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圈升级引发过剩忧虑 对芜湖商圈发展启示良多

 洁洁赢 2014-08-18

合肥的高档商场

合肥步行街上的购物市民

  商业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城市经济的繁荣最终表现为商业的繁荣。近年来,随着合肥大建设的日益推进,合肥市的政务区、经开区、高新区、滨湖新区这样的新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日益成熟,合肥的商圈也出现了激烈竞争的现象。
  合肥商圈随城市规模扩大
  三孝口,四牌楼,淮河路步行街……一提到合肥的这些地名,去过合肥的人们都是耳熟能详,就如同提到芜湖的中山路步行街、鸠兹广场一样。
  现如今,四牌楼已当之无愧地成为合肥商圈老大,合肥百大、商之都、百盛等商业巨头都云集于此。在四牌楼旁边的淮河路步行街,虽然只有短短的920米,但这里依然是合肥市人气最旺的地方。每逢国庆、五一、星期天,这里随时会上演万人空巷的场面。除了浓厚的商业氛围外,淮河路步行街还有明教寺、李鸿章的李府等名胜古迹,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合肥正从环城时代,到滨湖时代,再到环湖时代,合肥商圈逐步从以老城区的为主,扩展到城市的四周。
  现如今,合肥的三里庵国购广场商圈、包河区万达广场商圈、政务区天鹅湖商圈、滨湖新区商圈、经开区中环城商圈、火车站元一商圈等成为合肥目前的主要商圈。
  省城人均商业面积领先全国
  “合肥商圈的成长是和合肥市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的。城市商圈的发展有着自身内在的规律。” 合肥学院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凌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圈的早期形态是百货商店,后来逐步形成了中央商务区,再向后发展就是Shopping Mall(大型购物中心),然后就是大型商业综合体,如万达广场等。“从百货商店,到中央商务区再到城市综合体,这个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
  商圈的发展是和商业地产的发展分不开的,而商业地产的发展速度,和住宅地产不同,商业地产可以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甚至达到饱和状态。
  据统计,到今年年底,合肥仅大中型购物中心就将至少有55家,每家购物中心平均纯商业面积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加上超市、传统百货等商业形态,总的商业面积将超过1500万平方米,而合肥城区人口只有400万左右,也就是说人均商业面积近4个平方米。
  据悉,合肥城区人均商业面积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在全国领先,比发达国家人均商业面积的警戒线(1.2平方米)要超过2倍多。
  商圈规划不能一个紧挨一个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合肥商圈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合肥商圈西南多、东北少,这也是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合肥的东北部,叫得响的商圈很少很少,而在合肥的西南部,商圈林立,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饱和,如合肥市政务区天鹅湖商圈。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合肥市政务区天鹅湖城市商业综合体大增。在天鹅湖的东边依次有华邦·世贸城(银泰城)、新地中心、华润中心,而在天鹅湖的北边则有天鹅湖万达广场。这些已开业和待开业的城市综合体,体量达到百万方,“存活”于面积仅12.67平方公里的政务区,等待着人们前来消费。
  “商圈规划不能像大排档,不能一个紧挨着一个。”凌斌说,天鹅湖有3家城市综合体,单个面积都超过了20万平方米,这么多家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挤在一起,搞成大排档式规划,是不能提倡的。
  商业同质化现象令人堪忧
  城市综合体挤在一起不说,“大家都一样”的同质化现象更令人头痛。
  “近年来,合肥城市综合体项目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几乎无一例外地复制购物中心+商业街+酒店+写字楼+公寓的模式。”合肥商业地产业内人士、新安房产网总编助理王春廷向记者介绍说,合肥天鹅湖商圈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商业项目没有什么差异化,几乎每家综合体项目都是一楼卖化妆品、首饰,二楼卖衣服,三楼、四楼是餐饮,五楼是电影院、KTV、电玩城等。这样的同质化导致商家竞争加剧、空置门店增多、商户生存困难等问题,而到最后买单的还是投资者。
  2012年,合肥潜山路与黄山路交口附近的西环百货,在开业半年后为了改变惨淡的生意,更换定位和名称。在经历改名后,最终还是以关门收场。
  今年5月9日,合肥西二环福乐门购物广场前,商户拉起横幅维权。同样是这个夏天,合肥西二环与黄山路交口博澳丽苑旁的购物商场,因为没有人气及商户入住率不到位等原因,众多商家联合维权抗议。扎堆的商业综合体带来竞争,孤立的商业模式最终也未必能逃脱倒闭的噩梦。随着城市商业综合体面积的迅猛发展,商业战国时代的来临,优胜劣汰也是一种必然。
  商圈运营需要专业团队和人才
  记者了解到,从合肥市的多个商圈来看,搞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很多都是做住宅的房地产商出身,他们对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知之甚少,很多开发商都是把房地产的开发模式照搬到商业地产上来,商业地产则注重的是长期投资和运营管理,但目前合肥很多开发商大多抱着卖完就走的想法,只注重前期销售,不注重商场建成后的运营,从而造成经营惨淡的现象。
  凌斌认为,商业地产的运营,离不开高素质的商业运营公司,更重要的是需要有高素质的商业运营人才。从合肥来看,高素质的商业运营公司和人才非常缺乏,需要大力培养。
  建设前就要精准定位
  目前合肥的购物中心大部分项目的定位都是照搬照抄,没有任何新颖性,开发商缺少前期对项目足够的调研,后期招过来的品牌也未必与周边的消费群体匹配。
  “合肥的之心城做得非常好,其体验式的消费增加了客流量,吸引了附近商圈的人气。”在王春廷看来,以体验式的消费来破解同质化也是一种方法。“购物中心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购物场所,而是一个可以供消费者交流、休闲、娱乐、体验等多项功能的社会载体。”
  王春廷告诉记者:“很多购物中心,是先开工建设再进行招商营运。而好的购物中心,则不是这个程序,他们是在开工建设之前,就已经把招商工作做完了,这样盖起大楼来,也有针对性。比如之心城里的溜冰场,地面都是真冰,如果不是提前招商,肯定建不了。”记者了解到,合肥商圈好的项目在建设前期就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工作,选择专业的团队进行规划,建设前就对项目进行精准的定位,从而避免了后期招商及经营惨淡的失误。
  商圈发展政府规划起关键作用
  凌斌认为,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现在已经到了要大力发展城市商圈的时候了。“以投资来拉动经济的模式正在逐步向以消费拉动经济的模式转型。”
  在转型的过程中,政府在商圈的规划中,则起着关键的作用。
  “有些地方政府,规划规划,就是墙上挂挂!把城市的规划搞成非常草率。”凌斌非常痛心地说,有的地方政府,每届上任的一把手对规划的方向就要变来变去,最后造成前期的建设出现了停工,从而导致极大的浪费。
  芜湖发展商业地产正当时
  商业地产竞争日趋激烈,商圈的档次和规模也在竞争中发展和升级,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老百姓。
  凌斌认为,合肥商圈发展的问题不是主流,成绩是主流,商业地产需要适度的超前发展。而目前,合肥商圈如雨后春笋般的迅猛发展,也拉开了与周边的城市距离。
  “芜湖商业的底蕴比合肥要好,芜湖曾是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拥有我省最大的港口。应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商业发展条件。”凌斌表示,目前,我省的城镇化率不到49%。而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为53%以上,全省的城镇化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我省的商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特别是芜湖,过去曾是以商业为主的城市,现在的商业地产的体量总体偏小,商圈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