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之本:我要学习16

 冬雪里的梅 2014-09-06

 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之本:我要学习16

     21世纪,人类将步入知识经济新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如果说,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动力的经济,教育和学习就是名副其实的发动机。因为无论何种类型知识的获取、运用和创新,都离不开人的学习。外在于人的知识和信息并不能形成生产力,知识和信息必须为人所掌握,并内化为人的学识,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内化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因此,在知识社会里,对于任何一个人、组织、企业和国家,“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竞争成败的关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知识经济也是一种学习经济,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之本。
    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之本,劳动者知识化和学习终身化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终身学习是20世纪60~7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想。由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提出,并经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采纳的终身学习的定义是:“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的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2]把终身学习提到“生存概念”的高度,是人类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的积极响应,也意味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观念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把学习从单纯接受学校教育的学习中扩展开来,并从少数人的学习扩展到所有的人,从阶段性的学习扩展到人的终身,从被动的学习发展到主动的学习,从而使学习真正成为所有人终身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
    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和知识、信息呈爆炸式膨胀的时代。有人估算,目前人类社会获得的科技知识,90%以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的。另据权威预测,未来30年,人类的科技知识总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00倍。随着知识总量的迅猛增长,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90%的知识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获取。国外有研究表明,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只要在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往后40 年工作生活之所需;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求学的时间延伸为5~22岁;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成为人们的终身需要。[1]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知识经济时代也是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会劳动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从改造传统产业到形成新兴产业的发展历史。从国外的经验看,随着科技创新的进程而引起就业结构变化的特点,一是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高于物质生产部门,二是脑力劳动者越来越多于体力劳动者。据世界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的研究,泰勒时代10名工人中有9名干体力活,即9/10;到20世纪50年代仍占多数;90年代占1/5。到2010年将只占1/10。[3]有人预计,这个比例到2020年美国将进一步下降到1/500到那时,美国以2%的人口生产出足够全国消费的粮食,2%的人口生产出所需的工业产品,也就是说,少数人用少量时间生产出全社会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多数人将用大量时间从事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知识化将成为必然趋势,知识劳动者将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即:知识劳动将是绝大多数人谋生的基本手段,知识成为人们最基本的消费品,知识的占有量将是富裕程度的基本标准。社会不仅给无知者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且给低知识者和旧知识者的机会也越来越少。社会劳动力的这种结构性变化意味着绝大多数国民都必须适应知识劳动的要求。即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性工作与创新必然使其与学习合二为一。当你在从事知识性工作时,你就是在学习。同时,你也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才能有效地从事知识劳动。在这个意义上讲,终身学习不仅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人生存的基本手段。
    知识经济时代还是人们的职业和岗位变动更加频繁的时代。研究表明,工业发达国家在过去15年的时间里,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8000多个原有的技术工种消失了,与此同时出现了6000多个新的技术工种。由于技术发展,美国小企业的变化极为迅速,平均每天新产生300 ~400万家,同时有相同数量的企业倒闭。美国人平均每人一生换岗位12 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每人平均5年改换一次工作。在我国,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才交流中心对本校1958,1959,1960三届毕业生的调查,目前约70%的人在在原专业的岗位上工作。这些情况表明,以往那种人们梦寐以求的“终身职业”已成昨日黄花,一次性学校“充电”,一辈子工作中“放电”的时代已成为历史。正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首席技术专家路易斯·罗斯所指出的,“对你的职业生涯而言,知识就像鲜奶,纸盒右边就印着有效日期。工程技术的有效期大约是3年,如果时间到了你还不更新所有的知识,你的职业生涯很快就会酸臭掉。”[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者下岗再就业的现实已初步印证了这一趋势。一边是结构调整产生的大量岗位空缺,另一边是大量失业者求职难,形成“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局面。究其原因,除择业观念尚未完全转变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求职者自身素质低,缺乏知识、技能,难以适应需要。因此,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已经不是“狼来了”的呼喊,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如果说,以往的学习只是特定的人在人生特定的时间里的“特权”,那么,在21世纪,学习,特别是终身学习,将是人们生存的条件。学习正成为人们生存的第一需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