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江“古田会馆”琐谈

 率我真 2014-08-04

  

 

■林精华文/图
  福州南台因“面江临海”的区位优势,自古以来就是商贸的旺地和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明末清初,闽省各府、州、县的商贾,为便于经商,互通商情信息,加强团结与协作,纷纷在南台结成了以地域与乡谊为纽带的“商帮”,不下数十个。有了商帮,便有“会馆”作为客地人在福州经商的立足点。在福州60多个会馆中,南台就占了一半。单“闽商”发祥地之一的“双杭”及其周边地区,就有会馆16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台地区商贸的发展与繁荣。

  1927年后,因军阀割据与混战,生产下降,交通不便,会馆逐渐式微。或用于办学(如南郡、兴安),或变为工厂(如南城),或改作民居(如浦城、寿宁、建郡),或因旧城改造随意拆毁(如绥安、邵武、泰宁、福安、福鼎、尤溪、延郡、泉美、福清、霞浦、澎湖等)。清末民初盛极一时的会馆,至今留存寥寥,且面目全非。现存的仅有建宁、古田、汀洲、梅城、浦城等为数不多的会馆。会馆是以商贸为主,兼有神缘、民俗、人文、旅游、建筑等多元文化的景观,是一笔有价值的重要文化遗产。它反映了闽省各府、州、县与省垣福州的密切联系,是研究福建社会、经济、风俗、民情的重要载体。对现存的会馆加以保护、修复和利用,刻不容缓。

  在台江仅存的几个会馆中,位于三保宫前社吴厝埕(今同德路口)的“古田会馆”,建于1914年。时间比其他会馆都迟,但因建筑独具特色,且保存较为完好,199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会馆建立近百年,因无人管理,住户频繁更迭,损坏未及时修缮,2006年初春,东墙裂缝,连续大雨侵袭,导致墙体坍塌。台江区政府对此十分重视,鸠资200余万元,由福建景翔建设工程公司承包,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田会馆”进行抢救性修复。历时两年,现已竣工,馆貌焕然一新。拟于近期向市民开放。“古田会馆”坐北朝南,面积640平米。四面红墙,抬梁穿斗式,重檐歇山顶架构。馆门额有青石碑两方,上直书“天后宫”,下横书“古田会馆”。左右两侧旁门分别书“应运”、“朝宗”。进入馆内有戏台、天井、中厅、正厅、钟鼓楼、酒楼、厢房等。中厅左边有一小门直通会馆的附属建筑物,面积约300平米,为两组二层楼房共4堵,供储货、客宿、商务洽谈之用。馆内3个藻井雕饰物,巧夺天工,在福州绝无仅有。木构件、石柱、石栏保存完好。会馆由20根方、圆石柱布局,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戏台裙青石5方,中雕双凤朝阳,左右各2方分别雕荷、莲、竹、菊。宛如一座“小宫殿”,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我省近现代建筑的珍贵实物。

  正厅供奉“海神”妈祖,左右两旁刻有6副石柱联,联文分别是:“大地仗神威,过眼波涛澄碧海;异乡敷恺谊,回头风景忆蓝田”。“慈航普度观音阁;孝水流芳曹女碑。”“金阙壮神威,仙仗炉香供麝火;玉田开杰构,江城福地敞龙珠”。“接二百七里风光,宫殿辉煌宏壮制;开四十八都盛会,衣冠跄济透神庥”。“宴饮一堂,客地有缘逢旧雨;馨香万代,灵宫镇日捧慈云”。“闽峤焕光辉,宫殿洞开仙世界;蓝田新结构,文章雅集古衣冠。”

  “古田会馆”建筑的缘起,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古田商帮陈必光将在台江购的一块地皮献出,推举里人魏明然牵头向古田商帮的5个分支:谷黄(谷口、黄石)米帮、红粬帮、茶帮、焯(薪炭)帮和都县米帮募资,共筹款18287两7钱3分5厘。于民国三年(1914)才告竣工,费资18889两3钱8分8厘,超支601两6钱5分2厘。会馆左侧嵌墙的3方青石碑,详细记载了当时会馆建设的过程和收入、支出的情况。

  历经百年沧桑,“古田会馆”的修复工程现已竣工。台江区政府拟于近期在馆内举办“台江商贸文化历史展览”,让市民一睹“古田会馆”的风采和台江古时商贸发展、繁荣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