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又称多发性抽动症) 一、【概述】 儿童的抽动症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运动障碍,据估计有 15% 的儿童在某一阶段会出现这种 问题。临床上称为“抽动障碍” ,起病于儿童与青少年,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儿童。 , 美国1971年调查,学龄儿童抽动症患病率为5%至10%;荷兰调查表明,儿童抽动症占学龄儿童5%至20%;北京的调显示,小学生患病率超过8%,性多于女性,男孩女孩发病比例约为4到9:1。 抽动症在儿童中属于常见的儿童疾病,患儿一般不存在明显智力问题,少数智力低于正 常的表现, 更多的是由于此类患儿不自主运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 随着身体的发育和年 龄的增长这些情况会得到改善,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治疗, 毕竟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 的影响。 抽动症尚未被多数人了解和重视, 在学校, 患儿常被看作是思想品德差, 屡教不改的坏学 生,挨批评受罚则是家常便饭;在家里,父母常“恨铁不成钢” ,往往施以粗暴的﹑简单的 教育方式,拳棒交加;在同学﹑亲友邻里眼中,这些顽皮孩子也常受到讥讽﹑疏远和歧视。 久而久之,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容易产生愤怒﹑敌视﹑反抗等严重对立行为。 主要表现: 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不自主地、 反复地、 快速地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 并可伴有注意力 不集中、 多动、 强迫动作思维以及其他行为症状。 无论哪种抽动障碍的形式都主要表现为两 种抽动类型, 即运动性抽动和发音抽动。 但根据抽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类型又可分为: 短暂 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 与抽动—秽语综合征。 病程在1个月到1年者称为暂时性抽动障碍; 病程在1年以上的称为慢性抽动障碍; 慢性抽动障碍中,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应不同时出现。 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以多发运动性抽动伴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疾病。可伴有诸多行为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等,这增加了病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也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多发性抽动症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不同程度地干扰与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和发育,影响社会适应能力。对于抽动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有学者认为食物中的调味品、防腐剂和人工颜料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虽目前未被证实,但在选择食物时应当注意。 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一般预后良好。大部分患儿到少年期症状会好转, 只有一小部分儿童会持续至成年。 家长们不必为这种抽动担心, 更不要担忧孩子长大会落下什么毛病, 绝大多数孩子发生 的习惯性抽动行为, 对孩子的精神活动和身体健康并无影响, 只要家长懂得怎样去正确地对 待孩子,孩子的抽动行为就一定会自行消失。
什么样的孩子会患抽动症? 从年龄讲,儿童及少年期多发,大部分在5-12 岁发病, 90% 在 10 岁以 前第 1 次发病。性别方面,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认识到在产,难产,剖腹产儿多患此病。其中以剖腹产儿最多见。另外,性格内向,行为异常,胆小,性情执幼,人格发育不全的孩子亦多见,家族中有类似病史,与精神,行为异常有血缘关系的人易被遗传发病 发病原因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有关,也可能是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大脑运动分析器兴奋性高,总之,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多种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所致的结果。 