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安是傅恒的第三子,乾隆皇帝孝贤皇后的内侄。由福康安在乾隆在位时曾先后但任侍卫,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后又被加封为贝子,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死后被乾隆赐谥文襄,追封为嘉勇郡王,配享太庙。此等隆恩际遇在皇族之外的异姓大臣中可谓极为少见。也正是这种特殊的恩宠,使得人们怀疑是不是乾隆帝与福康安之间有什么乎寻常的特殊关系。
一种传说说福康安是乾隆帝的私生子。从小就被乾隆皇帝带入宫中培养。福康安长大之后,乾隆帝对他十分器重,先后封他做御前侍卫统领,后来又升其为户部尚书,封其为贝子,乾隆还想封他为王。只是碍于朝中大臣们的说法,不好无缘无故的封赏,于是,他便为福康安挑选精兵良将,让他带军四处征战、立下了不少军功。眼看就可以封王了,这可惜福康安没有这个福,没有等到封王就在军中因病去世。乾隆无奈之下,只好追封其做了郡王。对此,后人还曾做诗讽刺说:“家人燕儿重椒房,龙种无端降下方;单阐几曾封贝子,千秋疑案福文襄。”意思就是说乾隆因福康安是自己的儿子,一直想封他为王。但是,清朝自三藩之乱后,曾立下异姓不王的祖训。而乾隆帝执意加封福康安为郡王,说明乾隆与福康安只见的关系确实不一般。
乾隆帝与傅恒一家的关系也确实有点说不清楚。据说傅夫人是满洲第一大美人,入宫朝见时被乾隆皇帝看见,从此便喜欢上了这个内弟妹。两人从此经常在后宫幽会,后来竟然生下一个私生子。这个孩子据说便是福康安。另外据野史记载,乾隆皇后富察氏的死也与乾隆同傅恒夫人的私情有关。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皇后富察氏随乾隆帝和皇太后前往山东曲阜祭孔。后来,乾隆帝一行人从曲阜回北京,三月十一日夜船到了德州。乾隆帝等人在在龙舟中宴饮淫乐,傅恒夫人也来到船上助兴。宴席间乾隆做诗说:“坤闱设帨庆良辰”,皇后接着续道:“奉命开筵宴众宾”, 傅恒夫人随后续道:“臣妾也叨恩泽逮”,乾隆则接道:“两家并作一家春”。皇后从此便看出了乾隆同傅恒夫人之间有隐情。于是,当晚到乾隆龙船上查探,果然捉住乾隆同傅恒夫人在私通。皇后力荐乾隆要注意形象,乾隆不但不听反而加以斥责。皇后羞忿难当,当即投水而死,当时才37岁。当然这只是野史笔记的记载,并不能作为凭据。
但是,后人经过研究乾隆皇帝同傅恒一家特殊的关系发现。乾隆同福康安之间确实有一些说不明白的地方。一是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傅恒病死之后。乾隆皇帝前往傅恒府上吊唁,曾作过一首悼亡诗。诗中说“平生忠勇家声继,汝子吾儿定教培。”前半句没有什么奇怪之处,但后半句“汝子吾儿”四个字却让人难以理解。为什么乾隆称他的儿子也是自己的儿子呢?是褒扬厚待忠臣之举,还是其中确实蕴含着什么隐情。
此外,福康安从小就被乾隆接到宫中亲自培养,对他极为器重,先后任其为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太子太保恩宠可谓隆极一时。但奇怪的是乾隆居然没有招这位恩宠有加的青年作驸马。从福康安的其他兄弟来看,大哥福灵安,被封为金罗额驸,为正白旗满洲副都统。二哥福隆安,被封为和硕额驸,历任兵部尚书和工部尚书。福康安的两个哥哥都作了额附,以乾隆对他的宠爱,没理由不许一位公主给他。而且当时乾隆的宫中确实也有一位与福康安年龄相当的格格尚未出嫁。据说福康安的父亲傅恒还曾经入宫向乾隆请求,让福康安娶公主做为额驸。但乾隆只是微笑不许。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乾隆帝对福康安另有安排,还是因为福康安确实是龙种,不能够在娶公主。
而且,乾隆皇帝对福康安的恩宠也确实不同于一般的朝臣。福康安小的时候就被乾隆带到内廷,亲自培养。待之同诸位皇子没有差别。福康安长大之后,乾隆皇帝又对他委以重任,先后担任吉林将军、盛京将军、成都将军、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要职。福康安生活豪奢,常常引来地方官员的不满,地方官员曾都次上奏福康安收受贿赂,索要财物的过失,但乾隆却此丝毫不加责怪。这又为福康安的身世之谜埋下一个疑点。
由此,还有人认为福康安是乾隆帝私生子的说法不可信。首先他们认为乾隆富察皇后投水自尽一说不成立。据
历史记载皇后富察氏,性贤淑,尚节俭,不奢华,孝顺太后,敬爱乾隆。乾隆帝与皇后之间的感情极好。有一次乾隆患了疖子,治愈之后,太医说要静养百日,元气方可恢复。为了让乾隆皇帝静养,皇后曾经几个月都在乾隆帝的寝宫外就寝。百日之后,乾隆恢复之后才回寝宫。富察皇后病死之后,乾隆悲恸不已,曾经连续九天,为皇后灵柩添摆供品。并写下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赋》来纪念他与皇后之间的感情:“《易》何以首乾坤?《诗》何以首关雎?为人伦之伊始,固天俪之与齐。”“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位兮孰予随?”说的是,我是如此悲痛,这样的生死离别,使我失去了贤内助,今后谁来陪伴我呢?
人们根据乾隆皇帝对富察皇后的恩爱,推断乾隆宠爱福康安也许是因为福康安是孝贤皇后的亲侄子,个性又和乾隆很投合。而且,从福康安一生的功绩来看,所受恩宠可谓受之无愧。福康安从19岁开始戎马生涯,一生转战南北,功勋卓著。乾隆三十七年,福康安率领清兵平定大小金川,乾隆四十九年,平定甘肃伊斯兰教徒起义,乾隆五十二年,福康安又远涉东南,平定了台湾林爽文起义。接着又在五十六年前往尼泊尔打退了廓尔喀族的入侵,福康安曾经率兵打到加德满都,使得清军获得重大的胜利。福康安为大清效命疆场二十余年,安内攘外,立下了赫赫战功。乾隆六十年,福康安奉命带兵镇压苗民起义,初战告捷,但是就在成功指日可待的时候,福康安却由于长途跋涉的劳累于五月病逝军中。对于福康安的死,乾隆帝悲痛万分,挥笔写道:“到处称名将,功成勇有谋。近期黄阁返,惊报大星流。自叹贤臣失,难禁悲泪收。深恩纵加增,忠笃那能愁。”然后,又下旨追封其为嘉勇郡王。有如此赫赫战功,乾隆帝要封福康安为王也没有什么奇怪。
乾隆骑马像
总之,对于没有确凿证据的疑案,后世之人不可枉加推测。应该采取存疑的态度去面对这些问题。全面地了解各种说法的来龙去脉和证据所在,也许那一天有了发现了新的材料,这些历史的谜案就可以彻底的揭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