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常扮四种“角色”
2014年08月27日 21:58:42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方小玲 基层干部,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身处群众工作的第一线,面对广袤的农村大地、复杂的农村环境,他们靠双脚走近群众、服务群众。在基层工作中,笔者认为,基层干部承担着多种责任,扮演着四种“角色”:面对工作他们是“多面手”,面对政策他们是“百事通”,面对矛盾他们是走在前面的“冲锋者”,面对舆情他们是首当其冲的“处置员”。 基层干部是工作的“多面手”。基层工作包罗万象,经济发展、基层党建、民政优抚、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一样都不能少。面对繁重复杂的工作,基层还面临着人手偏少的矛盾,基层干部往往身兼数职,干好基层工作,就要求基层干部必须具备“多面手”的能力,全身心的投入,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在干中学、学中干,办得了农村事、认得清农户门、干得了农家活、解得了百姓难,用真抓实干的作风和“多面手”的工作能力应对复杂的基层工作。 基层干部是政策的“百事通”。近年来,基层惠农政策的项目繁多,程序复杂,加之基层群众普遍文化水平偏低,政策来源途径单一,对惠农政策的具体程序和有关要求了解得不够透彻全面,以至于部分惠农政策,特别是部分项目建设得不到群众支持,影响政策的落实。要推动工作,基层干部必须要吃透各级大政方针和上级决策,提升农村工作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采取文艺汇演、制作相关惠农政策宣传展板、走访调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上级的政策转化为百姓能够接受的语言,既吃透上情,又熟悉“地气”,做到“政策一口清、群众问不倒、万事难不住”,练就服务群众的过硬本领。 基层干部是矛盾的“冲锋者”。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信访工作越来越重视,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为基层化解了很多“老大难”问题。但部分群众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有时在利益调整过程中受益较少或没有受益甚至受损时,往往依靠信访渠道寻求补偿,形成了不好的解决问题导向,认为不管有无政策依据,只要上访上级就会给基层干部加压,会给当地干部带来不好的影响。基层干部常常冲在矛盾的第一线,与群众直接打交道,有争论先扛,有委屈先受,往往有苦说不出,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面对矛盾,基层干部只有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注重实践引导,把握好党纪党规警戒线、原则政策生命线、法律法规高压线,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感化群众、消化矛盾,积极排查问题,主动化解纠纷,尽最大的努力,变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变被动为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基层干部是舆情的“处置员”。 现代网络的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基层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长久以来,群众与基层干部之间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因为个别干部的不当言行,给基层干部蒙上了一层阴影,在事情的结果达不到群众的期望值时,他们往往想通过网络制造舆论,扩大影响力,给政府施压,处置工作也随之转到了最贴近百姓的基层干部头上。作为基层干部,要正确对待舆情,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群众所想,解决群众所需,科学分析群众所怨,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少一些“高高在上”,多一些“除民难解民忧”的亲和力,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在为民服务中多换位思考,增进互信和理解,减少误会。 (作者系重庆市忠县县委组织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