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诗举要》选、注、评俱精

 云静观月 2014-07-30

“唐诗宋词”这个国人习以为常的并称,是不伦不类的。因为须得两者具有同样的分量,才可以并举,比如李白杜甫并称为李杜,这完全没有问题,然而李商隐虽然也姓李,诗作水平也极高,但分量与老杜不匹配,是以不能与老杜并称。同理,宋词的分量与唐诗不埒,“唐诗宋词”这个并称,未为得体。

《唐宋诗举要》选、注、评俱精

《唐宋诗举要》书影(资料图 图源青衫社微信公众平台)

历代文学能与唐诗并举的,只有宋诗。

唐宋诗指的是两种艺术风格,两者并不仅以时代为划分界线。宋诗胜在筋骨,唐诗优于风华。宋诗的源头可溯至杜甫、韩愈。宋人将杜甫与唐人对举,叶适《徐斯远文集序》:“庆历、嘉祐以来,天下以杜甫为师,始黜唐人之学,而江西宗派章焉。”

叶适所谓的唐人之学,是英俊飘逸的诗风,它与杜甫的沉郁顿挫相对: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李白《对酒忆贺监》

以上是李白悼念贺知章的诗。贺知章是李白的知音,李白“谪仙人”这一外号就源出于贺。这首《对酒忆贺监》,一气而下,句无遗义,感情充沛而外露,读来异常动人。这符合李白一贯的风格,也是唐人所喜爱的类型。在唐代,诗名高者都具有英俊飘逸的特征,如王维、王昌龄、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杜牧,不一而足。相比这些人,作品风格沉郁的杜甫、深婉的李商隐,则显得“举眼风光长寂寞”。

到了宋代,价值观发生了改变,杜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崇。王安石学杜,开宋代瘦劲雄直的诗风,其后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翕然宗杜,各有所得而成名。

早弃人间事,真从地下游。

邱原无起日,江汉有东流。

身世从违里,功言取次休。

不应须礼乐,始作后程仇。

——陈师道《南丰先生挽词》

李白因贺知章的赏识而得名,而陈师道也因曾巩的提携而名重士林。曾巩死后,陈师道作诗哀悼恩师。与《对酒忆贺监》不同,《南丰先生挽词》深沉内敛。此诗首联说曾巩离世,自己恨不得到地下追随先生。次联化用王安石的诗句“曾子文章世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说曾先生虽然身故,但文章令名将永久流传。第三联说曾巩一生的时光消耗于困顿与顺遂的交织中,他的立功、立言两不朽事业,随着离世而中止。叔孙豹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中,立德最高,陈师道这两句诗有弦外之音:曾先生尽管未能立功与立言,却完成了难度最高之业——立德。末联陈师道感慨自己不能像隋代王通的弟子程元和仇璋那样,制礼作乐以光大师门。

以上所列李白、陈师道的作品,只是唐宋诗的冰山一角,绝不能用以举限唐宋诗。但通过涵咏两作,能明显感受到两者的不同:唐诗是春华,宋诗是秋实;唐诗如少年,宋诗如中年。

自宋以后,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唐宋诗孰优孰劣的争议。明代尊唐抑宋,“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降及清代,宋诗重光,尤其是到了晚清民国,执诗坛牛耳的“同光体”诸家:陈三立、郑孝胥、陈宝琛,莫不深受宋人沾溉。

钱锺书先生的小说《围城》有这样一个片段:

苏小姐道:“我也是个普通留学生,就不知道近代的旧诗谁算顶好。董(斜川)先生讲点给我们听听。”

“当然是陈散原第一。这五六百年来,算他最高。我常说唐以后的大诗人,可以用地理名字来概括,叫‘陵谷山原’。三陵:杜少陵(杜甫),王广陵(王令)--知道这个人么?--梅宛陵(梅尧臣)。二谷:李昌谷(李贺),黄山谷(黄庭坚)。四山:李义山(李商隐),王半山(王安石),陈后山(陈师道),元遗山(元好问)。可是只有一原,陈散原(陈三立)。”说时,翘着左手大拇指。

董斜川“陵谷山原”的合理性,固是没有必要去深究。若要论及唐以后水平高的诗人,还可加上一个方虚谷,即宋末元初的方回。但董斜川论诗推举陈三立、尊仰宋人,却是晚清民国推尊宋诗这一风气在小说里的投射。

唐宋诗不是非彼即此的两体,它们互相因依,人各依性情去涵咏即可,遇诗必分唐界宋,尊此黜彼,都很无谓。但不可以不注意的是,明代尊唐抑宋,明诗几无足道,而晚清兼尊宋人,却缔造了诗国最后的灿烂光辉。
   

