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斋志异:解读凶险的“羊水栓塞”

 昵称535749 2014-08-15
2014-08-15 08:04:12

    广受关注的一起医患纠纷涉及“羊水栓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间,众说纷纭,迅速形成两极分化的舆论网络格局。

    那么,究竟何为羊水栓塞?发病机理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抢救?能不能预防?

    用通俗点的话来说,羊水栓塞的发病特点既有点像飞行器失事,发生预见性极低;也有点像“狂犬病”,发病几率低,但一旦出现病死率极高。所以说,该病是产妇鬼门关,病发死亡率极高,不可掉以轻心。

    羊水栓塞是产妇生产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循环后,引起母体对胎儿抗原产生的一系列过敏反应,有点类似青霉素过敏反应,但要比青霉素过敏还要来得快。羊水通过静脉循环流动,进入肺部,羊水所含的有形物质会停留在肺部。这些异物进入以后,肺部瞬间发生痉挛,同时丧失功能。身体内由于缺氧,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妇出现大出血。如果给产妇输血,输血的速度都赶不上出血的速度。肺部栓塞像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会导致过敏性休克,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羊水栓塞为何有时来不及抢救呢?

    其临床症状表现隐匿,体征也不典型。例如产妇有时只是叹了一口气,轻轻咳嗽了一声,心脏就骤然停跳了,急性羊水栓塞来得就这么快。而慢性的栓塞,在临床上有时表现得并不典型,有的只是出血,并没有呼吸急促,临床医生也很难判定。

    一旦判定为羊水栓塞,临床抢救同样需要时间。目前临床治疗栓塞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气管插管,二是输血,三是输液。输血首先是要配血,让血型配上。配血要花时间,止血的凝血剂平时存放在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中,输液用在患者身上需要解冻。抢救患者需要开放2—3条静脉,甚至扎深静脉。整个过程至少需要7~8名医护人员,如果产科医护人员缺乏平时的演练,是很难组织好及时抢救的。

    羊水栓塞的一个重要的止血方法是切除子宫。切除子宫就切断了羊水的来源。产妇在生产后,宫腔是一个巨大的创面,每个创面都会成为一个出血口,就像溃坝的大堤,血是喷出来的,根本就堵不住。遗憾的是,有时切掉了子宫也救不了命,这是产妇家属必须面对的现实。

    如此凶险的羊水栓塞,有没有办法预防?

    目前羊水栓塞尚无有效的方法预防,尽管发病几率低,但由于产妇基数大,发病的人数并不少。因此,希望社会多些理解,而医院和科室应有意识地加强医护人员这方面的抢救演练,增加临床意识,呵护母子平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