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育与德育和智育的关系

 梓淇07 2014-08-15
体育与德育和智育的关系
(日期:2007-3-27 2:22:41  阅读数:4878人)【字体:  】 版式 二列式(左小右大) 一列式(左小右大)    访问作者博客

体育,它从单一的,原始的体育发展到具体的有阶级性、综合性、广泛性和竞技性等现代的体育,可以说它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又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体育人才,发展什么样的学校体育,这不仅是体育的课题,也是德育的课题;也是智育的课题。

一、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体育与德育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不代替的。任何时候的重体轻德的做法,都会给我们的事业德的做法,都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损失。曾有一段时间,我们的体育队伍里,忽视了做队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结果出现了一些队员组织纪律涣散,赛风不正,他们只讲名次,不顾友谊,有的地方,赛场斗殴,影响极坏。还有少数队员在比赛中以大充小,弄虚作假,甚至有个别队员,冒名顶替,以假乱真等,这种种与体育道德相违背的事,严重扰乱了体育竞赛秩序。影响了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队伍里有部分同志,挡不住国外洋房、小车、金钱的诱惑,一心想朝国外跑。这在体操项目上大有人在,甚至还有个别队员出国后忘了自己是中国人,出现了申请外国护照,打算永留他国的做法,象羽毛球队员胡娜就是其人。上述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还不能报效自己的祖国,还不能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做出自己应该做出的贡献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难道不是体育工作的失误吗?是的、在体育工作中,德育工作没跟上,要培养出一批为国争光体育人才,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只有重视了在实际工作中的寓德于体和寓体于德的有机结合;我们只有重视了从青少年入手,切实抓好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业余训练、体育竞赛等工作,并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我国的体育,才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象李宁、童玲、高敏、琅萍似的人才,才会使我国的体育事业,健康有序的不断发展。可见,处理好其中的关系,对于我们做好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体育与智育的关系

体育与智育相互联系,是辩证统一的,智力的增长和发展,要求体力也得到相应发展,而人体素质的提高又会改善智力活动条件,从而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学习成绩产生一定影响。

在体育锻炼中学生运动记忆的发展,技能分折评论能力的提高,动手动脑的有机结合,都能在反复训练中得到培养,另外反应能力的发展,在竞赛中,那种很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等等这些都有助于青少年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会反作几于体育。可见,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完全能够相互促进的,反之,只重智育,教育就会犹太如一潭死水,没有活力;只重体育,教育尤如一棵即将干枯的树木,没有生命力(关于力据从后面的三育关系中可以看到)。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再加上德育工作的融入,教育才能展现出她无穷的魅力,才能接出累累硕果。如何把这个关系处理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已经给我们做出榜样,并提出了殷切希望,他说:“我毕生热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或许更热爱体力劳动,当手脑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感到特别愉快,我衷心希望青年们能沿着这条唯一能保证人类幸福的道路继续前进”!巴甫洛夫所提出的道路,正是体育与智育结合,走向全面发展的成功之路,也正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所走的路。

二、三育联系,不可分割

早在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倡导“三育学说,明确地把教育分为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部分。并强调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一九一七年毛泽东同志用科学的世界观,辩证的指出“三育并重”的关系,如,“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无体则无德智也”。如今,毛主席的这一观点。在我们的办学方针中得到了长期的体现。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有一些地方出现的忽视三育关系,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这种做法具体落实到学生身上的是,作业负担过大,国家法定的学生课外活动时间被挤掉,其后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导致了不少学生怕学、厌学、弃学等现象的产生。甚至发生个别学生,因学习成绩差承受不了各方的压力而轻身丧命的恶性事件。此外,也不同程度的造成了有的学生因视力差,体质弱而与升学、就业、招兵等无望的现象。在八四年二期的《学校体育》上有一篇题为“试论学校体育与人才培养”的文章,它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青海省每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很多问题。问题的根源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办学思想所至。”文章还记载了当时辽宁省学生体质状况差所导致的影响,文章说“辽宁省学生参加高考因体质差而导致专业受限的比率高达40%。应征入伍因身体不合格的比率占30%,重点中学达70%--80%,生长发育不够匀称,胸围落后于身长,体重的发展,”如此种种。可见,忽视三育的相互关系。就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巨大的损失。从而导致我国教育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另一种倾向,我们也应该地看到,那就是,有些从事具体工作的同志以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工作,其表现特征是,你不重视,我就顺水推舟,随机应变,落得清闲。于是出现了教学中“放羊式”上课;随意性上课;不备课上课等现象。拿同学们的话来说,这样的课叫做“耍耍课”。这样以来,长期下去,不少学生就养成了纪律松懈,不求上进,贪耍好玩等不良习惯。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生智育、体育的发展,同样,也影响体育自身的发展,还加深了人们对体育的错误认识。

近几年来,国家为了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避免更多的悲剧重演,制定出了一系列德育工作条例和体育工作条例,可以说,这些条例就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法规和指南。条例再一次体育了毛主席“三育并重的办学思想,体现了“三育”相互促进辩正关系,我们相信各级地方行政部门将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一系列与条例相实应适应的、同德育、智育发展相配套的措施和办法,从而使那象征着教学质量高的大红旗漾溢着三育并重,共同发展的光彩。

科学的实践证明,三育的关系是相辅相存的,缺一不可。我们社会主义的办学方针也正是这个关系的全面体现,只要我们坚决贯彻了这个方针,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