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话甲骨

 巴翠 2014-07-30

 百 年 话 甲 骨 

作者:刘志伟

  国之瑰宝甲骨文发现整整l00年了。百年以来,围绕它的发现、发掘、破坏与保护,中华民族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动最激荡的时期。多少志士仁人、专家学者为之付出了心血乃至生命。在一部宏大的中国甲骨学史的字里行间,作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不为学外人士所知的轶事。蕞尔一邑的安阳由于甲骨文的发现而走向世界.. 
  l0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是稍纵即逝的一瞬。然而,l00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却是难以企及的一生。或 许,你有幸经历的百年,正赶上大海短暂的休憩而平淡无奇;或许,你有缘遭遇的百年,正好是奔腾的潮汐而汹涌澎湃。如同一块块不起眼的砖瓦筑就了高楼伟厦,如同一滴滴的无声息的泉水汇成了汪洋大海。每个人的百年人生,就像接力一样,连接成为绵延不断的历史。 
l899年到l999年,整整的l00年,中华民族从风雨飘摇、孱弱腐败的大清帝国,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饱含苦痛的炼狱,又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大鹏起飞前的冲刺,中国人,现在要腾飞啦!己经过去的百年之中,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事件需要载人史册;百年之中,有多少浓笔重彩的人物更需写进宝典!我们这本小册子所探讨的,却是一件往往容易为人们所遗忘的、又的的确确举足轻重的“文化事儿”-那就是与明清档案、敦煌文书、流沙坠简并称中国近代史上“四大发现”的殷墟甲骨文! 
  中国,不,应该说几乎是全世界所有的教科书上,都这样无可争议地记载着:公元1899年秋,在中国河南安阳市郊一个被称为“小屯”的村子里,发现了三干多年前殷商时期的文字--甲骨文。经学者们考证,这里就是名震寰宇的殷墟,一座三干三百年多前世界东方古老王国的故都的面纱轻轻揭开了! 王懿荣,这个值得我们永远记住的名字,清朝末年的国子监祭酒(国家皇家大学校长)。是他,以其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与聪明睿智,把蒙尘3000多年的甲骨文字拯救于几近湮没之中。无怪乎一位考古学巨擘说:l9世纪末甲骨文被认为是一个重大发现,这个发现与其说是偶然的,还不如说是学者们不断努力的结果。l899年发生的甲骨文被认定的事,是有长期的学术准备的。由于甲骨文的发现,进而导致了辉煌的殷商文化的全面披露。我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主要形成于夏、商、周三代。夏文化至今尚未发现有可资借鉴的文献资料,而周承商制;沿用了商代已经基本成熟了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殷商文化对于我们中华民族今天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以及整个精神文明的光大,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王懿荣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面对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他不仅率众奋力抗击,而且誓死不做亡国奴,以身殉难,英名永存! 
  l00年,整整l00年过去了。由殷墟甲骨文字而发韧的殷商文化,倾倒了一代代的学人,也给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添上了更为辉煌的一页。如果把殷商文化比作一部鸿篇巨制的话,那么,100年来,我们才翻开它神秘的第一页。甚至可以说,读懂这第一页,己经花费了几代学人的智慧。尽管只是读懂了第一页,我们已经获益无穷! 
  我们为甲骨文字的发现骄傲了100年,这是因为,我们站在历史巨人的肩头之上,所以,我们今天的事业才会如此之辉煌。我们为殷墟甲骨文字的研究付出了l00年,这是因为,殷墟甲骨文字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藏! 
  殷商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每一位拜访者都为之倾倒。来到这儿,就会从心底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甲骨情缘来,就会放开歌喉,去讴歌一曲中华民族的颂歌……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不是重建昔日的殷都,把安阳拉回到三千三百年前的殷商时代,而是看好安阳今后的100年,乃至久远。 
甲骨文是一把金钥匙,它为我们打开了安阳走向世界的大门。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殷商甲骨文、青铜器以及当初匠心独具的城市建设,作为人类文化遗产而载人世界文明史册是当之无愧的。由此,我们得以洞察那曾经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快映大国的秘密。让我们倒拨时针,去叩访人类的初民吧...... 
  作者在这里还想告诉读者:这本小册子并不是一部学术著作,充其量只能算是一部科普读物。如同自然科学一样,社会科学同样需要普及。在历史学家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让历史走出专家蒙尘的书斋,走出精雕细刻的象牙宝塔,还原给千家万户普通的老百姓,让这段辉煌的历史不致被尘封太久,也像三国演义》和〈水浒》那样,成为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并且从中汲取为世所用的教益,正是作者多年的夙愿。 
  作为殷商故都安阳今天的市民,我想,如果这本小册子能够成为对青少年进行历史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乡土教材的话,也就尽了一点点绵薄之力。愿每一位土生土长的安阳人从这里开始,了解故土、热爱故乡,愿每一位作客殷都的异乡人在这里驻足,发现宝藏,增添一份龙的传人的自豪! 

 

 多少宝贝喝进肚子里

 古董商 有意无意传信息

 王懿荣 一片甲骨惊天下

 魂系甲骨的爱国主义者

 奇人刘铁云

 慧眼识宝有王襄

 甲骨文 你都记载了什么

 明义士博士:还你一个公道

 国宝何日得还乡

 让安阳光耀天下

 又一方家说观堂

 王国维与哈同花园

 龙匿扶桑创伟业

 功不可没董作宾

 永垂史册的殷墟发掘

 神秘的大铁箱

 甲骨学史上的齐鲁之谜

 中国最早的档案库

 “四堂”之后的胡厚宣

 研究国宝的“国宝”

 “四堂”之后的甲骨“四老”

 当今甲骨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甲骨学研究之海外学人

 考古学家李济和他的《安阳》

 英美两国所藏的殷商甲骨

 甲骨文著录前所未有的巨著

 甲骨学一百年

 甲文故乡新人出

 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殷商文化与甲骨文

 司母戊鼎回家了!

 新中国的甲骨文发现

 煌煌大著说《合集》

 胡厚宣先生的“安阳”情结

 走进殷墟博物苑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商族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汤誓与鸣条之战

 殷人造酒与后世酒楼

 星火燎原与盘庚迁殷

 商代马路与豪华“轿车”

 商代人的衣与食

 甲骨文里说文学

 三年不言的武丁

 商族 商业与商人

 商代的鼓与舞

 龙凤之舞

 书法艺术的源头活水

 玉石之路和金石之路

 骇人听闻的杀殉坑

 正确看待殷纣王

 算算安阳建都的历史

 美洲是殷商人发现的

 商代人的都市建设

 建筑在国道上的洹北商城

 未经被盗的两座大墓

 郑振香与妇好墓的发现

 殷商文艺的突破

 新中国第一次甲骨文拍卖

 直通因特网的长者

 附 录

 后 记

 

  作者简介:刘志伟,共和国同龄人。初名汉生,笔名金林、史立。自号安世轩主。祖籍北京,汉口生人。素以彰德人自居,以写字匠字诩。现为安阳日报主任编辑。涉猎广泛,尤其潜心祖国传统文化研究。出版(拍摄、发表)书籍、电视剧、剧本、报告 文学、论文等200余万字。现为中国古都学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员、河南省作 家协会、河南省音乐家协会、河南省戏剧家协会、河南省影视家协会、河南省音乐文学学会、河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等,安阳古都文学创作研究会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