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14年4月高三调考 ——蕲春县实验高中学生优秀习作选评 编辑:陈慧 修订:凌勐 审稿:沈冬兰
习作1 养就心中的一段春(54分) 三(3)王怡丹 阿诺施瓦辛格说:“每一颗种子里都会有一颗大树,褪掉外壳,就会有怒放的生命。” 在风雨的洗礼下,种子会饱受艰辛,当初嫩的芽儿透过土壤迎接晨曦的美丽时,也许它会被无情的风雨冲刷折命。生命如此脆弱,我们怎能不珍惜?人生定要经历百折,我们怎能弯腰屈膝?何不养就心中一段春? 养就心中一段春,实现心中最强梦。 如今大家都熟知的刘伟,一位失去双手的年轻人,自信地站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用一双脚弹奏美妙的乐曲,感动了很多人,被誉为“无臂钢琴师”。当命运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在他遭遇这般磨难时,怎么受尽他人的嘲笑,怎么受尽他人的怜悯?尽管现实残酷难熬,但他没有选择放弃,他一直坚守执念,拥抱希望的阳光,造就他成功路的艰难轨迹。16岁学习打字,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用手弹琴的专业7级水平,23岁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他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他养就了心中一段春,实现了心中最强梦,面对他人的冷眼甚至嘲笑,他也能放下滋扰,坚强地做到。 刘伟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人生需要精彩地活着,不怕他人嘲笑,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养就心中一段春,成就人生最高峰。 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却经常给病人垫医药费。在她人看来年龄已高,做这种活是坚持不下来的,可她却不容置疑,坚持坐诊。她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作第一个病人来对待。”直至今日,她还在坚持着顽强的职业心态为病人解决困难,即便耳朵不灵活了,她会叫学生帮她解释。她有着难得的心性和胸怀,养就心中一段春,成就了人生最高峰。 胡佩兰的事迹告诉我们,年龄不是人生的绊脚石,只要心无旁骛,就会创造奇迹。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种子,只要心胸宽广,勇敢坚持,就会拥有一片绿色,还会拥有整个春天。 让我们自逐明媚,养就心中一段春吧!
习作2 养就心中一段春(52分) 三(7)方襄 古人云:春,万物之始也。美好亦明媚。是的,春天是美好的,倘若人的心中能装下一段春,怡情养性,心自然阔也。就像材料中写对联之人养就一段春,自逐明媚,自然是一位心胸开阔之人。所以,我认为,养就心中一段春,不骄不躁,人才会明媚,心胸才会开阔。 人之于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倘若你因一些小事而为此伤神伤心,你就不会发现宽容之花的美好。 养就心中的一段春,是宽以待人的博大胸怀。 镜头一:文字先锋——莫言,宽容仁者的标杆。 做客央视“开讲啦”的莫言,与物理学家杨振宇教授和文史学者马越三人(队)对话,在这一场有趣的科学与文学的对话中。渐渐的杨振宇教授和马越都来提问莫言,无论谁来问,无论问题多么尖锐。莫言始终微笑的回答,机智又不失幽默。莫言养就心中一段春,不骄不躁,宽容他人的无心之词,始终静坐微笑。正是因为莫言的宽容他人,如春天般明媚的心胸,他的为人才更令人钦佩。 泰戈尔说:“假如你为失去太阳而落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是的,失去的不可挽回,何不养就心中一段春,心胸开阔些,凡事风轻云淡。 养就心中一段春,是春暖花开般开阔的心境。 镜头二:退让之美——张英,退一步海阔天空。 古时候,张英在朝中做官。家母与隔壁邻居因三尺墙角之地而发生口角。家母气急立即捎信与杨万里,杨万里看罢之后立即提笔,小小墙角让它三尺又何妨。家母收到信后立即将这三尺墙角让给了邻居,邻居看了信后又不好意思,遂将三尺之地改为了一片篱墙,种上鲜花。香远益清,邻里和睦。正是因为,杨万里养就心中一段春,将口角之事看淡,才和邻居和睦相处,从而人与人关系更加和谐亲密。 冰心说:“繁星,春水,就是人最好的心性。养就心中的一段春,是让他人改变的美德。 养就心中的一段春,感知生命的美好,感化他人的美德。 镜头三:将相和——德行之人才会受人尊重。 因为蔺相如原谅廉颇的小心性,不与廉颇争列,而为国家利益着想。才会令廉颇感动,知错就改,肉坦负荆,才有了将相和的美谈。正因为相如的美好德行,不与他人斤斤计较,养就心中的一段春,才是廉颇感动,“将相和”成为美谈。 养就心中的一段春,心胸宽阔,明媚,你就会拥有云淡风轻、如春的生活。
