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越
自古以来,国人对节气与饮食的关系一直拿捏得严丝合缝。如农谚有云:“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饭”、“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等等,无不与吃有关。
立秋后北京、河北、东北一带民间还流行着“贴秋膘”的习俗。所谓“贴秋膘”,意为秋季进补。
或言“一夏无病三分虚”,是谓夏天因了燠热,胃口差、人体消耗大;同时,夏季人们喜食冷饮,导致脾胃功能减弱,精神不振、易劳累、舌苔较厚、体内湿气较重等。故而,夏天一过,人们会感觉身体发“虚”。 依此理,秋季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似无可厚非。
过去民间甚至时兴立秋这天“称重”,将此时的体重与立夏时对比,以衡量夏季人体“损耗”多少。彼时人们视肥胖为健硕,瘦了当然需要“大补”,于是开始“贴秋膘”,大块吃肉,“以肉贴膘”。于是,大小土豪,家家炖肉飘香,炖肘子、红烧肉、鸡鸭鱼铺满桌。
时近处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然暑热虽然渐渐消散,但此时如果急着进补,特别是大鱼大肉来者不拒,则欲速不达,反受其累,如加重脾胃负担,影响消化,甚至引发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腹泻等不适。
处暑后的一段时间内,最好先行“洒扫庭除”,整顿“下水道”等消化系统,等肠胃适应了再考虑“大补”。
秋令主燥,秋季进补要因人而异,在调理好脾胃、祛除湿邪的基础上,以清淡滋润之品润肺养肺。秋季,有些敏感体质的人会出现干燥感,如皮肤干燥、口干唇裂、咽痒干咳等,也较易出现感冒发烧、气管炎、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可适当吃些有健脾祛湿作用的药食同源之物,如红小豆、薏米、山药等,可用这些食材熬粥以收健脾养胃之效;同时,应多食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荸荠、莲藕、茭白、山药、平菇、番茄、冬瓜、丝瓜等,而尽量少吃辛辣、煎炸食品。
古人比较赞成立秋季多吃瓜果,所谓“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然而,由于各人体质不同,此时还要谨记“秋瓜坏肚”之说。不论西瓜、香瓜还是各种菜瓜,切不可狼吞虎咽、狂吃海塞,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