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梦世界遗产地一周年之际 解码江郎山矗立亿年的不老秘密

 厚道人 2014-07-24

  江郎山从白垩纪走来,1.35亿岁的她实在是“老朽”了。但今天呈现在游客前的江郎山,却风采依旧。千仞奇峰山高水长,百鸟回转林深叶茂……江郎没有才尽,是什么让她永葆青春,如此多娇?

  流火的夏日,记者驻足江郎山,从沉沉黑夜到朦胧黎明,从旭日东升到晚霞长天,试图寻找江郎山俯仰天地间的不老秘密。

  事实上,透过不同的时间维度,江郎山又处在古老与年轻的融汇交织中。作为无言的丹霞山峰,它印证了沧海桑田的大地巨变,而作为浙江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它见证了江山人为她守卫呵护,走向世界的圆梦历程。

  2010年8月2日,由江郎山等6个丹霞地貌景区组成的“中国丹霞”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或许,这便是不老江郎的活力源泉,她是矗立亿年的三爿巨石,也是襁褓之中、霞光初开的世界名山。

  丹霞心·儿女情

  夜已深,时针指向了“10”,52岁的周利国还在酒店前台忙碌着。透过他身后的玻璃墙,依稀可辨远处如同擎天巨人般的江郎山,巨大的黑影遮蔽了半壁天空。

  27年前,立过3个三等功的周利国,带着200元安置费从部队退伍回乡,炊事班战士出身的他在江郎山下开了家小饭店。那时的江郎山基本没有开发,登顶的道路还没修好,门票也只需5毛钱。

  远道而来的游客只得仰视这“三爿石”,或许正是因为这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大多数人会选择在江郎山下多待一会,喝一杯茶或是吃一顿饭,周利国也由此收获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2005年,已经羽翼丰满的周利国力排众议,投资600多万元,历经3年时间在江郎山景区外的郎峰村,建起了一幢5层高的综合型酒店。对照当时的客流量,周利国的想法的确超前,况且当时景区内还有大型宾馆——江郎山庄这一强力竞争对手。

  “其实我一直认为,江郎山庄早晚是要拆除的。它突兀地出现在江郎山景区核心,破坏了那里生态美感。”周利国的老家就在江郎山下的郎峰村,在他的眼里,江郎山就是当地的“母亲山”,乡亲们心中的圣洁之地,“是她给了我们致富的机会,保护江郎山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一度不被看好的利国大酒店,如今成了当地创富的典范。周利国透露,目前酒店的年营业额在200万元左右,旺季时餐饮住宿都要提前预定。

  虽然生意红火,但周利国仍有遗憾:“只有30多间客房,我觉得还是太少了,我当初的计划至少是100间,无奈投资太大。”

  利国大酒店的遗憾恰恰给更多人预留了商机。在江郎山下的江郎山村、郎峰村等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察觉到,环抱江郎山,自己的脚下其实遍地黄金。

  “赏江郎美景,品松泉美食,采江南葡萄”是蔡海燕为自己的松泉山庄设计的广告语,为此,他特意租下了130亩农田,专门种植无籽葡萄。

  在这个农家乐的露台上,抬眼就是壮美的江郎山,地里采来葡萄,坐在露台品尝,是多少都市人向往的场景画面……

  蓬勃的农家乐,早已在“三爿石”下遍地开花,结出了甜美的果实,而这巨变都源于江郎山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华丽蜕变。

  从偏居一隅的浙西奇峰到轰动中国的世界名山,江郎山在一夜之间名闻天下。

  北京时间2010年8月2日凌晨5点,在巴西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过187个成员国代表的8分钟闭门讨论,大会主席费雷拉一槌定音,宣布“中国丹霞”项目获全票通过,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消息传回国内,江郎山下的村民们喜极而泣,激动地放起了过年才会燃放的礼花鞭炮。

  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复杂的,但有一点是相通的,江郎山人为了“申遗”而付出的一片丹霞般的赤诚之心,没有白费。

  要知道,名气比江郎山响得多的四川卧龙大熊猫栖息地为了“世遗”等待了18年,云南石林等了17年,青藏高原的三江并流也等了10年以上,而江郎山只用了44个月。

  这是江郎山的幸运,更是江郎山儿女用“丹霞心”激活的速度写照。从2006年12月12日确定“申遗”以来,江山市用了3年多时间,先后投入近2亿元为江郎山换上新颜。

  在环境整治中,那座立在半山腰的宾馆——江郎山庄果然如周利国所料,在一个月内被整体拆除,原址上建起了观景平台。

  3个月内,完成了江郎山保护缓冲区70户农户的整体拆迁整治及外立面改造。

  5个月内,完成了江郎山展示中心的布展和视频监控系统的搭建,完善了景区内的解说系统标识标牌、保护区界桩界碑,完成了郎峰顶游步道和十八曲的整修;危险地段增设了安全防护网、防护栏杆等安全设施。

  而原本几近空白的江郎山老年期丹霞地貌科研成果,经过轮番邀请国内外专家的考察和研究,仅一年间就编制出了《江郎山丹霞地貌综合科学研究报告》、《江郎山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江郎山世界遗产提名地保护规划》等重要成果,了却了过去数十年的遗憾。“丹霞”一词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这天上的云彩落入浙西山区,化作了丹霞之地江郎山,她哺育了有霞光般心灵的“江郎儿女”。

