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出血的活血化瘀治疗

 ntex 2014-08-08

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或中风后遗症的报道屡见不鲜 ,而临床上医者遇到急性脑出血时 ,往往怯于使用活血化瘀法施治 ,担心用之会加重出血或再出血 ,其结果往往延误治疗时机 ,延缓病程 ,降低治愈率。活血化瘀中药不同于西药的抗凝剂 ,不能把脑出血急性期不宜用抗凝剂误认为不宜用活血化瘀中药。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均表明 ,脑出血急性期防止再出血控制血压是关键 ,止血并非主要问题 ,而活血化瘀药一般都有扩张外周血管和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 ,有助于降低血压 ,使血压得到理想控制 ,进而防止再出血。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也表明 ,活血化瘀中药具有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促进颅内血肿吸收及消除 ,改善病灶周围微循环 ;对抗脑组织变性坏死 ,防止运用脱水剂而致的高黏滞综合征 ;对纤维蛋白及血小板有双向调节作用 ,能改善血小板质量 ,加速血凝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血浆渗出 ;增强毛细血管张力 ,减少血管壁脆性 ,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提高神经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 ;缓解脑组织缺血缺氧、乳酸堆积和自由基反应 ;具有保护脑细胞、延长和保护病灶周围神经元细胞的功能 ,继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使脑出血病人较早地恢复意识 ,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活血化瘀药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取得了确切的治疗效果。研究证明,这是因为活血化瘀药具有抗脑内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他作用。如解除脑损伤部位血管痉挛状态,提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强损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缩小病灶范围;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止血与纤溶过程,使高凝状态降低,低凝状态上升;改善出血灶局部的微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作用,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降低血压,改善脑损伤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使颅内压下降;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和防止中风病程中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的发生;通过对机体微量元素的调节(活血化瘀中药多富含铜、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使中风病的危险因素缓解,从而改善了颅内应激状态,使中风症状缓解。   急性脑出血不是活血化瘀的禁忌症。

  使用活血化瘀药而不引起再出血或出血加剧的依据目前有以下几种理论支持: 

  (1)脑内小血管出血后通过自身调节 ,一般在 20~ 30分钟内出血就会停止 ,出血半小时形成血肿。另据实验证实 ,在脑出血发病后 6小时进行的脑血管造影中 ,未观察到造影剂从破裂的血管外溢。用同位素标记的红细胞注入脑出血患者的静脉 ,在其颅内血肿内未能发现放射性标记的红细胞。脑出血后立即形成血肿,CT显示发病2~3小时血肿已形成,一般不再扩大,6~7小时仅为单纯性血肿,所以可以用活血化瘀治疗。近年来血液流变学研究表明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存在着血液浓、黏、凝、聚等病理改变。为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提供了客观依据。

  (2)有实验证明,部分活血化瘀药应用于人体后体内血流有重新分布趋势,脑血流量减少,有利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止血。 

  (3)脑位于头颅之中,相对封闭,蓄于脑中之血无法迅速排出体外,因瘀血阻络及颅内压力的增加,脑出血可自行停止。 

  (4)有人列举了近年来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报道,所治病例均经过明确诊断,并设西医西药对照组,有一定的可靠性和代表性,在治疗上均以活血化瘀法为主要治则,同时结合临床辨证,结果疗效均明显高于西医西药对照组,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因使用活血化瘀药而致再出血的情况。 

  (5)早期(3天内)使用活血化瘀法循证用药能促进血肿吸收,可明显提高治愈好转率,减少并防止并发症。活血化瘀药用于预防和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关键是如何及时、恰当、合理地运用,必须以辨证论治为准绳。另有研究认为,脑出血活血化瘀治疗是必要的,而且时间很重要,在脑出血48小时开始较为理想。

总之 ,治疗急性脑出血 ,临床开发研究活血化瘀疗法 ,适时运用活血化瘀中药 ,能更大程度地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为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提供了新的思路 ,也是中医理论发展的一次探索 ,其作用与地位不可忽视。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不要忽视辨证。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脑出血时 ,要结合辨证论治的原则 ,进行整体考虑 ,全面分析。即用活血化瘀中药祛瘀血之标 ,用辨证论治疗出血之本 ,方能奏效明显。二是掌握用药时机。一般认为 ,脑出血 1周后神经元缺血性改变多为不可逆性 ,故应及早疏通微循环 ,以保护神经元。据研究 ,早期脑出血血肿扩大一般发生在 24小时以内。出于安全考虑 ,在发病 24小时后使用活血化瘀药为宜。但也有学者认为 ,使用活血化瘀药治疗脑出血时 ,关键是迅速查清患者凝血机制有无异常 ,一旦查清凝血机制正常 ,即可运用活血化瘀药。三是注意药物选择。临床应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 ,灵活选用一些具有化瘀与止血双重作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 ,如三七、大黄、蒲黄、茜草等。四是不可长期滥用。活血化瘀之品性多温燥 ,有耗阴动血之弊 ,且脑出血病人多为素体肝肾阴亏之老年人 ,药用时应依据病情适时调整 ,切勿一味攻伐。长期使用 ,应注意中病即止 ,以免耗伤机体正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