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干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但是宋代澄泥砚兴起,与端砚,歙砚、洮砚、加上红丝砚,成为中国五大名砚。事实上,中国古砚品种繁多,远不止此,如松花石砚、徐公砚(鲁砚)、玉砚、漆砂砚等,在砚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今天,我们重点介绍最负盛名的中国五大名砚。 1, 端砚 端石饕餮纹四足石渠砚:
端砚,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故名端砚。 据清代计楠《石隐砚谈》记载:“东坡云,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那么端砚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端砚历来为世人所重,唐代已被列为贡品,宋时与端砚与歙砚、洮河砚、红丝砚(另一说法为澄泥砚),并称“四大名砚”。后世端砚流传甚广,影响益深,逐渐被推上”诸砚之首“的位置。端砚石细腻温润,“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元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暖嫩而不滑”,发墨利笔,是上佳砚材。端砚石石品丰富,有石眼、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蕉叶白、青花、翡翠、火捺等石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坑仔岩端石海浪纹淌池砚:
端砚按砚石颜色可分为紫端、绿端、白端等,另有黑端的记载。端砚石主要颜色是紫红色,色泽古朴典雅,庄重大方。端砚石按坑口可分为老坑、坑仔岩(另称“岩仔坑”)、麻子坑、宋坑、梅花坑、半边山、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白线岩、有冻岩、蚌坑、龙岩、斧柯东(沙浦诸坑)、七星岩等,而其中以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出产石质最佳,称为“上三岩”。端石石质最好的,当首推老坑诸洞砚石,开采十分困难,苏轼《端砚铭》云:“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
2, 歙砚 歙砚(龙尾砚),产于古歙州(今安徽、江西一带),故名。歙砚种类较多,产地各异,其中以产自今江西婺源龙尾山的龙尾砚石质最优,最负盛名。 据宋代唐积《歙州砚谱》记载,龙尾砚石开采于唐代开元年间,距今已有近1200多年的历史了。唐开元二年,玄宗曾以龙尾山金星石所制“龙鳞月砚”,赐宰相张文蔚、杨涉等人。五代时,龙尾砚倍受南唐后主李昱推崇,据宋代阙名《砚谱》记载:“李后主留意笔札,所用澄心堂纸、李廷圭墨、龙尾石砚,三者为天下冠。”宋代歙砚发展达到顶峰,歙砚名声愈显,与端砚、洮河砚、红丝砚并称“四大名砚”。 龙尾砚石质坚润,发墨利笔,宋代欧阳修《砚谱》云:“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论其优劣,龙尾远出端溪上”。宋代蔡襄《咏徐虞部龙尾砚》诗云:”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龙尾砚采石坑口众多,有罗纹坑、金星坑、眉子坑、水舷坑、水蕨坑、桥头坑、叶九坑、碧里坑、紧足坑、溪头坑、外庄坑、驴坑、济源坑、罗纹里山坑、庄基坑(学校背)、柴林等。其中,罗纹坑、金星坑、眉子坑、水舷坑为龙尾砚石四大老坑,所产砚石最优。 歙砚欣赏:
3, 洮河砚 洮河绿石云纹砚: 洮河砚(洮砚),产于古洮州(今甘肃省卓尼、临潭一带)洮河流域,故名。 洮河砚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传唐代柳公权论砚:“余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而洮河砚石具体开采年代无从可考。宋时,洮河砚与端砚、歙砚、红丝砚并称“四大名砚”。 洮河石石质坚润细腻,颜色碧绿沉静,花纹绮丽奇妙,发墨而利笔,为上乘名贵砚材。宋代赵希鹄《洞天清禄集》云:“除端、歙二石外,惟洮 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宋代苏轼《鲁直所惠洮河石砚铭》:“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
洮河石以碧绿色为主,誉称“鸭头绿”,另有鹦鹉绿、柳叶青、蛾绿之说。宋代晁无咎《砚林集》:“洮河石贵双赵璧,汉水鸭头如此色。”宋代张文潜和山谷诗:“明窗试墨吐秀润,端溪歙州无此色。”宋代杨信相诗:“但见洮州琢蛾绿,焉用歙溪眉子为。”洮河石膘,以色泽金黄为主,亦是秀美可爱,历来为人所重,故有“洮砚贵如何,黄膘带绿波之说。”