高步瀛先生(1873-1940年),河北霸县人,受学于桐城大家吴汝纶,深于文章义法,《唐宋诗举要》着眼于骨力坚苍之作,这是诗的深切重大之处,高先生可谓直探诗之深曲。在选录的作品中,他给出了大量的考证和注解,点出作品的布局,此外还钞引了沈德潜、姚鼐、方东树、吴汝纶等名家的评语,这一部分尤具价值。

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高先生钞引了方东树的评语:“四句景,后四句情。一二碎,三四整,笔法变化,五六接递开合兼叙点,一气喷薄而出,收不觉为对句,换笔换意,一定章法也。而笔势雄骏奔放,若天马之不可羁,则他人不及。”

这种高简的评点鞭辟入里,胜过今人不知多少篇鉴赏文章。至于点出“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是对仗,看似简单,却只有懂得作诗之人才能道出。

又如刘长卿《经漂母墓》:

昔贤怀一饭,兹事已千秋。

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

渚蘋行客荐,山木杜鹃愁。

春草茫茫绿,王孙旧此游。

在此诗的题注里,高先生列出《史记》韩信受漂母一饭之恩的记载,其后附注漂母墓所在地的古今异称。在注诗时,他尽量每句都注出来历,例如钞出《史记·范雎列传》“一饭之恩必偿”的记载,作为“昔贤怀一饭”的出处。诗末钞引了方回《瀛奎律髓》的评语:“意深不露,第四句盖谓楚亡汉亡,今惟有流水耳。一漂母之墓,樵人犹能识之,亦以其有一饭之德于时耳。”高先生自评:“大家咏古诗不屑屑于隶事,观此可见。”点出作品的作意作法,起一语牖启读者之功。

此书选唐诗84家619首,选宋诗17家197首,唐诗显得畸重。从这个篇幅看,漏选的宋诗佳制实在不胜枚举,而且李杜作品的比例偏大,有两百多首。不过,既然是选本,就不可能没有沧海遗珠之憾。评判一个选本的优劣,不在于看它漏选了多少好诗,而在于其收入的作品是否立得住。《唐宋诗举要》最可贵之处,就是所收之作每首都立得住。是以虽然收录宋诗偏少,但质量已高出不少宋诗选本。

高先生说诗,也有未尽曲隐之处:

土山宛转屈苍龙。下有盘盘盖世翁。

万木刺天元自直,丛篁侵道更须东。

百年富贵今谁见,一代功名托至公。

少日拊头期类我,暮年垂泪向西风。

——陈师道《东山谒外大父墓》

这是陈师道拜谒外公庞籍之墓后所写的七律。庞籍是宋代名相兼名将,曾提拔了司马光、狄青等人,晚年被贬,郁郁而终。陈诗第二联“万木刺天元自直,丛篁侵道更须东”,纪昀不解,认为“东”字应为“通”。高先生以为纪说未安,他的解读是:“上句喻庞之孤直,此句喻当日党议纷纭,不免谤诬,日久则公论自出,当反前日之议论矣。”此说从大处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更须东”三字,仍旧没有着落。翻看诸家解释,从任渊到纪昀再到高先生,其说都未安。

余嘉锡先生在《四库提要辩证》中,详细叙述了庞籍的行迹后,对此诗中二联进行了解读:

后山伤(庞)籍之贤而屡为谗慝所中,致屡被谴谪,陷于悠悠之口,故于诗中用比兴之体,以直木比籍,言其位兼将相,如千寻之木,昂霄耸壑,然其初元以直臣进用,自不致有受贿杀人之事如谏官所言者,以丛篁比韩绛等,言小人当道,结党排陷,如蔓草之难除,使籍不能行其志,不得不避位以去也。籍以人言先知郓州,后知青州,其地皆属京东路,并“更须东”三字皆有着落,殆无一字虚设,非徒然泛然趁韵而已。五六两句即就上文转下,一气呵成,言纵令籍长保富贵,终身不衰,亦不过一时之荣,不足为籍重,所幸平生事业,有司马公之墓志在,贤人君子之言,乃天下后世之所以取信者,故曰“一代功名托至公”也。(《四库提要辩证》卷二十二)

余先生对陈后山此诗的考证与解读,最为精当。不过,瑕不掩瑜,总体而言,高步瀛先生的《唐宋诗举要》选、注、评俱精,是近世难得的高水准之作。

原本的《唐宋诗举要》中,收录了曾国藩的评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2月新1版《唐宋诗举要》的前言这样写道:“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评语,大抵是毫无文学批评价值的空话,已经全部删去。”经后人如此改编,此书价值不能不说打了一个折扣。不知高先生地下得知,会作何种反应?(作者:邹金灿)返回腾讯网首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