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蚕食(80)——绝世武功:关于套路的玄机

 隐士的书屋 2014-09-06

点击请看:老师原文

    过去练拳,最初总是“功”多于套路。所以有许多功法训练流传下来,我们看到的都是枝叶末节,以为练功就是这样的,其实远远不是如此。打个最简单的比如,我们练舞蹈的有压腿有下岔......我们有时只看到了一种,就以为练功只是压腿,腿筋倒是长了,上身怎么练?再譬如瑜伽,这个舶来运动与我们的桩功是何等的相似啊,有一种动作的瑜伽么?肯定不是。来到我们的套路上,套路的作用当然比舞蹈与“瑜伽”是形而上的,这个“瑜伽”是指我国的“瑜伽”。

    什么是形而上呢?我们知道舞蹈练下岔是开胯,练压腿是拉筋,练大弓是背与腹胸,为何要翘脚尖?一个目的就是柔韧性。这就是功,当然功成了舞蹈就能诠释自己的内心感情,就是内外合一,我们孔雀公主杨丽萍堪为代表。

    当然武术远远不是如此简单,这就是武学之深,可是现在的武术连这个简单的舞蹈功法也大多不具备的,很可怜。

    一般练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被动法,就是强拉硬拽,一种是心意法,就是意形合一,现在搞运动的,譬如足球,跑步,舞蹈......都在进行被动法训练,俗称拉韧带,大多外家拳也都用此法,心意法因为练起来更加的难受,不好把握,所以很少有人实施,而在国家级运动员之间的训练,这却是必不可少的课题。当然这种运动是最科学最快捷的功法训练。

    这样,形而上我们套路的作用之一就是功法的最佳训练模式,这个不容置疑。就功而言,准确的外形难道就是准确的训练么,当然是否定的,有的练拳者把拳架摘出来当静桩来练觉得效果很好,其实,这个好是相比较于一遍遍傻打套路来言是好的,这是比较于低级才有的一点点好,不是大道,小时候游泳村里有个水库,我们不敢:太深。上中学跑到上庄大坝:嗬,竟有两倍大,最初来到海边:感觉呼吸都有些憋,吓,怎么没有尽头呢?我的意思是说:练拳好比游泳,别把河沟当大海。

    这样功法训练的问题不只是外形的准确,主要是用意何在,意又有两种,一种是训练肌肉神经之意,一种是打法,就是套路的每个动作怎么打人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拳,一般都放弃了功意,在讲怎么打人的问题,简直胡闹台。

    看到这里,您可能看出来了,为何不把外形,训练肌肉神经,打法一起讲出来一下不就了结了么?哈。徒弟都是这样想的,师父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办不到。佛学与道家苦苦解了多少年?你几天就解决了?只有六祖能这样。好吧,还是做些实在的。以期对学者有意义.

    

凌波:

2009-09-26 20:52:19 [删除]

感觉八卦掌的桩和走转熟了以后,可以凭“直感”(博主加的引号)找出自己练拳的正确方法,如果练拳的姿式不对就会感到别扭,直到找出正确的姿式,而练正确了很快就会感到浑身有说不出的通泰,舒服!!!所以说练拳要悟!!!!

师傅,不知我说的对不...

博主回复:2009-09-27 09:09:32[删除]

    姿势很重要,每个姿势有每个姿势的重要意义,所以说套路是很重要的,可是知道这种重要性的实在是微乎其微,一个悟字,说明了我们内家拳的机缘性,都在稀里糊涂的走,机缘好的碰巧得到了,机缘差的一世无成,其实,真正的武学不是这样的,它有明确清晰的锻炼顺序,而不是几个桩功,几套拳架的原因,就陈氏太极来说,他有竞赛套路,他教老架一路,他传承新架说是正宗,他又挖出来忽雷架说是最厉害,其实,好拳不在哪种形式,在乎功与打结合训练的层层递进上,练拳说真的不是感觉,感觉就是拦路虎,因为每个练拳的不管勤奋与否都有感觉,而这千奇百怪的感觉当中,有且只有一个感觉是正确的,所以,凭感觉练武真的胡闹台,打个比方,右撇子拿沉东西总是顺手用右手,因为右手拿的动,左手拿不动也别扭,这样,无形之中我们的身体会越来越处于更加的不平衡状态,就是右边力气大于左边,这是健康的天敌,而练拳就是要改正这个别扭,改变这个悬殊,当然,这个改正不是单纯的使我们的左右两侧力气平衡,这是一个狭隘的方面,这个左右充斥于全身的每个细胞才是正确的。说这些我并不是排斥练拳的感觉,只是想提醒博友,自己的舒适是否是真正的正确?这才是悟拳,先人李雅轩曾经有个推磨悟拳的故事,通过推磨悟出拳的真谛,他的老师是大家无疑,可是从这个留下来的故事中(如果是真的)我敢肯定,老师不是不知真拳,就是没有诚心教他,说这个只是说明学拳是有明确的路子的,不是悟到的,那些所谓的悟,有切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老师不教,二个是老师不会,这里声明有时老师有功夫但却并不一定会教拳,因为过去的学武坎坷很多,今天学些这个,明天练些那个,不知不觉练成了,要说是得益于哪个拳,他自己也无从说起,跟着这样的老师您可要吃苦了,练武,有毅力有机缘有智慧的实在是很少啊。就这样。

