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抵制日货”的新闻,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爱国人士”们明明喊出的是“抵制日货”的口号,但中招最多的基本只有日系汽车。其他日本产品或多或少都有“漏网之鱼”,但日系品牌汽车一个不漏,几乎全都被砸过。我曾经一度都产生了“抵制日货”和“抵制日本车”是同一概念的错觉,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说到汽车行业,很容易就会让人联想到军工业。在许多人眼里,造汽车的稍微换个姿势就可以造坦克和造飞机。比如奔驰和保时捷,这些我们熟知的汽车厂商都曾为纳粹德国的坦克工业提供过大量的技术支持。日本最著名的军工企业非三菱重工莫属了,一看到三菱汽车就让人联想到日本的军工业,简称“日军”,自然让人会有吐吐口水、咬咬牙的冲动。所以,众多日本产品里,汽车容易被抓出来当典型。 其二,汽车是大件商品,是日本经济重要支柱。在很多人印象中,日系车利润高,销量大(至少曾经是这样的),从而推断出日系车在中国百姓身上牟取了暴利,使得国内资金大量外流,进而担心这些利润会成为日本军备资金来源,从内心中深处产生一种恐慌感,害怕自己无意做了为虎作伥的事。 其三,集体“犯错”不是错。与汽车一样,日本人造相机的技术那是相当了得,但几乎没听说过有谁砸日本相机的。即便身处砸车现场,日本相机们也能从容而立,在拍摄下同胞的惨状后随主人扬长而去。我想,这是因为人人都在用日本相机,至少绝大多数人都在用,所以大家形成一种默契,相互默认了这种日货的“合法性”。 其四,汽车的曝光率最高。手机、CD播放器以及PS游戏机等产品都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遇到危机时刻,要么可以揣包里,要么本来就搁家里,别人一般看不到,所以也容易被“爱国人士”忽略。日系车就不同了,每天满大街跑,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万一运气不好正赶上反日大游行,开出来还和“爱国人士”抢机动车道,不砸你砸谁? 其实我很理解“爱国人士”,很多人对同处于一个生活范围中的其他人总会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这出自对稀缺资源守护的本能。上小学时在一块儿打架的往往都是同桌;阿拉伯人最恨的一定是犹太人;巴基斯坦人对印度人也不待见;中国人会喜欢日本人吗?不大可能。 我们都知道日本岛民的危机意识很强烈(这是日本人蓄意侵华的重要原因),其实,经过这么多年“计生委”成功的教育,我们中国人也同样具有了很强烈的危机意识。我们再也不会到处宣传中国的地大物博,而是时刻提醒自己生活在一个人均资源占有率很低的国家。所以在无形中,我们的内心深处也会产生一点“攻击性”,这种“攻击性”不一定会每天都表现出来,但很容易被“唤醒”。怎么个“唤醒”法呢?看看《南京,南京》或者《金陵十三钗》这类的电影立马就有效果。至于“唤醒”这种攻击型好或不好,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正我是觉得不太好,一是伤肝伤脾,二是容易被利益集团利用。所以,我们在爱国的同时,如果能多了解一下自己,多从一些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或许就不会那么冲动了。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我只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不夹杂任何民族情绪。希望准备骂街的朋友们最好还是把口水咽回去,那玩意儿可以拿来润喉,口干舌燥毕竟对身体不好,希望大家注意身体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