村生活的你来说,这样的泥土气息是否会勾起你尘封的记忆?这样的场景是否会温暖你的心?

去严田感受一下吧!

在这样挚朴而诗意的地方,你或许会在不经意之间,找回你曾失落了的美好,找到你内心里想要的一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