习作3 养就心中一段春(52分) 三(9)陈丹 世间万物之多,而成大器者少,或高傲,或急躁,或迷茫,终究不得养就心中一段春。养就心中一段春,方能放下浮躁,迎来春之美好。 远世俗,享宁静,成就心中之春。 陶渊明,这位被世人所称赞的山水诗人,他不为世俗所迷惑头脑,他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一段春中。悠闲自得,心情如水,拥有为世人所羡慕的情操。远离官场,享田园之风光,最终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佳作。因为他懂得,即使“受尽天下百官气”也得“养就心中一段春”,让他成为中国永不消散的“春”。 养就心中一段春,方能不与世俗所争。 避长短,守自我,成就心中之春。 方洁,这位用小小双手撑起一片天的伟大女性。她一生靠捡垃圾为生,成就了两位女儿的大学梦。街坊邻居骂她害死了她的丈夫,阻断了女儿们前往幸福的道路,但她从未与她们有过争执,而是微微一笑。无论别人如何欺她辱她,她都始终坚持养就内心一段春,她坚信终有一天会迎来生活的春天。当女儿们拿着大学通知书回家时,她笑了,笑得那样甜蜜。养就心中一段春,最终,她成为社区里的“最美妈妈”。 养就心中一段春,方能走出阴霾,迎来彩虹。 迎刀刃,至成功,成就心中之春。 爱因斯坦,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从小就喜欢研究一些东西,但却从未得到人们的认同。无论别人如何削他自尊,如何讥讽他,他都没有记挂在心,反而笑着给自己打气。他懂得养就心中一段春,最终赢得了昔日讥讽他的那些人的称赞,并成为物理学史上千古不变的传说。 养就心中一段春,方能使你走向成功。 腊梅养就心中一段春,成为风雪中的女神;蜗牛养就心中一段春,成为了带着房子旅行的第一“人”。相反,项羽不懂得养就心中一段春,最终大败而归,自我了断;张海迪养就了心中一段春,笑对逆境,终成著名作家。小事物,大追求。拥有好的心性和胸怀才能让你心中之春永存。 懂忍让,懂包容,懂自导,方能养就心中一段春。
习作4 养就心中一段春(51分) 三(5)周彩林 夜明星稀时,是谁在斟酒抒斗志?枯灯漏室中,是谁在愤笔唤醒众人?历史长河中,是谁在执着旧日时光?他们是历代的文人志士,迁客骚人,他们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心中一段春。 三分剑气,七分月光,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李白一生动荡,少时负盛名,后经人推荐进入翰林,却遭人排挤,屡次被贬,“高龄”时甚至被贬夜郎,却写成“我寄愁心于明日,随风直到夜郎西”。即便这般,仍没能减去李白的雄心斗志,他想入军,想赴沙场作战,为之数次努力。 后人铭记李白不都是因为他才华横溢,更多的是他能养就心中的一段春。或许伟人注定一生颠簸、动荡,饱经世事冷眼;而之所以成为伟人,正是由于他们历百事而志不变,心不改,气长存。 另一位大诗人同样让人敬畏。苏轼深受欧阳修赏识,名气很大,作诗被人诬陷,遭被贬,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这般重大的人生转折体现在苏轼身上,则表现为他的更加坚毅和乐观。哪怕被贬黄州时,还能自制东坡肉,赏风景。这般气魄实在令人赞叹。 苏轼之伟大在于受尽百官气,仍能心阔豁达,自逐明媚,仍然“拣尽寒枝不敢栖,寂寞沙洲冷”,仍能“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尽揽世间尘嚣,还自寻阔大,养就一段春。 一个民族的开始总是由强者骑着骠马,别着宝剑从关口攻入,而一个民资的觉醒总是由于手缚鸡之力的人在殊死奋斗。 鲁迅意识到中国民众尚未清醒时,毅然弃医从文。从此以笔刺破敌人的胸膛,揭开敌人的阴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干为孺子牛“,他为革命行走呐喊,他“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终于唤醒了迷茫中的百姓。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却仍保持革命的热血壮志,养就心中一段春,呐喊半生,彷徨一世,看到了中华民族终于崛起的雄姿,迎来了春天。 历史长河中,踽踽前行,屈原九死其犹未悔,玉国维悍卫民族尊严,这些文人无不是经世事多变,养就了心中一段春。 怀有博大的胸怀,坚定的信念,受尽百官气,仍能自寻阔大,自逐明媚,方可养就一段春。