  在“儿女们”的细心呵护照料下,走向世界的江郎山“母亲”真正进入了动人的兴盛期,在她1.35亿岁的时刻度过了最深刻、最美丽的历史嬗变,面对这万千孝顺的“江郎儿女”,“母亲”怎能舍得老去。

  世遗路·江山梦

  利国大酒店的一楼大厅里,摆放着不同角度的江郎山美景图片,周利国说,他要让每一个到店的游客都留下醉美江郎山的印象,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风土人情。

  事实上,自从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地后,蜂拥而至的游客在让农家乐老板们笑逐颜开的同时,也成为了江山市旅游局必须面对的巨大考验——旅游开发与保护“世遗”怎样才能双赢,江郎山之美又该如何长存?

  2010年9月10日,国际影星、衢州旅游形象大使周迅在江山发出倡议,呼吁公众“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江郎山的一草一木;要像守护自己的家园一样,传承江郎山的人文力量。”这一名为《江郎山宣言》的文本,传递着江山市誓要保护江郎山的决心。

  说到就得做到。24岁的毛燕华就是这样一名参与保护“世遗”的实践者,记者早晨8点半在江郎山上见到她时,她正忙着接待一个旅行团。作为景区的导游,毛燕华的想法是,组织好游客参观秩序,便是对保护江郎山献出一份力。

  成为“世遗地”后,毛燕华的工作量直线上升,平均每天要接待3个团,最高创下过一天4个团的纪录。尽管压力倍增,但毛燕华和导游团队的服务质量绝不打折。

  去年秋天,毛燕华接待了一个上海老年旅行团,其中有位游客嫌外套太热,便将脱下的衣服掩藏在树丛草垛中,没想到下山时忘了存放的位置,一时间急得要命。毛燕华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抚住老人的情绪,陪着他足足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寻回了衣服。

  江郎山峰回路转,陡峭险峻,虽然屡屡提醒,但还是有不少“恐高症”游客过于自信地爬上山去。说来也巧,毛燕华曾经也有“恐高症”,她第一次登江郎山也是吓得发抖,可如今,她却经常护送着别的“恐高”游客下山。

  在毛燕华看来,经过去年二期环境整治后,江郎山的游步道安全性大大提升,不仅所有上山游步道及栏杆被整体加固,还新建了一条80多米的下山游步道,有效解决了以往游客下山时在“铁梯”处遭遇瓶颈的问题。

  投资120万元的视频监控系统,使得景区9个重要节点的实时状况一目了然,值班人员坐在山下,动动摇杆,便可洞悉江郎山的各种变化,为景区安全有序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硬件的升级改变外,景区工作人员对“世遗”保护的理念也进行了全面更新。导游词变了,神话传说渐渐少了,丹霞地貌的科学解读渐渐多了;保洁员的干劲更足了,他们说,绝不能让美丽的江郎山留下污点;行驶在十八曲盘山路上的游客接送车开得更慢了,司机说,慢些安全,还能让游客多看一眼壮美的风光……

  江郎山下的村子里,保护世界遗产的行动更是如火如荼。在江郎山村,村民们个个自愿做起了“护山使者”,甚至定下“狠规”:凡在江郎山景区内盗伐树木者,每伐一棵就罚播放电影一周,并在电影播放期间公开检讨。

  作为一座行走在“世遗”路上的新生代世界名山,江郎山在不断改变着,尽管岁月流逝但山颜常新,江郎不老,因为她仍有梦。

  这是大江山的梦想。江山市旅游局局长毛舒锋展开厚厚的一沓规划文本,满怀憧憬地介绍起江山如画的旅游发展前景。

  根据蓝图,未来的江郎山,将会有更丰富的配套服务设施。今年内,将力争启动停车场区块建设,然后逐步建设集餐饮、住宿、会议、展示为一体的新游客中心,提升景区的整体档次。

  借助世界自然遗产地这一无可比拟的品牌,江山还将整体突出“世遗”主题宣传,重点推出与“黄山、千岛湖、龙虎山”等周边知名景点的串线合作,扩大江郎山的对外影响力,打造浙西休闲旅游胜地。

  大江山,不仅是地域范围的扩大,更是丹霞文化内涵的深化。江山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扩展江郎山的科学研究和交流,加强与国内外专家的研究以及与各遗产地之间的交流沟通,强化遗产地展示、科普功能,促成江郎山世界遗产地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丹霞地貌科研基地。

  明天,就是江郎山圆梦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一周岁纪念日了,一支6人组合的江山籍“90后”大学生骑行队将返回江郎山下。此前两周,他们环游浙江8个城市行程1500多公里,用一块“体验世遗之旅感受江山魅力”横幅征集了万余个签名。

  领队的大学生周中原说,自己就住在江郎山脚下,对三爿石有深厚的感情。“一直想为家乡做些事,就借这次千里骑行来为江郎山送份祝福吧!” (本报记者李啸通讯员姜小武汪耘/文黄水福李啸江旅/摄)

编辑:徐月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