1. 遗传因素 抽动秽语综合征具有明显遗传倾向。本病的家系成员中,抽动障碍的发生率为40%~50%。 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较多见, 临床观察发现家族中若有类似疾病 者其发病年龄较早,症状较为明显,治疗效果比无家族史者差 但迄今有关本病的致病基因尚无明确结论。 2. 躯体因素 开始时往往由于局部刺激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倒睫刺激引起眨眼,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上颌窦炎引起轻微的咳嗽,发出“吭、吭”声,当局部疾病因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营养达不到大脑功能的需求,如必需的氨基酸、牛黄酸、核苷酸、必需脂肪酸、卵磷脂、铁、锌等摄入量过少,就会影响脑功能,可能会造成或诱发抽动症。 3. 体质因素 有抽动症的小儿,一般不安静,对人对事较敏感,神经质,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及有固执倾向。并常合并一些心理性症状,如头痛、腹痛、不明原因的发热、便秘、哮喘、遗尿等。因此推测儿童抽动症与儿童本身的体质因素有关。 4. 情绪因素 常与家庭有关,常见的因素如父母对患儿过高的学习要求,过多的责备,母亲常有神经质,精神上不安静。家庭的争执,父母离婚,亲人死亡;过多的干预使小儿发生情绪障碍,特别是焦虑和紧张等情绪,抽动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在运动系统方面的反应。此外,患儿曾有过运动活动遭受限制的历史有关。如父母对儿童安全过分担心或早年的某些疾病限制了儿童的活动。 5. 学习理论 开始时的抽动可能是出于条件性的逃避反应, 如眼中有异物而眨眼, 或学习其他人的某 些生理缺陷或病态,后来由于外界的原因起到了增强作用,以致形成了习惯性抽动。
6. 药源性因素 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哌甲酯、 抗精神病药的长期服用可能产生抽动症的不良反应。长期或大剂量应用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左旋多巴、卡马西平及氨茶碱等,均可能诱发多发性抽动症或使抽动症状加重。 7. 中枢神经递质失衡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多发性抽动症存在着中枢神经递质失衡, 多种中枢神经递质的异常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基底神经节和相关结构中的各种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其中主要是与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递质异常有关。最早发现多巴胺与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倾向于认为本病存在基底神经节纹状体的神经突触多巴胺活动过度及多巴胺受体超敏感。 8 神经生化改变 (2) 催乳素:多发性抽动症病人在下丘脑-垂体轴上存在多巴胺能超敏感产生因子(如催 乳素等)。多发性抽动症纹状体多巴胺受体超敏感可能通过多巴胺能超敏感产生因子功能释放的改变而介导。从多巴胺能超敏感产生因子的角度来看,多发性抽动症病人的催乳素分泌应有较高水平。。 (3) 性激素:在人类那些具有基本生殖功能的脑区可能位于基底神经节和边缘系统,这 些脑区的发育是在性激素的控制之下,其发育异常可能与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有关。 各种类固醇激素在多发性抽动症的症状表达中均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其中以雄激素的 影响最为突出。 9. 围生期异常: 在母孕期或分娩期出现的某些围生异常因素,如母孕期患某些疾病,早产、过期产、 出生时窒息等,均可能导致脑发育障碍。 母亲孕期遭受某些应激事件,如家庭暴力、过度惊吓、突如其来的精神刺激,严重的 妊娠反应,特别是妊娠头三个月的严重妊娠反应是导致子代发生抽动障碍的高危因素 婴儿出生后的应激,如产伤、惊吓、高烧、抽搐等因素均可导致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生 有研究发现约半数患儿脑电图有改变,不自主发声可能与大脑扣带回基底神经节及脑干部位不规律放电有关,约l/4患儿脑断层扫描发现异常,并发现在脑部的神经核中的杏仁核。 10. 免疫病理损害:近年来,有研究报道认为20%~35%的多发性抽动症发病与感染后自身免疫病理损害有关,其中约10%是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当抽动突然加重或药物治疗无反应时,应该检查多发性抽动症病人有无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研究表明,上呼吸道感染或有链球菌感染后抽动症状明显加重。