习作5 养就心中一段春(51分) 三(8)叶如蝶 鹏将徙于南冥时,有蜩与学鸣笑之。人生在世,无人能平顺一生,不受半份气。受气之后,心胸狭隘之人,郁郁心中有结,而心胸开阔之人必不将之置于心上,因而养就心中一段春。 养就心中一段春,何不学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玄宗时,李白洒脱不羁的性子,被赐金放还。常人遇此,则痛哭流涕,郁郁而终,而李白却是仰天长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尽心中对权贵的不满,转向游走江湖。他的满腹诗书才华不被赏识,索性抛却尘杂,四处游走,且行且吟。李白的洒脱,视功名钱财如无物,自是养就心中一段春。 同为唐时的诗人,而诗鬼李贺却在壮年之时郁郁而终。他也有才华,也是学富五年,博古通今。李贺的心中也想考取功名,位极人臣。可是他的父亲名“晋”,李贺要避讳,不能中进士,自然终生无法参加科举,他心中的愤懑、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导致他心中郁结,而郁郁不得善终。这是李贺的悲哀,若是他能撇开心胸,养就心中一段春,诗坛上属于他的明星将会更加耀眼。 养就心中一段春,才女们何不自逐明媚。 抗日前期的上海尚处在一片宁静之中,没有沾上战火的尘嚣,林徽因在她的家中办沙龙,邀请了上海各界的名媛才女,却独独落下了冰心。沙龙办得热闹非凡,而心中郁结的冰心提笔写诗一首《我们太太的客行》投与报上,诗文见报,句句尽是讽刺林徽因的沙龙宴会。究其原因,自是因为沙龙里没有邀请她,一代才女,竟也如此心胸狭隘。而林徽因也不甘示弱,回家探亲后提着两罐家乡特产的老陈醋,亲自去冰心家拜访,两人闹得不欢而散,从此自是不相往来。 我不禁失笑,两个都是民国的才女,出身书香世家,竟因此等小事而为才女之名添上几笔不和谐的色彩。若是她们都能抛开心中的妒忌与小气,敞开心扉,心胸开阔地看待世界,便不会因此闹红了脸,便能养就心中一段春,自逐明媚。 养就心中一段春,需要你心胸开阔,用友善的目光看待他人,不随意诽谤。养就心中一段春,自行寻找一片更阳光明媚的天空。
本期优秀作文作者: 三(5)田胜男(51分)田彬彬(51分) 三(6)孙晓凤(51分)三(17)刘双记(50分)
编后语: 四月份的调考已落下帷幕,几家欢喜几家愁。面对几张试卷和一堆数字,我们作何反应?是喜上眉梢,踌躇满志;还是以泪洗面,痛定思痛;抑或无动于衷,故作淡定?作文大概最能见出端倪,体现高考备考的艺术和境界了。 (一)湖北作文的考查风格 本次调考,作文的考查采用的是“材料+命题”的形式,这是别有深意的。我们不妨简要回顾一下湖北卷近些年来的作文试题:2007年开始出现新材料作文,当年使用了一段关于“母语”的材料,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2008年考的是命题作文“举手投足之间”,形式是“材料+提示语+命题”;2009年出了一道半命题作文“站在 的门口”;2010年再次出现新材料作文,材料可概括为“幻想推动现实”,考生自主命题;2011年回归传统,考的是裸题作文“旧书”(只有题目,没有材料和提示语);2012年再考新材料作文,材料取自课堂实录,其实质是“生活中的变于不变”,同样要求考生自己命题;2013年还是新材料作文,把生活中“方和圆”的现象与中国文化中的“方圆”融为一体,要求考生理解领悟,自拟题目作文。 稍加揣摩,会发现一些“作文中的作文”,或许对我们的作文备考有些启发:一是作文考查形式富于变化,不会一成不变;二是生活气息浓郁,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思考人生;三是文化底蕴丰厚,彰显文章背后的文化;四是重视思辨意识,强调思维深度。 (二)命题作文的写作要领 命题作文历久弥新,值得拥有。从高考试题来看,大致有三种类型: ①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如2010年湖南卷的“早”,重庆卷的“难题”,北京卷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2011年湖北卷的“旧书”等。 ②材料式命题作文。即“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2010 年广东卷的“与你为邻”,在题目前就有一段引导性的材料:“‘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引导考生思考“你”的实质,以及“相邻”的关系,帮助考生准确立意。 ③半命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考生有较大的自主权,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补出相关内容。如 2009年福建卷的作文题“这也是一种 ”,湖北卷的作文题“站在 的门口”。 所谓“意在笔先”,命题作文的审题构思是有章可循的。以下方法不妨一试: 1. 探究法。