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综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观察 女性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无排卵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因素,占女性不孕症25%~30%。西医治疗无排卵的方法多,疗效快,诱发排卵率达80%左右,但妊娠率约40%,每个诱发排卵周期妊娠率达20%~30%。2002年3月一2005年1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无排卵型不孕症45例,收效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45例均符合《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中有关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诊断标准。其中原发性不孕症18例,继发性不孕症27例;其中月经量少于正常者22例,月经颜色异常、有不同程度瘀黑或瘀黯者28例,月经先期10例,月经后期15例,有痛经史11例,闭经9例;年龄25~38岁,平均31.5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1年。所有患者均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通液检查,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连续记录3个月以上基础体温呈单相,经过3个月B超卵泡监测证实双侧卵巢无成熟卵泡生成-并排除其它原因导致的不孕,且配偶性功能良好,精液化验等检查无异常发现。 2.治疗方法 2.1西药诱发排卵 月经不调、闭经者予雌、孕激素行人工周期治疗。无卵泡或卵泡发育不良者于月经周期第5天口服克罗米酚50mg,每日1次,连服5dI并于月经周期第10天起B超监测卵泡发育,每日1次。当卵泡发育直径达1.8~2.0 cm时,一次性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u,待成熟卵泡排出后,隔日肌注1次HCG 5000 u,连续3次,同时指导性生活。如仍未排卵,克罗米酚可增至100mg,每日1次,连服5d,连用3个月经周期。 2.2中药周期疗法 按照卵巢周期性变化规律,采用“补肾一活血化瘀一补肾一活血调经”周期性治疗。 上述中药可连用3~6个月经周期,必要时可服用1年。确认早孕后立即停用。 3.疗效标准 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治疗1年内妊娠:有效:虽未妊娠,但B超监测有成熟卵泡排出,伴随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辅助检查结果有改善;无效:B超监测无成熟卵泡排出,伴随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辅助检查结果无改善。4结果 45例患者中基础体温呈双相、B超监测恢复排卵功能者36例,占80%,其中妊娠30例,占66.7%,治疗最短3个月,最长1年;治疗无效者6例,终止治疗者3例,占20%。 5.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是由于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性腺轴功能失调引起的内分泌紊乱,任何一个环节的功能失调或发生器质性病变都可以造成排卵障碍。因此,促排卵是治疗该病的首要目的。克罗米酚为临床上首选的诱发排卵药物,但因其具有抗雌激素与微弱雌激素的双重活性作用,使宫颈黏液变稠及子宫内膜变薄,不利于精子通过和受精卵着床因而影响受孕率,且单独应用易引起黄体功能不全和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等合并症。 中医学认为,女性生殖系统的调节以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的平衡协调为枢纽。肾主生殖,肾阴是卵子发育的物质基础。肾阳是卵子生长的动力。肾气盛,天癸至,冲任通盛,则月经如期,孕育正常。因此,中医治疗无排卵型不孕症第一需要滋肾阴促进卵泡发育,奠定成熟卵子的受孕基础:第二,通过活血化瘀促进排卵。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是根据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按卵泡发育期、排卵期、黄体期、月经期4个阶段采用“补肾一活血化瘀一补肾一活血调经”周期性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补肾中药具有内分泌激素样作用,能够促使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得以改善,在补肾的基础上加活血药又可改善循环,增加卵巢血流量,从而诱发排卵及促黄体发育。 中医辨证论治从整体观念出发,调整肾阴、肾阳间平衡,促进肾功能,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气血充沛,脏腑功能协调,在协调全身正常生理功能后逐渐恢复性腺轴,从而调整内分泌促进卵泡成熟,恢复排卵,达到治疗的目的,并避免了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的高排卵率、低受孕率及一些合并症的出现。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有利于子宫内膜的生长,提高排卵率及受孕率,减少不良反应。这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既可收到近期明显效果,妊娠率达66.7%,明显高于单用西药,又可使其疗效巩固,不失为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的有效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