上呼吸道感染后, 入侵的病毒影响了纹状体部位的神经递质, 进而诱发了有此病遗传缺陷者,并促使其发病。对于这一点,中医学也有相似的认识。中医学认为,上感是由于风邪外侵所致,而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外感风邪之后,外风引动内风,肝风内动而致抽动之症。其具体表现,初起可见咽痛、发烧,同时或继而伴有喉声不断,或有强迫性怪异发声;上感症状及咽部充血等消失后,症状不减反而逐渐加伴有头面部及肢体的不自主抽动。此类患儿在治疗时要注意,在疏风解表的同时加用熄风 镇惊之品。有的患儿随上感症状的好转,抽动之症可能消失。 1 1. 精神因素 几乎所有的病人精神有压力时抽动症状都会加重,有些用心理疗法可以使抽动症状缓 解,因而比较强调精神因素在本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现认为惊吓、情绪激动、忧伤、 看惊险恐怖电视或刺激性强的动画片致精神过度紧张等精神因素, 都可能与多发性抽动 症的发病有关。 11. 环境因素: 精神过度紧张、疲劳、过度兴奋、刺激的活动,如看紧张、激烈、恐怖的电视,在灯光色彩变化迅速的电子游戏。考试前后,患儿症状愈加明显;另外,如不良的家庭环境或意外的事件均可诱发或加重抽动。 12. 其他因素: 某些突发的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及脑部的轻微损伤、感冒、鼻炎、眼结膜炎等躯体病造成局部不适及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诱发。 临床表现 抽动表现特点 面部肌肉抽动 多表现为 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头颈部肌肉抽动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 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下肢抽动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喉部肌肉抽动表现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随地吐痰,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自主骂人等。首发症状表现为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先后出现或同时出现。通常以眼部、面部或头部的抽动作为首发症状,如眨眼、歪嘴动作或摇头等,尔后逐步向颈、肩、肢体或躯干发展。以眼部抽动作为首发症状者占38%~59%。眨眼被认为是多发性抽动症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发声性抽动作为多发性抽动症的首发症状占12%~37%,通常由清嗓子、干咳、嗅鼻、犬吠声或尖叫等发声组成,秽语仅占1.4%~6%。 不同肌群受累频率有一个从面上部到足下降的顺序,即抽动通常是从面上部 (眨眼、斜眼等)开始,接下来是面下部(歪嘴、张口、伸舌、撅嘴、歪嘴、舔嘴唇、皱鼻等)及颈、肩部抽动(点头、仰摇头、斜颈、耸肩等),然后是躯干及下肢抽动(搓手、握拳、举臂或踢腿、伸腿、蹬足等)以及躯干抽动表现(挺胸、扭腰等)。
以上各组症状, 有人同时出现, 有人是先有一组症状, 一段时间后换一组或加一组症状。 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可以自我短暂控制,入睡后减轻或消失,感冒、腹泻、疲劳、精神紧 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时可加重或复发。 发病年龄 起病年龄为1~21岁,平均起病年龄为6~7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至少要多3倍以上。大多数多发性抽动症起病于 2~15岁,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为发病高峰人群。90%在10岁以前起病,以5~9岁最为多见。多发性抽动症相联系的一些行为问题轻者只表现躁动不安、过度敏感、易激惹或行为退缩等。重者则表现为强迫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和猥亵行为等,它们的发生率依次分别为30%~60%,35%~80%,25%~50%,10%~40%,20%~25%,15%~50%和20%~25%。这些行为问题构成本病整体的一部,是多 发性抽动症病人功能损害的来源。有时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已好转或缓解,而伴随的行为问题却十分严重,甚至成为临床主要矛盾。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般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殊。 