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的表达外,还有一种比喻或者象征意味,写作时须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这就是寓意类命题作文的特点,作文题多为具体的事物,其寓意具有开放性。这就要求我们去捕捉自己最熟悉、理解最深的一点作文,否则,写出来的文章就难以文情并茂。即使你的作文从题目的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表现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作品的主题得到开掘。如作文题“收藏阳光”,“阳光”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阳光,也可以理解为帮助个人成长、进步的某种动力、希望、信心和关爱等。显然,这道作文题注重考查的是“阳光”的引申义,同时,要注意“收藏”一词,明白不仅仅是感受“阳光”,还要将“阳光”珍藏心底。 2.增补法。对于一些比较宽泛、让人摸不着边际的题目可以采用“增补法”来构思。即在理解题目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 明确范围、 方便入题的目的。 如 “旧书” 表达重心在 “旧”, 可采用:①题前增补法。如“难以割舍的旧书”,叙写一段书缘故事,抒发珍爱旧书的情愫。②题后增补法。如“旧书引出新思考”,以旧论新,表达对传承与创新的认识。 3.抓“心”法。所谓“心”,是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动宾结构的文题要立足宾语,落点在动词上,如“踮起脚尖”;偏正结构的文题,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能使文章的立意准确深刻,如“诗意地生活”。主谓结构的文题应放在主语和谓语上,如“这世界需要你”。 4.追问法。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此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最终使中心论点严密而深入。如 2011 年高考四川卷的“总有一种期待”,“期待”是中心词,考生可用 “追问法”来构思成文:“期待”什么?写自身的期待:梦想变为现实,生活质量提升等;写他人的期待:父母期待孩子健康成长,老师期待学生早日成才等。为什么会“总有一种期待”?因为环境在改变,时代在发展,要求在提高,现实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等等。怎样实现这种期待?一问一答之间,文章立意得到显现。 5.虚实法。有些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只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很难找到突破口。这时,我们要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实实在在的形象来构思作文。还有些题目亦实亦虚,往往写虚更佳。如2010 年高考广东卷的“与你为邻”,提示语中对命题“与你为邻”进行了简要的解读与提示,考生可以写怎样与选择的对象为邻,或者写应该与什么样的对象为邻等。而选择的“你”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可以写实的“邻”,也可以写虚的“邻”,在“有形”或“无形”中选定一个记叙、议论或抒情的对象。 6.思辨法。即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我们在分析、研究问题时,既要看到它这一个方面,也要看到它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也要看到反面。以 2008 年高考江苏卷的“好奇心”为例:我们在分析时,就既要看到“好奇心”的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好奇心”消极的一面。如:因为好奇心,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是“好奇心”积极的一面——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好奇心让鲁迅笔下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这是“好奇心”消极的一面——促使人习惯围观,甚至酿成人性冷漠的悲剧。综合考虑,我们可以得出立意:好奇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我们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这次黄冈市4月份调考作文试题,综合了作文样式和立意构思等方面的考虑。