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是我十几年前写的一篇经济学和伦理学案例。 我以往对牛郎没有把他的神牛当作致富的工具而遗憾,现在不仅不遗憾,反而对牛郎的决策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我原来认为,仅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判断,牛郎把他的神牛栓在家里没有牵出去赚钱,确实浪费了资源。现在我觉得这恰恰反映了我对经济学的无知。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之前,就出版过与《国富论》齐名的书《道德情操论》,这两本书分别论述了人的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据说亚当·斯密在去世前主张烧掉全部的《国富论》,只留下《道德情操论》,因为他担心人们看了《国富论》而陷入物质欲望里不能自拔。 所以我认为,牛郎是一个注重精神享受的人,尽管他没有看过《道德情操论》。当他看到他的牛会说话以后,压根就没有朝市场方面想,他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头神牛!既然是神,理应顶礼膜拜,哪里有用神当作圈钱的工具呢?想起如今寺庙里烟雾袅袅,敬一炷香还要收钱,显然是对神的亵渎,一味钻到钱孔里去了。 人家牛郎的物质生活条件或许的确是差了一点,但我们没有证据证明牛郎的幸福指数一定很低。相反,我们还可以类比联想一下,要是我们现在某个人拥有一件宝贝,虽然他并没有拿宝贝去换钱,但我想他一定不会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就拿牛郎来说,那头神牛就是他的希望,谁说他的幸福指数低呢? 09年的清明节快到了,我们完全可以联想到这样一幅画面: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牛郎遥指杏花村 多么的悠闲!多么的和谐!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也不过如此,腾格尔的“天堂”也不过如此,尤其腾格尔在舞台上唱到“我爱你,我的家”时,那种发羊癫疯的样子看上去很不自然。人家牛郎遥指杏花村时那种从容与自然我认为只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才能与之媲美。 我们老家岳阳有一句俗话:“运气来了,门板都挡不住!”牛郎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运气不可避免地来了,并且是桃花运。 且说织女天天在天宫里无聊,听说如今的农家乐很好玩,于是趁着假日,邀了一帮姐妹们到牛郎家附近的农家乐泡温泉。你想想,如今的旅游业方兴未艾,导游们为了把游客身上的银子掏出来,都千方百计地介绍本地的旅游资源,所以,牛郎的神牛自然在被介绍之列。 织女经导游的介绍,很奇怪,一般只有天宫里才有宝物,怎么凡间也有宝物了?于是决定去看一看神牛。在去之前,织女想,牛郎既然有宝物,应该住着别墅开着高档小车吧。 可是一见面,完全不是织女想象的那样,牛郎不仅穿着朴素,而且吃的全部是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蔬菜,这一点织女或许可以理解,有钱人不一定要吃山珍海味。织女不可理解的是,牛郎竟然和牛住在牛棚里,这哪像一个有宝物的人嘛? 织女更加奇怪了,问:“阿牛哥,你既然有一头神牛,为什么不牵着神牛出去表演赚些钱修一栋房子啊?你住的地方也太不像话了。” 牛郎回答:“神是用来敬着的,不是用来赚钱的!” 织女被深深地震撼了,没有想到牛郎如此有学问!织女当时正处于困惑的年龄,于是带着困惑问:“阿牛哥,既然神是用来敬的,那老婆呢?” 牛郎回答:“老婆是用来心痛的,不是用来洗衣、做饭、拖地板的!更不是用来打骂的!” “天啦!”织女在心里感叹,“我寻寻觅觅,觅觅寻寻,要找一个好男人,没想到得来全不费工夫。” 就这样,织女决定不回天上了,她要和阿牛哥一辈子白头偕老。 那些编写民间传说的文人骚客一定是在意/淫!一定是在愚人节的时候要愚弄老百姓一把。他们编写的牛郎织女相爱是因为牛郎偷看了织女洗澡,又把织女的衣服收藏在一边,弄得织女呆在温泉里不敢出来,正在尴尬时,牛郎把衣服送上去,就这样接近了织女,两人一见钟情,就相爱了。 这种传说肯定很荒谬,既低估了老百姓的智商,又显得牛郎太没有道德情操。不信就做一下抽样调查,看哪个女孩子对一个喜欢偷看女孩洗澡的变态男人动心?我原先教书的学校有一段时间女同事经常掉内衣,弄得女同事们人心惶惶,都不敢把内衣晾在走廊上,更别说对收藏女人内衣的男人有好感了。所以,要是织女知道是牛郎收藏了她的衣服,见到牛郎肯定像见到瘟神一般,更别说爱上牛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