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乱收费叫“名校办民校”

 惊涛拍岸849 2014-08-20
教育乱收费一直是困扰家长的“资深”问题。不幸的是,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三番五次,五次三番地加以整治,但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好转。近日,广州白云区教育局组织辖内103所民办中小学负责人召开会议,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收费行为。据悉,凡是年内出现乱收费有效投诉的,将全区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办学许可证年检定为不合格。

  我双手赞成整治民校乱收费现象。教育不是产业,家长和学生也不是提款机,大部分民校的收费本来就相对贵一些,如果还要额外收费,确实会令很多家长不堪承受,同时也违反了双方事先的约定,是不遵守契约的行为。因此对于教育乱收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重拳出击,尽快刹住这股歪风。

  在我看来,这一类的乱收费应该容易整治,因为毕竟是违规的,整治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但有一种“民校”的“乱收费”,恐怕难以整治。难就难在教育主管部门几乎不会去整治。这种民校,叫“名校办民校”,属性与公办差不多。众所周知,名校办的“民校”,学费都高得吓人,穷人家庭基本是不敢就读的。但这类“民校”却没有任何风险,因为学校的开办,收费的标准,都经过了教育部门的批准,收费完全“合法”。

  但“合法”的东西,合法性不一定充分。早就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名校办民校”本身,就是一种乱收费。如果名校自己直接乱收费,肯定有诸多限制和风险,于是便办“民校”,把“民校”变成母体学校的提款机。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是因为聚集了大量的公共资金和资源,这些公共资源转化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后,按理应该回报社会,以“公校办公校”的方式,承担教育义务,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人群,而不是拿这些资源去办“民校”,满足一己私利。

  由于存在如此明显的不合理,名校办“民校”从一开始出现,就招致广泛批评。广州市教育部门也多次表态,要规范和限制。我百度了一下,发现教育部门关于限制“名校办民校”的表态,十年前就有了。但事实是,名校办“民校”越来越多,收费越来越高。与此相应的,是公办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就近入学缺乏教育质量的保障。于是,很多家长不得不花高价去择名校,或者花高价去读各种公办“民校”。

  这种现象对家长来讲,就是利益受到侵害的恶性循环;而对名校来说,那就是利益滚滚而来的“良性循环”。教育部门也从中受益匪浅。最后我们都看到了,与整治民办学校乱收费的强大声势相比,如何处理“名校办民校”,某些部门可真算得上是心慈手软了。

 

本文发表于2014年5月20日《信息时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