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砚的魅力

 醉吟墨斋 2014-08-30

    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不过,当年的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装饰,显得粗陋、简朴,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云:"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后来到了唐朝中叶,一天一老砚工路经端溪时,看见有两只仙鹤飞落溪水之中,久而不起,于是心生疑窦,张网捞捕,但捞起的却是一块石头!不过,这块石头十分奇异,上有裂缝,不时发出鹤鸣声响,老砚工顺着裂缝把奇石撬开,奇石竟一分为二,化作两只砚台,砚边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消息传开,砚工们纷纷仿制,或各展其艺,在砚台上雕以各种图案花纹。这大概就是端砚从实用品变为实用工艺品之始。



坑口如同出身


    端砚砚料的产地相对集中,皆产于今广东省肇庆市范围内。产地虽然集中,但坑口众多,花色纹理丰富,所以端砚的品质差别也非常大,鉴赏就非易事。


    那何为端砚砚料之精华呢?一般都是从以下三方面来衡量:首先,砚料是否有优越的发墨性;其次,砚料的质地纹理是否美观;再次,砚料的稀有程度如何。从鉴别步骤来说,可依次为看坑口、看质地、看石品。其中,坑口是砚料价值的基础,质地是价值的保障,石品则是拉开价值档次的依据。


    坑口即端砚材料出生地的不同石脉。同一石脉的石质一般有一定共性,石质的水准也比较统一。坑口如同端砚的出身,分不清坑口,欣赏或收藏端砚就如雾里看花。


    端砚坑口众多,主要分布在斧柯山、羚羊山、北岭山三大区域,而主要名坑又大多集中在斧柯山的紫云谷,其中老坑、麻子坑、坑仔岩并称端砚三大名坑,为端砚中的贵族。


    老坑开采历史悠久,精华者质如美玉,为端砚诸坑口之王。坑仔岩距老坑不远,与老坑石质有相近之处。麻子坑与二者有一定距离,开采于清乾隆年间,精华者质如寒冰,可为端砚诸坑口之后。


    在评判一方砚石的优劣时,既要搞清坑口,又不能一味迷信坑口。因为就算是同一个坑口的砚石,其品质也有很大不同。就拿三大名坑来说,好的坑仔岩远胜于差的老坑,而好的麻子坑甚至不逊上品老坑。所以断定坑口虽是鉴定端砚的基础,但能准确地评定端砚材料质地则是鉴定的重要保障。


评定质地有常有变


    评定端砚材料质地有常有变,既有硬性条件又有弹性条件。其中,硬性条件有三:


    第一,是否为石肉。端石的矿体结构有顶板、石肉、底板之分。顶板、底板的石质比石肉普遍较粗,花色诡异,正规制砚一般需要将之切去不用。石肉为紧靠底板的部分,为端石之精华所在,三大名坑的石肉一般来说宽不过一掌,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六十厘米。


    第二,是否为正材。端砚砚石一般是板岩和页岩,又以页岩居多。板岩好比年糕,没有正材、侧材之分,可随意裁切。页岩好比千层糕,以之正面为砚堂称为正材,以侧面做砚堂称为侧材。一般来说……


更多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回复:“LS”能进入历史回顾,文章按发布时间顺序排列。

回复:“99”能进入【古玩物品知识鉴定】。



    各位藏友大家好,感谢您对盛世收藏的支持!为了更好的为您服务,盛世收藏自定义菜单服务已为您开启!您将看到我们为您精选的每周热点以及最新活动,掌握我们的最新动态……

    另我们推出“爱陶瓷”“爱玉器”“爱文玩”专一公众账号,帮助各位藏友增长知识,您可以将您想了解的知识回复给相关账户,我们会经过整理之后反馈给您,方便您的查找与阅读!再次感谢您一直以来对盛世收藏的支持,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