我认为,作文备考中有意让考生“怀怀旧”或者“尝尝鲜”是很有必要的,多一些不同的见识和体验,才叫有备无患,不至于到了高考考场乱了方寸,大叫“太囧”,憋不出话来。 “材料+命题”的作文写作,核心在题目,材料或为题目创设情境,或为题目铺垫张本,或暗示写作方向。写作时大可不必拘泥于材料本身,应以此为触发点,认真审题,激活思维。本次作文的材料倒是有了一个暗示,其主要意图是降低考场作文审题立意的门槛。考生就“心性”和“心胸”来做文章,自然无可厚非。但倘若发于此,而止于此,都去谈宽广的胸怀和大度的胸襟,你的文章可能就会陷入死胡同,难以提升到更高水准。其实,“养就心中一段春”这个题目是很有嚼头,很值得玩味的一个题目。不仅李鸿章颇有感慨,你我都应感慨良深。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是与烦恼一起成长,你有当官进爵的窝囊,我有读书考试的苦闷,他有求职加薪的憋屈……可生活还得继续,如何面对人生的阴晴圆缺和风风雨雨,怎样培育自己积极、阳光、豁达、强大的内心?作文应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三)优秀作文的阅读感悟 本学期3、4月份的调考都采用了网上阅卷,大大提高了评卷的客观性和可比较性。其中,作文一律实行“二改三评”制(同一篇作文两人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分,分差超过8分自动进入三评),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客观公正的,好的作文不会逃过两个人的眼睛。我们将这次考试50分以上的作文进行了仔细的阅读分析,现将这些作文的高分理由总结如下,希望能给苦闷于作文瓶颈而无法突破的高三学子一些触动和启示。 1、立意明确。考场作文最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表达什么,抒写什么,要清楚明了。尤其是议论性文章,最好在文章的开头段落就给读者(阅卷老师)一个明确的信号。 2、思路清晰。思路不仅是你的思维轨迹,同时也会影响读者(阅卷老师)的阅读心理。我们常说“叙——议——联——结”的展开模式、分论点结构主体段落的布局方式都是考场作文的常用方法。王怡丹、方襄、叶如蝶等同学的作文无不如此。 3、材料丰富。“言之无物,行之不远。”作文的厚重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素材的选择和使用。同学们可按我们近期进行的作文提纲训练的要求选材组材(材料来源要体现多维原则,有课本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正面的,有方面的)。 4、文笔优美。我常说,文章姓“文”。一个高三学生的作文要“秀”出你的学识修养和才情才气,不可不锤炼语言。看看以上这些同学的作文,尤其是周彩林的作文,大家觉得如何? 5、新颖独到。平常的作文,老师很少谈到这一点,原因大概是担心大家“偷鸡不成蚀把米”,本想写出新意,结果落得个扣题不紧和“四不像”。其实,新颖独到不要只想着形式上的创新,完全可以另辟蹊径,在素材的鲜活上动动脑筋。叶如蝶作文中引述的林徽因和冰心老人的故事让人眼前一亮,王怡丹的54分作文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开头的新颖素材的使用。 6、卷面养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考场作文的扫描是一次美与丑的同步放大,恰如一位妙龄女子,她的姣好面容和雀斑痘痘都会在电脑的屏幕上一览无余。工整的书写,干净的卷面,会使疲惫不堪的阅卷老师神清气爽,慷慨给分;相反,书写潦草,一塌糊涂的卷面,就算内容饱满,文采斐然,也会让人顿生烦躁,提不起半点兴致。这个,你懂的。 最后,有两点感受跟大家分享。就我个人而言,以下两种现象,我是比较排斥和反感的:一是作文材料的来源过于集中和扎堆现象,比如,有些同学的作文中全是历史人物,让人觉得毫无生气;有些全是残疾人,让人看着难受;有些全是感动中国人物,让人感觉特别矫情。二是“文中无我”现象,这类作文极为普遍,看似洋洋洒洒,旁征博引,其实是在四平八稳地“做”文章,很八股,难以真正打动读者。作文的本真在于抒写内心,表达感悟。希望同学们在后段有限的时间内,在广泛涉猎,增强积累的同时,让自己丰富的内心得到丰富的表达;在准确、深刻审题立意的基础上,更多地联系自身,融入个性的体验和思考,使我们的作文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凌勐 4月24日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