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系外地球保全并兴盛的潮汐摩擦

 米老鼠64 2014-07-25

通过摩擦木棒生过营火的人都知道,摩擦可以产生热量。现在NASA的科学家进行的计算机建模工作表明,对于远方某些在危险的轨道上运行的地球级行星而言,摩擦可能是生存的关键。

这一发现与观测相符,也就是地球尺度的行星看起来在其他恒星系统中非常常见。虽然热量对于某些行星来说是破坏性的理论,但合适的摩擦(进而是热量)可以是有益的,也许会帮助创造宜居的条件。

在偏心轨道上运行的行星会经历强烈的潮汐力作用。被极厚的冰壳覆盖的行星(左图)具有足够的弹性,可以发生很大程度的形变,产生大量的内摩擦和热量。一些类地行星(右图)也会发生形变,尤其是在半熔融的内层区域。(图片提供: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研究的领导者、在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Greenbelt)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工作的马里兰大学科学家韦德·亨宁(Wade Henning)说:“我们为危险轨道上的行星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好消息。这些恒星会经常承受恰到好处的摩擦,让它们比先前预期更快地离开危险的轨道,进入更加安全、更圆的轨道上。”

对年轻行星系统的模拟表明,巨型行星会经常扰乱小型内层行星的轨道。哪怕这样的相互作用并不会立即带来灾难性后果,它们也会让行星进入危险的偏心轨道,这样的轨道偏心率很高,让行星与其他天体轨道相交、被主星吞噬或者被抛出系统的可能性加大。

高偏心轨道另一种潜在的危险是,在行星运行到距离恒星很近的地方再离开的时候,它可能会承受很多潮汐压力。在靠近恒星的地方,引力足够强,可以让行星发生形变,而在轨道更远处,行星会变回原形。这样的变形过程会产生摩擦,摩擦生热。在极端的情形下,潮汐压力会产生足够的热量,让行星液化。

在新的研究中,亨宁与来自戈达德中心的行星科学家同事特里·赫福德(Terry Hurford)研究了具有多层结构的行星(如岩石地壳、地幔和铁核)所承受的潮汐压力效应。研究论文发表在2014年7月1日的《天体物理学报》杂志上。

研究的一项结论是,某些行星进入较安全的轨道所花费的时间可以比先前的估计短上10到100倍,也就是说,时间可以短至数十万年,而非数百万年的更典型时标。这样的行星将会抵达接近熔融的状态,至少会拥有一层近乎熔融的层次,这与地壳之下的地幔情况类似。行星的内部温度可能低至比现今的地球稍高,高至拥有中等大小的岩浆海洋。

由于几近熔融的地层很容易就会发生形变,产生大量源于摩擦的热量,向圆形轨道的过渡过程会很快。随着行星散发掉热量,它会迅速损失能量,很快驰豫到圆轨道上去。(随后潮汐加热会停止,行星表面可以让人安全行走。)

作为比较,完全熔融的星球流动性过强,会产生很少的摩擦。在此项研究之前,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经历了强潮汐压力的行星所发生的情况。

寒冷坚硬的行星会抵抗住潮汐压力,释放能量的速度非常缓慢。实际上,亨宁与赫福德发现,许多这样的行星产生的摩擦力比先前认为的实际上要少。对于距离恒星较远的行星来说,这一点可能尤为正确。如果这样的行星周围没有大量其他天体的存在,它们可能会在很长时间内稳定地处在偏心轨道上。

赫福德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潮汐压力会在更长时间内充当能量来源,较长的非圆轨道可以增大‘宜居带’的面积。对于暗淡的恒星或者拥有地下海洋的星球来说,这是好消息。”

令人惊讶的是,类地行星获取大量热量的另一种方式是表面覆盖一层极厚的冰壳,这与极端的“地球雪球”类似。虽然冰层是光滑的低摩擦表面,厚度在数千千米的冰层却是非常具有弹性的。这样的壳层具有了恰到好处的性质,来对潮汐压力作出强烈的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样的行星内部的高压会让整个冰层免遭液化,只有冰层顶部是例外。)

研究者发现,对潮汐力反应灵敏的冰层或者几乎熔融的物质可以是相对较薄的,在某些时候深度只需数百千米,然而它们仍旧可以支配整个星球的行为。

小组建立的模型考虑了地球尺度的行星,以及最大尺度达到地球2.5倍的行星。亨宁补充说,超级地球(也就是这一尺度范围上限的行星)可能会承受较强的潮汐压力,有望在由此产生的摩擦和加热过程中获益更多。

现在研究者证明了行星不同层次产生的重要作用,下一步就是研究熔融物质层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动并变化的。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