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全立秋知识get√

 生命如花520 2014-08-09

北斗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8月7日立秋到,它也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离去,秋天将带着凉爽的气息而来。

据说,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除了这些,关于立秋还有很多知识,昱墅带你一起学习下吧!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这就是古代立秋“三候”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贴秋膘

民间认为,立秋正可以补偿入夏因以来身体的亏空,而按照老北京的习俗这天要吃肉食,即“贴秋膘”。秋季进补宜吃百合、莲子、山药、栗子、红枣,而肉类以牛羊肉、鱼肉、奶制品、豆类为主。

早食茄脯,晚啖梨羹、降火除秋燥

茄子性凉、味甘,清热止血、消肿止痛、宽肠利气,能降火气、除秋燥。

秋季气候干燥,常感皮肤搔痒、口鼻干燥,梨就是最佳补水护肤品,还能润燥、养阴、润肺。

“啃秋”“咬秋”啃下酷暑,迎立秋

立秋日全家围着啃西瓜,就是啃秋了。在乡村啃的更豪放,人们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西瓜啃,抱着山芋啃,抱着玉米棒子啃。天津讲究在立秋的那一刻吃西瓜或香瓜,据说可以防止腹泻,称“咬秋”,浙江一带还流行吃秋桃。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立秋一到,传统意义上的秋天从此就开始了。尽管谚语也说“立秋之日凉风至”,但事实上往往要延续到9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因此要当心“秋老虎”的余威,注意防暑。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科学增衣

立秋时节应早卧早起。“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秋冻”不等于“遇冷不穿衣”。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地增衣是必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