应做脑电脑和脑的影像学检查。如脑CT、MRI等,以了解和除外脑部的病变。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可以并发哪些疾病?常发生行为问题,重者表现为强迫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和猥亵行为等。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应该如何预防及治疗? (一) 预防 避免对任何不良习惯的模仿,避免各种精神刺激,防治不良情绪的产生。预防感冒,鼻炎、眼结膜炎等躯体病,造成病情加重。抽动患儿注意预防感冒预防感冒 感冒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诱发原因之一, 当服药使大部分症状得到控制后,一次外感又可以使症状加重,所以预防感冒可以减少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作。 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时加减衣服避免着凉受热;流感流行期间不到或尽量少到共公场所;一旦有感冒症状也不要着急,尽快用药物控制刺激症状,如滴眼药水防结膜充血诱发眼部症状;含片含化以减轻咽部刺激症状。同时用抗病毒药物,目前以中药汤剂效果最好,以减轻或防止病毒血症,保护脑组织,防止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再发或加重。 春季预防抽动症的中医小药方 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保持统一协调的结果。小儿“稚阴稚阳”所需阴精
第 11 页 共 15 页 儿一心不二用的好习惯。
家长要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包括自尊、自信、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积极参与活动和 能力,离开家庭结交朋友的能力。
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 游戏和活动 ,努力分散儿童的注意力 ,
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启发孩子建立住处从事适当的体育活动, 帮助孩 子摆脱自己的封闭状态,振作精神,完全放松。
至于运动,建议游泳、篮球、乒乓球,不要练跑步。
配合一些按摩,增加亲子关系。
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鼻炎、眼结膜炎等躯体病造造成病情加重。 抽动症患儿自己应注意些什么? 本病起病于学龄前,但确诊多在学龄期,这时的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判断能力, 为此,建议儿童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努力: ①积极配合家长和医生的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确信自己的病是可以治好的。 ②了解自己的不可控制的症状是因疾病而导致的, 就像头痛时捂头一样自然, 同学们是 可以理解的,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主动和同学交往,以增进友谊。 ③当影响学习使成绩下降时, 要知道是暂时的, 通过加倍努力后会赶上来, 能够和其他 同学一起学习、毕业就证明自己有毅力、有能力。 ④避免情绪波动。平时少看电视,不玩游戏机,不看恐怖影视剧。和同学和善相处,不 打架斗殴,尽量控制自己的不良冲动行为。 ⑤预防感冒,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及时增减衣服。 ⑥在公共场所,别人用不同的眼光看你时,你只管用天真的眼光看着他。 患儿睡眠应注意些什么? 对于伴有睡眠障碍的患儿,要注意保证其足够的睡眠。 首先要使患儿卧室环境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噪音。 其次, 让孩子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 睡前不要吃东西、喝茶, 更不能吃巧克力等使大脑 兴奋的东西。 另外,养成睡前用热水烫脚的习惯也有利于睡眠。 再次,睡时不要蒙头,否则会引起大脑缺氧,对脑功能不利。 最后,睡眠时间不是越长越好,要克服睡懒觉的不良习惯,以保证下次睡眠的质量。 饮食调理 多吃蔬菜、水果;多吃木瓜,多喝百合莲子粥、多补钙、锌、 VB 等。 生活禁忌 抽动症不一定非靠药物治疗, 但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会影响病情。 抽动症患儿大多表现为 阴虚阳亢,因此,在饮食上应避免辛辣油腻,以免更耗阴精,更助阳亢之势。 ① 不要吃鸡肉(最致命的食物,一辈子都不要吃) ,如未满 16 岁,牛肉、羊肉、也少吃。 ② 少喝可乐等碳酸饮料、不喝浓茶、咖啡、等含有咖啡因及带色素的饮料; 少吃方便面,膨化食品、 奶酪、 巧克力等含有防腐剂的食品和含有人工色素的东西;这些 容易引起神经兴奋的食物(雪糕也少吃) ; ③ 不玩电脑,少看电视,别看枪战、武打、恐怖片,动画片最好也别看; ④ 不要长时间坐车;生活尽可能规律一些。这些都能缓解病情。 第 12 页 共 15 页 ⑤ 抽动症患者尽量少说话,少唱歌。杜绝一切伤肺的活动。 ⑥ 尽量保持清瘦的体型,这样可以减轻病情。 ⑦服药期间特别注意尽量少吃姜、葱、蒜、羊肉、驴肉、海鲜、生冷食品、忌烟酒、禁服 绿豆汤。 3. 药物治疗 抽动症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只有当抽动明显地影响患儿的运动和说话, 干扰人际关系和课 堂学习时,才给予药物治疗, 首先,要治疗诱因 , 例如扁桃体炎、结膜炎、鼻炎、咽炎等。对抽动症状一般无需药物治 疗 , 症状严重者可试用氟哌啶醇 , 对有严重焦虑情绪的患儿可服用安定等镇静剂。 对于影响到日常生活、 学习或社交活动的重症多发性抽动症患儿, 单纯心理行为治疗效 果不佳时, 需要加用药物治疗, 包括多巴胺受体阻滞药, 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 α 受体激动 剂以及其他药物等。 (1) 多巴胺受体阻滞药:是最有效的抑制抽动药物。 ① 氟哌啶醇 (haloperidol) :通常作为首选药,有效率为 70% ~ 80% 。 开始剂量为 0.5 ~ 1mg ,每晚睡前顿服 ; 以后每隔 4 ~ 7 天增加剂量 0.25 ~ 0.5mg , 儿童常用治疗量为 2 ~ 8mg/d , 分 2 ~ 3 次口服。 通常加服等量的苯海索 ( 安坦 ) , 以防 止氟哌啶醇可能引起的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有 20% ~ 30% 的多发性抽动症病例可 能因不能耐受该药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 ② 匹莫齐特 ( 哌迷清 ) : 其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有效率为 60% ~ 70% 。 起始剂量一般为0.5~1mg,于夜晚睡前一次口服。 儿童每天剂量范围为1~6mg,分2~3次服用。 应注意心脏不良应,可引起心电图改变,包括T波倒置、诱发U波出现、Q-T间期延长致心率减慢。 ③ 硫必利 (tiapridal): 可作为抗抽动的首选药物之一。 起始剂量为每次50mg,2~3次/d,口服150mg/d以上时出现症状 改善,并随剂量增加疗效也渐显著,以300~450mg/d为适宜治疗量,分2~3次口服,最大剂量为600mg/d。其单独应用或者与其他药物 (如氟哌啶醇、丙咪嗪、氯硝西泮、肌苷或普萘洛尔等)合用,均能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而轻。 ④ 舒必利(sulpiride): 起始剂量为50mg/d,口服;一般治疗量为200~400mg/d。副作用较小,以 镇静和轻度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常见。偶见心脏不良反应,幼儿禁用。 ⑤其他药物: 如匹喹酮(piquindone)丁苯那嗪(tetrabenazine),四氢小蘖碱(tetrahydroberbetine),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氟静 (fluphenazine)和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硝苯地平(硝苯吡啶),维拉帕米(异搏定)和氟桂利嗪等,均有阻断巴胺受体作用,具有一定的抗抽动作用。 (2) 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 ①利培酮 (risperidone) :其商品名为维思通,初始剂量为0.25~0.5mg,每天分两次服用; 每3~7天可增加0.25~0.5mg,最终用量为1~6mg/d。儿童使用利培酮尚需谨慎选择。 ②其他药物:奥氮平 (olanzapine) 、舍吲哚sertindole)、齐拉西酮(zip和喹硫平 (quetiapine)等,对控制抽动及其相关的行为问题(如强迫障碍)是有效的,且较少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3) 中枢性α受体激动剂: ① 可乐定(clonidine):又称可乐宁或氯压定,有效率为22%~70%。 临床上常将其作 为治疗轻至中度多发性抽动症病人的首选药物,尤其适用于多发性抽动症伴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相关行为问题的治疗。 服起始剂量为0.025~0.05mg/d,通常每3~5天增加0.05mg,学龄儿童治疗剂量为0.15~0.25mg/d。对口服制剂耐受性差者,可使用可乐定贴片治疗 ②胍法辛(guanfacine):又称胍法新或氯苯乙胍, 比较适合用于多发性抽动症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服起始剂量为每晚睡前 0.5mg,约每3~4天增加0.5mg,每天剂量范围为0.5~3mg,分2~3次口服。 (4) 选择性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为新型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 (fluoxetine) 、帕罗西汀 (paroxetine) 、舍曲林 (sertraline) 、 氟伏沙明 (fluvoxamine) 等, 有抗抽动作用 ; 与利培酮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还可用于多发 性抽动症伴强迫障碍的治疗。 (5) 其他药物: ①氯硝西泮(氯硝安定):起始剂量为每天10~20μg/kg,分2~3次服用,一般用量为1~ 2mg/d,最高剂量为100~150μg/kg。较大儿童开始每天0.5~1mg,分2~3次服用,最高剂量为4~6mg/d。 ②丙戊酸钠 (sodium valproate):其抗抽动作用可能与提高脑内γ氨基丁酸水平有关。推 荐剂量为20~30mg/(kg·d)。 ③肌苷(inosine):于多巴胺能轴突末梢部位起类似氟哌啶醇的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可 作为治疗多发性抽动症较为常用的辅助药物。用量0.6~1.2g/d,分3次口服。通常与硫必利或氟哌啶醇联用,也可与γ-氨酪酸(γ-氨基丁酸)联用。无任何毒副作用。 ④其他:如A型肉毒杆菌素、盐酸司立古兰(deprenyl)、纳曲酮(naltrexone)、尼古丁 (nicotine)、五氟利多、丙米嗪、四苯嗪、碳酸锂、普萘洛尔 (心得安)、东莨菪碱、毒 扁豆碱、转移因子等,这些药物均有报道用于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有一定的疗效,但其 疗效和应用价值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应慎用。 (6) 抗抽动药物的治疗问题: ①首选药物:对于轻或中等严重程度的多发性抽动症病人,可首选可乐定和泰必利等, 对重症病人可首选氟哌啶醇和匹莫齐特(哌迷清)等。从小剂量开始,然后缓慢增加药量至疗效最佳而不良反应最小为止。 ②抗抽动药物的联用:当使用单一药物仅部分症状获得改善时,或多发性抽动症伴有相 关行为障碍时,可考虑联合用药。对重症病人单一用药往往疗效不佳,只有采用联合用药才能有效地控制症状。 ③维持治疗:目的在于巩固疗效和减少复发。维持治疗的时间一般在半年或1~2年, 或更长时间,早期停药多导致症状复发。维持治疗量是以达到保持病情稳定的最低有
效量为原则,一般为治疗量的1/2~2/3。 ④停药:一般来讲,若儿童对药物反应良好,症状得到充分控制,且不良反应较小,则 考虑治疗 1 年或 1 年半后在减量的基础上逐渐停药。若症状再发或加重,则恢复用药 或加大药量。 3. 伴发行为障碍的治疗 (1) 伴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 ①可乐定:具有抗抽动和改善注意力作用,对于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可首选可乐定。 ②三环类抗抑郁药:常用地昔帕明(去郁敏,去甲丙咪嗪),起始剂量为12.5~25mg/d,每1~2周可增加12.5~25mg,平均治疗量为50mg/d,分1~2次口服。 ③中枢兴奋剂: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 ( 利他林 ) 等所存在的加重或诱发抽动的危险性,并 非不可将利他林作为多发性抽动症伴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选择。 现主张在应用多巴胺 受体阻滞药控制抽动的同时, 仍然可以考虑合用小剂量的中枢兴奋剂治疗。 但在使用哌甲酯 ( 利他林 ) 时需从小量逐渐增加,以求最大限度地控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同时对抽动症 状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④其他药物:如胍法辛、苯炔胺、舍曲林(sertraline)和氯硝西泮(氯硝安定)等药物,均可用于多发性抽动症伴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 (2) 伴发强迫障碍的治疗: ①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临床上对于多发性抽动症伴发强迫障碍者,大多采用氟哌啶醇或泰必利合用氯米帕明(氯丙咪嗪)治疗。氯米帕明(氯丙咪嗪)口服起始量为6.25~12.5mg,1~2次/d;以后每3~5天增加6.25~12.5mg,全天治疗量为 100~150mg,分2~3次口服。其他如氟西汀(fluoxetine)或氟伏沙明(fluvoxamine),与氟哌啶醇或匹莫齐特(哌迷清)联合用药治疗也有。 ②其他药物:对多发性抽动症伴发强迫障碍的治疗, 还有应用利培酮、氯硝西泮、氟苯草胺、锂盐、L-色氨酸治疗有效的报道 (3) 伴发自伤行为的治疗:应用氟西汀治疗可减少自伤行为,其机制尚不明确。