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以为骗子习惯闪躲目光吗

 yagi1 2014-08-08

你以为骗子习惯闪躲目光吗

其实说谎者为了说服力更会直视双眼...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两百个谎言,和陌生人见面的头十分钟,就出现了三个谎;和另一半每相处十次,就会出现一个谎。要找到一个从未说过谎的人比登天还难,每个人都说过各式各样的谎,也都恨透了被骗的感觉。在这充斥谎言的世界里,我们要如何看穿骗子,让谎言无所遁形?

社群媒体专家Pamela Meyer 研究欺骗多年,她提到人类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说谎,打从小婴儿开始,人类就会为了获得关注而一边装哭、一边观察大人反应。一岁小孩会隐瞒、两岁小孩会装模作样、五岁小孩开始说谎不打草稿;上了大学之后,和妈妈对话的五次中,就有一次所言不实。出了社会之后,我们接触到虚假讯息的情况早已让人见怪不怪,从早期骗人开启的病毒电子邮件,到当代的诈骗简讯和聊天室的钓鱼网址,乃至伪装亲友的求救电话早已屡见不鲜了。  

看穿谎言的两大模式

虽然可恶的骗子无所不在,但Pamela Meyer指出,他们有两种雷同的模式会露出马尾巴,而那也是一般人难以自然掩饰的细节:

模式一:言语会露馅

1.过度坚绝否认,话说得多又长:说谎者偏好以像发表官方声明似地把话说完整,而非像口语交谈时用精简的言语叙述。

    例如,小偷在面对指控时,为了隐藏情绪会较缓慢地说:「我没有偷拿钱」;而非如清白者出于直觉反应,会立即简短否认说:「我没拿!」。另外说谎者为了增加可信度,也常会在言语中加上一些过于强调的字眼,象是「老实说」、「事实就是」这种为了更具说服力而加入的修饰语言。

2.极力切割关系:说谎者习用使用把关系拉远、避免显露交情的词汇,深怕沾上一点边就会被看穿。

    前美国总统柯林顿在绯闻事件真相大白之前便在记者会上极力否认,并称呼对方为「那个女人」,而非用同事关系惯用的姓名来表示,尽可能和对方撇清关系,避免露出任何可疑的迹象。

模式二:身体会说话

1.上半身僵硬:我们总以为说谎者会不敢直视别人的双眼,但其实为了更具说服力,他们会过度直视你的双眼。

2.皮笑肉不笑:真正的笑容可从眼角分辨,虚假的笑就像打了太多肉毒杆菌那样,只有双颊移动,眼角未露出自然微笑的鱼尾纹。

魔鬼就在细节里

Pamela Meyer指出,一般人通常只能识破54%的谎言,而受过训练的测谎家能够识破90%的谎言,只要注意以下特点,你也能轻易看穿骗子的谎言:

1.异常沉稳,反覆无常:诚实的人较易显露自己的情绪,在被误解时,在整整访谈中都会气愤难掩。另外诚实者也会较勇于提出各种严惩的方式来对付真凶。相对的,说谎者通常声音压低、视线下垂,在陈述答案时非常重视时间先后顺序,并且加入许多无关紧要的繁琐细节。

    破解妙招:用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要求对方以倒叙法诉说,并且针对疑点不断深入追问。

2.言行不一,身体最老实:说谎者常会在回答「是」的同时不自觉地轻微摇头、耸肩,尤其在询问过程中,会出现多次这种言行不一的情况。

    破解妙招:反覆用不同方式询问疑点,观察身体与言语的回应是否相互矛盾。

3.脸部表情骗不了人:人类的脸部表情十分细微,难以控制,在显露一种表情时,会不经意地透露真正的情绪。例如,说谎者在成功骗倒大众时,会忍不住露出称为「欺骗快感」的胜利微笑;又或者是站上风时的轻视心态,脸上也会忍不住露出嘴角不对衬扬起的笑容。

    破解妙招:注意不合时宜、一闪即逝、嘴角不对衬扬起的诡异笑容,那个时候,你可能已经被骗了!

打造无谎言的真实世界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谎言,除了个人为了各种原因说出善意的谎、脱罪的谎,到新闻媒体为了吸睛而夸大其词,又或是企业为了赚钱而昧着良心打宣传广告,真实世界充满了无数虚幻的谎言,能一一打破固然是我们乐见的事,但这却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能够相互信任、不欺瞒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社会,Pamela Meyer建议,要达到无谎言社会的目标,就应该从自身做起。当你拒绝说谎,就不再是虚假社会的一分子,断然拒绝谎言,就能散发出真实的氛围,为自己建立起一个只有真相能容的环境。

撰文者Marssi Dra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