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私塾有没有烹饪课? 清末,由于有了家政课程,才有了正经的烹饪课,再后来有了厨师学校。在此之前的烹饪传授,都是像现在传统手工行业拜师一样,一个师傅带N多个徒弟。保不准哪一个天资聪颖的一不小心能出人头地当上御厨。唐宋时就有文字记载,谁谁谁带了多少徒弟,哪些成了气候,光耀门楣。老百姓的女孩子在一生下来,就要以烹饪为必修课,为将来出嫁当家做准备。在唐代,婚后三日的新嫁娘,按习俗要亲自下厨,展露自己持家的本事。有王建《新嫁娘》诗为证:“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古人也有喝下午茶的习惯吗? 古代下午茶的专有词叫:“点心”,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名词“点心”,而是动词,意为:吃点小玩意儿。相传东晋时期一大将军,见到战士们日夜血战沙场,英勇杀敌,屡建战功,十分感动,随即传令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饼,派人送往前线,慰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自此以后,“点心”的名字便传开了,并一直延用至今。这样算起来“点心”在中国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比传说中的下午茶发源地“17世纪英国”早了1300多年! 古人也举办烹饪大赛吗 ? 目前没有查到比较有规模的烹饪大赛,但有片段文字记载有关刀工的比赛:在人的脊梁上当切肉片。把人背当砧板,比精细程度。最后切下的肉片要非常薄而且不能伤到当“砧板”的背。日前有新闻说某大厨在美女背上剁肉馅,吸引了无数眼球,原来也是脱胎于古人的赛事啦。
古人也有教授做菜的书籍吗? 太多了。现代人好吃,古人也好吃。历代“美食家”们把当时的食单、食谱、烹饪技法、饮食市场、饮食掌故等资料记录下来,成为前人为我们留下的一笔财富。食单有:《吕氏春秋·本味》中的商代食单;《楚辞·招魂》中的楚宫食单;隋代谢讽《食经》;唐韦巨源《烧尾食单》;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记“六司百官食次”等。食谱有:《礼记·内则》所记“八珍”;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饮食部分;郑望之《膳夫录》;宋陈达叟《本心斋蔬食谱》;林洪《山家清供》等等不胜枚举。 辣椒传入中国之前,湘菜、川菜还有辣吗? 辣椒最早见于明高濂的《遵生八笺》的记载,被称为“番椒”,时间是1591年。在盐缺乏的贵州,“土苗用以代盐”,也就是说辣椒先被缺盐少油的西南少数民族食用。而“辣”这个字,古代是用来形容辛辣的食物给舌头的刺激感觉,它一般用来说明姜、蒜、芥末、茱萸这些调味品给人的感觉。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里谈到四川人嗜“辛辣”,大约指的是花椒和芥末。可见,芥末不是东洋人的专利。
古人除了酒,还有什么饮料喝? 茶。秦汉以前茶是作为治病的药物。西汉以后才成为饮料。《三国志》记有故事,说是吴国皇帝孙皓每次请大臣们吃饭,都要强令群臣最少饮酒七升,韦曜实在不胜酒力,孙皓就暗中作了手脚,让韦曜用茶代酒。不过当时的饮茶方法与今日大不相同,要放大葱、生姜、薄荷、桔子皮、大枣,还要用盐调味,麻烦吧,还真不知道喝着是什么味儿。从这个方法也可以看出茶的药用遗风。元代开始,饮茶简单了,也许蒙古人怕麻烦,受不了一道道繁琐工序,直接用茶叶煎煮了喝,也不添加任何佐料。以后更是用水泡了喝,延续至今。 现在有“满记甜品”,古代有甜品站和冷饮店吗? 冷饮大约起源于3000年前的商代。唐代已经开始公开出售冰制品,据《唐摭言》载,盛夏有人卖冰于市,过路人热不可耐,人人都想一食为快。却不料卖冰者自以为奇货可居,故意把冰价抬高,结果路人一气之下都忍热走开了,不一会,冰都融化了,卖冰人终于弄巧成拙,赔了本。宋代出现了冷饮专卖店。杨万里诗曰:“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北宋汴京(今开封)的冰店里就有“冰糖冰雪冰元子”出售,当时的冰镇酸梅汤,更是风味独特。南宋临安(今杭州)街上卖的有“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等,宋刘松年的《茗阅赌市》、宋书家的《半茶图》,还把出售冷饮场面画入画中。明清时,不少美味冷饮名品相继出现了,仅《红楼梦》中就有酸梅汤、玫瑰露、木樨露、凉茶及玫瑰卤子汤等记载。
古人夏天有冰棒吃吗? 有啊。最早冰制冷饮起源于中国,那时帝王们为了消暑,让奴隶们在冬天把冰取来,贮存在地窖里,到了夏天再拿出来享用。大约到了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大量硝石,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从此人们可以在夏天制冰了。以后逐渐出现了商人,把糖加到冰里吸引顾客。到了宋代,市场上冷食的花样就多起来了,商人们还在里面加上水果或果汁。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奶,这和现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