也有报 道应用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或纳曲酮治疗自伤行为有效。 4. 其他疗法 中药和针刺治疗对多发性抽动症也有一定的疗效。还有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被尝 试用于本病的治疗。 (三) 预后 20世纪70年代以前抽动秽语综合征被认为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本病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至青春期后有自然完全缓解的可能,预后相对良好。 有研究资料表明,于儿童期起病的多发性抽动症,在青春期过后40%~50%的病人抽动症状自然缓解,25%~30%的病人抽动症状明显减轻,剩下25%~30%病人抽动症状迁延到成年。一直持续至成年的这部分病人的症状减。 抽动症的判断
我朋友的孩子, 大约两年了吧, 今年 8 岁。刚开始是嘴里老爱学母鸡叫,还有就是控制 不住抬起手来看,然后有一次眼睛感染病毒, 治好后眼睛开始做怪相, 甚至嘴巴, 后来发展 到手和脚,控制不住偏头,侧颈,抬肩,看手,甚至自己的脚把自己绊倒。有时多个动作同 时发生。自己无法控制, 但做后能感觉到,害怕父母批评有时故意掩盖。在县级医院做过脑 电图和精神方面检查,均正常。 去重庆儿科医院检查,同时看了两个科,做了智力方面的测 试和精神方面的测试,智力超高,精神正常, 营养检查发现营养有问题,开了很多营养方面 的药,食欲有所提高,这期间症状有改善,停药后食欲恢复以前,症状时有发生,遇上批评 和生病后症状加剧。看专家门诊未做检查,只询问后说是儿童抽动症,家长不愿承认事实, 也没好好保存病历。 其他方面:脾气不好,易怒,冲动任性,挑食,便秘,消化不好,常常积食而发烧现在朋友已经明白这是抽动症,但不知是属于先天的还是后天感染,也不敢随便用药,西药的副作用太大,对中药又不很了解。而且最关键的是不知究竟怎么回事不敢贸然买药。请知道的朋友帮帮忙,看看应该怎样用药。 最佳答案 从描述来说,我也认为是抽动症。原因是: 1、症状不是人为可控; 2、时好时坏,容易被激发; 3、被批评后会短暂抑制,但是出现反弹; 4、症状严重有时间延续性; 5、感冒或生病会加重症状。解决方法:1、宽松环境;2、防止疾病;3、正确、坚持治疗。 治疗方法: 1、心理疏导:现在国内能做的极少,而且没有证明存在明显意义; 2、药物:1)西药-泰必利、氟哌定醇、可乐定贴剂,前两个是精神类药物转变而来的,副 作用是大,可乐定是外用的,而且控制药量,但是可惜目前没有国家批准用于抽动症的批文,尽管此药对抽动效果很好,且副作用小,但是目前还是不能销售用于抽动。 )中药:目前没有效果确切的配方,多为私人承包的门诊在做,价格昂贵,慎重使用。 其他回答 医疗是一方面,心理也是很重要的,医疗方面我不懂,但是从你的描述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孩子的父母和孩子沟通不够,孩子内心也很痛苦,作为父母,应该和孩子多交流,要教孩子正视自己的病症,人自身的能力是很强的,但是需要引导和发掘。你说的其他方面:脾气不好,易怒,冲动任性,挑食,便秘,消化不好,常常积食而发烧。我觉得都可以通过父母的引导和鼓励得以解决,饮食方面不能太惯孩子,要均衡才对身体好,对他的恢复也更有帮助;脾气不好是因为他身体不舒服,但是得不到理解,就像自己难受但是找不到正常的疏导途径一样,如果父母多关心孩子,估计也可以改善,心情愉快,不是每天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对他的回复也是很重要的。 最佳答案 从描述来说,我也认为是抽动症。原因是: 1、症状不是人为可控; 2、时好时坏,容易被激发; 3、被批评后会短暂抑制,但是出现反弹; 4、症状严重有时间延续性; 5、感冒或生病会加重症状。解决方法:1、宽松环境;2、防止疾病;3、正确、坚持治疗。 治疗方法: 1、心理疏导:现在国内能做的极少,而且没有证明存在明显意义; 2、药物:1)西药-泰必利、氟哌定醇、可乐定贴剂,前两个是精神类药物转变而来的,副 作用是大,可乐定是外用的,而且控制药量,但是可惜目前没有国家批准用于抽动症的批文,尽管此药对抽动效果很好,且副作用小,但是目前还是不能销售用于抽动。 )中药:目前没有效果确切的配方,多为私人承包的门诊在做,价格昂贵,慎重使用。 其他回答 医疗是一方面,心理也是很重要的,医疗方面我不懂,但是从你的描述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孩子的父母和孩子沟通不够,孩子内心也很痛苦,作为父母,应该和孩子多交流,要教孩子正视自己的病症,人自身的能力是很强的,但是需要引导和发掘。你说的其他方面:脾气不好,易怒,冲动任性,挑食,便秘,消化不好,常常积食而发烧。我觉得都可以通过父母的引导和鼓励得以解决,饮食方面不能太惯孩子,要均衡才对身体好,对他的恢复也更有帮助;脾气不好是因为他身体不舒服,但是得不到理解,就像自己难受但是找不到正常的疏导途径一样,如果父母多关心孩子,估计也可以改善,心情愉快,不是每天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对他的回复也是很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