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与创新——时代新课题:我要学习2

 冬雪里的梅 2014-09-06
学习与创新——时代新课题:我要学习2 

  新的时代需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学习。  

  这是因为,在新的时代里,知识的作用更加突出和更加重要。

    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说:“我们正在走出产业行业而进入思想行业”。如何才能有效管理“思想行业”呢?不少人并没有作好应有的准备。比如说,到目前为止的传统的财会体系还不能计算和标定最重要的资源--智力与知识资本。而知识资本、智力资本以及客户名单、客户地址、校名、企业名、商标、执照等无形资本,如何才能加以科学量化并成为财务领域内的重要监控要素和统计数据,至今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效地克服由于准备不足而造成的困境,促进知识经济的快步发展。  

  这是因为,在新的时代里,知识更新的规模和速度空前加剧。

    科学理论知识从发现到研究,并开发出应用性成果的周期,也正在缩短。20世纪下半叶,这个周期缩短为5或1年。面对这种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而知识更新的规模和速度,又空前加剧了咄咄逼人的形势。除了加强学习,别无其他出路。  

  这是因为,在新的时代里,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面临许多重大转折。

    比如说,我们再也不能仅仅对世界和事物作线性的静态的认识,而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充分考虑到变化和发展。美国著名的创新战略研究专家戴布拉?艾米顿在其《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一书中就明确地指出:“融合共生是当今的趋势”。在很长时间里,对于两极对立的事物,我们往往习惯于“二者取一,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但是,现在却更需要我们善于实现对立两极之间的互补。实现这一系列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重大转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学习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新的时代需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创新。  

  首先,知识经济需要创新。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或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断生产新知识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驱动力”。据调查,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就是5000家软件公司。这就是新知识的生产直接推动了经济发展的一个极好证明。新知识的生产过程就是创新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新知识,因而也就没有了知识经济。  

  知识使用的本质,在于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推动经济的发展。为了使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就需要设想知识转化的具体途径,构造知识转化的操作步骤,等等。这一切,都需要人们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如果说知识的生产是一次创新,那么新知识的最初使用则是二次创新,而新知识的反复多次使用并产生新的效果,就是三次创新、四次创新……所以,知识经济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人们在生产知识和使用知识中的创新能力。  

  其次,改革发展需要创新。   

  进入新的千年,一切都加速变化,人们不熟悉的东西正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比如说,在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时代,人们认为,只要有了资本,有了机械力等动力工具,又有了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就能发展,获得财富。现在,情况却在发生改变,人们要把创造和运用知识放在首位。总之,只有坚持创新,才能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升华。

    可以说学习与创新同等重要。没有学习就不会有创新,不想创新学习就没有方向。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全世界每时每刻都有新的发明创造出现,如果不努力学习已有的科学知识,不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片面地强调创新,那就是闭门造车,或者是象一个军队的指挥官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就去指挥部队打仗,完全陷入盲目性之中。

    从创新的不同角度看可分为两种创新,一种是横向比较的创新,一种是纵向比较的创新。前者是与周围比,在世界最高水平基础上创新,是绝对意义上的创新,后者是与自己比,在自身现有水平基础上的提高,是相对意义上的创新。绝对创新是一种纯开拓性的工作,完全依靠人的灵感,靠知识的广博,靠知识的融会贯通,但也离不开对已有最新知识的了解。而相对创新则可以有多种途径,既可以完全依靠灵感,靠广博的知识和融会贯通,也可以采取拿来主义,通过学习别人已有的知识和成果,达到提高自己的创新目的。这两种创新前者可称之为原创型创新,后者可称之为学习型创新。显然,学习型创新是最聪明、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创新方式。但是,学习型创新是需要条件的,即要有可供学习的目标。提倡创新应根据不同国情采取不同的创新方式,发达国家应以原创型创新为主,发展中国家则应以学习型创新为主。但不论哪种创新,都要已了解和掌握专业内最新科技知识为前提。

从创新的内容看也可分为两种创新,一种是内涵的创新,一种是外延的创新。前者是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研究如何使一个产品的功能不断完善,性能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后者是对新事物不断发现的过程,研究如何开发出具有全新功能的产品、全新的工艺技术、全新的材料。这两种创新都十分重要,不可偏废。

    发展经济,发展科技,都需要学习和创新,但所处位置不同,学习和创新二者之间的主次顺序应有所不同。我国经济目前在国际上处于非常落后的位置,生产水平、科技水平、管理水平总体来说与发达国家都有着巨大的差距,对这个现实必须正视。因此,对我们的大多数工人、农民、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来说,当前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纵向比较的创新,最重要的是向发达国家学习。当然学习对我们自身来说也是创新。发达国家在许多方面都有现成的东西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使我们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我们常说落后国家具有“后发优势”,就是指的学习优势,所谓“跨越式发展”也是指在许多技术上可以省去发达国家在研发、改进中花去的大量时间和成本,直接学习最先进的技术,从而缩短我们与发达国家的距离。然而,许多同志不明白这个道理,片面强调创新,甚至为创新而创新。我曾经听到过这样的故事:某企业需要一项新技术,于是投入巨资组织攻关,后来发现这项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是过期专利,完全可以无偿使用的。类似事例还有不少,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延缓了我们的发展。其原因就是思维封闭,片面强调创新。因此,现时应当在我们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大力倡导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

    当我们的经济科技走到世界的前列时,创新就将成为获得新技术的主要手段,那时,就需要在我们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大力倡导创新。在这方面,我们的邻国日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二战后日本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学习”功不可没,但当日本进入世界前列后,已经学无可学,而创新又没能跟上,于是出现了长达十几年的停滞不前。这就是学习与创新的辩证法。

    一个国家创新的速度和能力,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研究开发体制。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创新的战略和路线应当有所不同,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日本有关人士分析认为,日本新技术领域发展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过分依赖追赶型研究开发体制。而我国的问题则是缺乏一个追赶型的研究开发体制。事实上,同一个国家,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创新的战略和路线也应当有所不同。当经济和科技处于落后状态的阶段,就应当以学习型创新为主,当经济和科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时就应当以原创型创新为主。追赶型的研究开发体制就是学习型创新体制。

    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要有虚心的学习态度,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我国目前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内容很多,包括科技、文化、管理、经济、政治、军事、艺术等等。在学习的问题上不应先入为主,不应有禁区,用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要将人类进步的一切成果为我所用,同时也要反对不切实际地照抄照搬外国的东西。在现实中,学习外国的科技基本上没有人反对,而学习外国的管理却往往存在无形的思想障碍。我们在工作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领导干部有意或无意地假辩证法之名、行形而上学之实,阻挠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他们在拒绝学习国外管理经验的时候常说的一句格言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的本意是不能不问条件照搬照抄,但现实中却成了许多人拒绝学习先进经验的理论依据。这些同志不对外国经验进行深入的研究,而是借口国情不同,条件不同,拒绝学习外国的成功经验。显然,照搬照抄是不对的,而拒绝学习也是错误的。这对矛盾如何解决?首先,应认真研究国外经验的原理,结合我国国情将其融入我国的管理实践。其次,应认真研究国外经验成功的内外部条件,对我国不具备的条件考虑能否创造条件。第三,学习外国的经验,应采取局部试点的办法,成功了则推广,失败了就改正,或总结教训再试。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关系更加微妙,发达国家名曰自由竞争,实则在许多方面都有政府的干预,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对我国实行严密的封锁。因此,在这些我们的学习受到限制的领域,必须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另外,在我们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领域要以创新为主,继续不断地创新,形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应在各个领域加强与国际先进的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拉近我们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实现双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