来源:绝世武功:对于只喜欢套路的练拳者的一些建议

 


身在异乡:

2009-09-25 05:10:53 [删除]

    确实,先生说的很清楚了。我练太极刚起步,24式还没有学完,但站桩倒是开始了。问题是,我越来越喜欢站桩,站的气息通畅,对套路就没有花太多的功夫,进步缓慢。师父有时就说我动作参差不齐,腿完了手还没动。不具有太极一动而无有不动的要求。

    可笑,我把太极的每个动作都当做桩。每次练的时候每个动作都是站一两分钟,所以连贯不好。但是只要一做太极,立马就是气感明显。所以,我和老师开玩笑,说,我要是把动作联络好了,功夫就练出来了。

    站桩是基础。先生说的绝对正确。不过我是不是走的太远了?

博主回复:2009-09-25 17:31:33[删除]

    其实,我是不赞成站桩的,我说赞成是说给只知道打套路的痴迷者来说的,这是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只打套路出功夫实在是妄想,但是,打套路也站桩出功夫是老牛拉破车,等到工夫有了,也老的差不多了,也不是正道,这样,您要是学个快而真,那请您再细看看我的动桩训练吧,试试看?您那样练二十四式,虽然比他们进了一部,可是,在没有深刻了解每个站桩的深刻意义之前,还是没有大的进展的。因为每个桩式具有每个桩式的目的,这个目的不仅仅是技击的含义。这个含义具有内功与技击的双重意义,而这个双重都统一在一个意念当中,所以,不知等于多做无用功,于是,时间就这样在无休止的愚钝中浪费了,不是不行,是快与慢的关系。就这样。

来源:武术中的“劲”


身在异乡:

2009-09-25 19:50:44 [删除]

    顺便,我这样练是希望把动作定型。也就是说,先把主要动作做到位。这是初衷。可是,练着练着,练出了气,所以反而喜欢站桩了。一点补充

博主回复:2009-09-26 16:33:41[删除]

    一个动作,外形是叶,内劲的走向是枝,这样这个枝全凭我们的意念所为,我的意思是说,动作的界定不能确定内劲的真确走向,您自以为是的确定可能全是错误的无用功,(当然知道真实拳意除外,这种可能性很少)这样就形成了学拳容易改拳难,为以后的学习带来了额外的拦路虎,除非,老师细说每个动作的真切含义,如何动作,心意要如何守候,而这样的老师实在是少而又少了。至于什么气息,在站桩与练拳的内涵还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那是一个笑话,若是您自己非要坚持说我就是有,我也没有法子。

来源:武术中的“劲”

 

 


身在异乡:

2009-09-25 05:21:51 [删除]

    修为是动词,知道不是结果,那是虚妄,极乐在你面前50步之遥,要一步一脚印!

    座右铭!

    关键在于实修,不管什么功夫,实修是唯一的捷径。这也是我最近的体会。原来看的武术太极气功的东西一堆,大师都不一定能辩论过我,可惜,什么也没有。现在开始练了,才知道自己曾经是多么的迂腐无知。

    师兄们问我24式学完了想学什么,我说,什么都不学,24式够我学上1年的了,一年后看看我学的到家了没有才考虑别的。哎,觉得好难,24式都学了6个月了,才学了三分之二,还没有真正掌握。当然,两个月前从街头内家拳老师转到真正的内家拳老师,有个改拳的问题。所以走了弯路,但,不走弯路,只怕一年也不一定学好24式哦。我好愚

博主回复:2009-09-25 17:47:19[删除]

    二十四式是很好的拳,当时是国家组织由名家编排,可是您用站桩的方式炼它,我觉得很滑稽,过去的十三式是硼捋挤按....练的是劲,而不是这样站出来的,站桩是引子,是教你怎么会打套路拳而已,若是把站桩当成了增进功力的唯一方法,那静坐好了。什么都不要走入魔境,至于老辈练拳要站桩,那是有特殊的意义的,主要是看徒弟的德行,当然,功夫也练了,老祖宗都是学问,学不完的。

来源:武术中的“劲”

    还是用摘抄评论的方式写了这篇文章,一家之言,望学者自便。对于摘抄,不是打击是感谢。我们只谈武学,真理不存在斗争,只存在探索。


   

老师的评论回复(摘要)


回复 骑着毛馿到处看

    我们都是皮影人,一支好的皮影动起来活灵活现,要的是操作人的把控全身,最初,我们一意动了皮人手,却动不了皮人脚,因为我们的意念支配不了自己的肢体,怎样才能一意顾全大局呢?这就是我们动桩的大体来历吧(2012-2-10  11:16)


 回复 785608000

    有人说,自然门的走圈,走着走着就能胎息了,我不能这样,可是不能说是假的,禀赋不一,无有对错(2013-4-26  07:4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