4, 红丝砚 红丝砚(澄泥砚) 右文堂制红丝石椭圆砚 红丝砚,产于古青州,在今青州黑山和临朐老崖固一带。红丝砚因其主色为红,而有典型的丝状纹理而名。
红丝砚始于唐代中和年间,在唐时即负有盛名,一度被品评为诸砚之首。宋时,与端砚、歙砚、洮河砚并列四大名砚。西晋张华《博物志》:“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宋代唐询《砚录》:“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砚,人罕有识者。此石至灵,非它石可与较议,故列之于首焉。” 红丝石石质坚紧细密,其发墨性能却颇得争议。而“四大名砚”之说,并不虚妄,且不说红丝曾位居其首,只是与端、歙、洮河并列,就足以说明其发墨性能之优异。《砚录》作者唐询为宋代名臣、书法名家,精于砚之收藏,能在其收藏众多之砚中将红丝列于首位,也足以说明红丝发墨确有他砚所不能及之处。同时,唐询在《砚录》中也说明:“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砚,人罕有识者。”曾亲自组织开采红丝砚石,历时两年,大小砚石共获仅五十余方,后不可复采,也说明优异红丝难得,必须有严格挑选。另外据欧阳修《砚谱》记载:“红丝石砚者,君谟赠余,云此青州石也,得之唐彦猷。云须饮以水使足乃可用,不然渴燥,彦猷甚奇此砚,以为发墨不减端石。”这说明红丝石性质、用法独特,也就是唐询所说的“此石至灵”。宋代高似荪《砚笺》记载唐询《砚录》:“红丝石......文化致,声清越,墨膏浮泛,蒸濡如露,异于他石......红丝宜银匣,气泽蒸湿,墨色不干......红丝砚,须饮水乃发墨”。这些说法虽然都出自于唐询一人,但一是他是亲自用过,二是他精于砚道,三是他身份地位较高,所以他的话可信,能够说明红丝砚发墨性能确实不同于他砚,但用法得当会非常优异。 红丝的颜色艳丽,纹理变幻无穷,这点是没有质疑的。 《砚笺》引《砚录》之记述:“红丝石红黄相参,不甚深,理黄者丝红,理红者丝黄,其纹匀彻。”同时《砚笺》还记述了汪彦章的红丝砚铭:“餐霞道士赤肤肌,隐然脉络乱红丝;千龄不败坚且滋,谁其忍者断厥石。”对红丝砚纹理、质地进行的赞颂。 红丝石现今主要采石坑口位于青州黑山和临朐老崖固两地,两地相距二十公里,所产红丝石质纹色不同。黑山为唐代采石所在,而老坑已失,目前所产之石易需经过严格挑选方可得佳材。老崖固之地,清代已在其处开采红丝,所产红丝特点是纹理奇幻,变幻无穷,在当今奇石市场亦很受欢迎。
5, 澄泥砚 明·李杭之鳝鱼黄澄泥石螭凤纹淌池长方砚
澄泥砚为以澄泥之法所制陶砚,最初是取以澄泥工艺制作的古砖瓦为砚,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记载:“魏铜雀台遗址,人多发其古瓦,琢之为砚,甚工,而贮水数日不渗。世传云:昔人制此台,其瓦俾陶人澄泥以絺绤滤过,碎胡桃油方埏埴之,故与众瓦有异焉。”唐代,开始以直接以澄泥砚直接制作澄泥砚,唐代韩愈《瘗砚文》云:“(澄泥砚)土乎成质,陶乎成器,砚乎砚乎,与瓦砾异。”在“四大名砚”中的红丝砚无出产之后,澄泥砚补列为“四大名砚”之一。 澄泥砚制作地域广泛,多集中在黄河沿岸,据记述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均有制作。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云:“柳公权常论砚,言青州石未为第一,绛州者次之。宋代欧阳修《砚谱》云:“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澄泥砚的制作名家有宋代绛州的吕道人,所制澄泥砚被世人称为“吕砚”,十分珍贵难得,历代砚谱著录中多有记述。 澄泥砚制法复杂,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记述:“作澄泥砚法:以墐泥令入于水中,挼之,贮于瓮器内。然后别以一瓮贮清水,以夹布囊盛其泥而摆之,俟其至细,去清水,令其干,入黄丹团和溲如面。作一模如造茶者,以物击之,令至坚。以竹刀刻作砚之状,大小随意,微荫干。然后以刺刀子刻削如法,曝过,间空垛于地,厚以稻糠并黄牛粪搅之,而烧一伏时。然后入墨蜡贮米醋而蒸之五七度,含津益墨,亦足亚于石者。” 由于烧制温度不同,澄泥砚呈现出鳝鱼黄、虾头红、蟹壳青、玫瑰紫、绿豆沙等不同颜色。清代《砚小史》云:“澄泥之最上者为鳝鱼黄,黄质黑章名鳝鱼,黄者色若鳝鱼之背,又称鳝肚黄,较细腻发墨,用一匙之水,经旬不涸,一窿之墨,盛暑不干。”
点击右上角按钮可转发朋友或分享朋友圈 弘 扬 书 法 艺 术 , 传 承 国 学 精 髓 更多内容欢迎订阅【书法思考】学习平台 微信号:shufasik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