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军休我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清官:孙叔敖

 军休强军路 2014-08-13
我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清官:孙叔敖
发布日期:2014-02-26字号:[ ]

  人们习惯将为政清廉者称为清官。“清官”这个词出现较晚,在“二十四史”中称之为“循吏”、“良吏”。司马迁的《史记》首先为循吏作传,而《循吏列传》的第一人便是孙叔敖。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人。楚庄王即位初期,国内混乱,为了安定国内局势,重振国威,称霸中原,楚庄王下令求贤。当时的令尹虞丘向楚庄五推荐说:“孙叔敖的智慧和才能都胜过我,不如把他召来代替我。”楚庄王立即命虞丘驾车前往梦泽请孙叔敖,楚庄王见了孙叔敖非常高兴,当即任命他为令尹,掌国内军政大事。
    孙叔敖拜令尹时,楚国的官员乃至百姓都来祝贺,其中一位穿戴粗布白帽的老头对孙叔敖说:“因身份高贵而骄傲的人,百姓必然敬而远之;因身居要职而擅权专横的人,国君一定厌恶他;虽然有优厚待遇而还不满足的人,祸患会随之而来。”孙叔敖听了急忙上前拜谢老人,虚心请教。老人接着说:“地位越高,越应想到下面;官越大,考虑问题越应周到;待遇越厚,求取越要谨慎。你只要记住这三条,就一定能治理好楚国。”
    孙叔敖牢记老人的教诲,为政期间,吏治清廉,治军严明,政治缓和,上下相通,盗贼下起,社会安定。这一切与他为官清廉,鼓励生产,关心百姓是分不开的。
    起初一些大臣对楚庄王重用孙叔敖很不服气,后来看到孙叔敖对楚国的强盛做出了重大贡献,无不叹服地说:“楚国有幸,得此贤臣。”
    公元前595年3月,孙叔敖病重,临终前他把儿子叫到面前,嘱咐说:“我这里有份遗表,我死后你替我交给楚王。如果楚王封你官爵,你千万不可接受,你才能平庸,不能做官;如果楚王赐给你大的食邑封地,你应坚决推辞,如果实在推不掉,就请到寝丘去,那里土地贫瘠,没有人想要,你可以永远安全地长住了。”说完逝去。
    遗表呈于楚庄王后,楚庄王看到遗表中所建议的富民强国的良策,十分感叹地说:“孙叔敖死不忘国,寡人无福,天夺我良臣也!”
    孙叔敖是史藉中的第一个清官,他为令尹多年,辅佐楚庄王称霸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可谓权重功高。然而他廉洁奉公,忠心耿耿,从不以权谋私、以功求荣,这在权贵中实为罕见,司马迁为他作传导,也有为后世树立楷模的意思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