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临床比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SLE的研究颇多,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SLE的病情复杂,许多学者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分型治疗SLE。赵炳南将SLE分为毒热炽盛、阴血虚亏、毒邪攻心、肾阴亏损、邪热伤肝5型。张志礼等将SLE中医辨证分为5型,即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毒热炽盛、气阴两伤、脾虚肝郁。在中药基础上配合少量激素治疗SLE 1 029例,其有效率及10年以上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纯西药和单纯中药治疗组,并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吴圣农将SLE分为3型:热毒炽盛型(急性型或暴发型)、痹痛型 (亚急性以关节酸痛为主)、肝肾不足型(慢性缓解型),并分别以养阴清热解毒,养阴清热、凉营通络,滋养肝肾、清热解毒为治则,治疗SLE 15例,有效率90%。孟如等将SLE分为5型,即热毒炽盛、气阴两伤、肝肾阴虚、风湿热痹、脾肾两虚。急性期以激素等西药为主,配合中药治疗,慢性期以中医治疗为主,辅以少量激素,治疗SLE 96例,有效率86.4%。沈丕安等将SLE分为阴虚内热证、气营热盛证、瘀热痹阻证、血热瘀滞证、热郁积饮证、瘀热血虚证、气阴两虚证、瘀热损肾证、脾肾两虚证、瘀热入脑证,并以各个证型的病情为依据制定出系列方剂,取得满意的效果。边天羽等把本病分为气血两燔型、肝热血瘀型、气阴两虚血瘀型、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共治疗SLE 217例,其中病情较轻的18例单独用中药治疗,其他199例在皮质类固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周仲瑛认为,SLE以“肝肾亏虚、气血失调为本,风毒痹阻、络热血瘀为标“。依此为基础分为风毒痹阻、络热血瘀证,血分毒热、气阴耗伤证,肝肾阴虚、风毒留恋证,脾肾两虚、血瘀水停证。由于本病肝肾亏虚,气血失调为本,故治疗宜以培补肝肾作为重要法则,即使血分毒热证,亦须顾护肝肾之阴。顾美华等采用辨证分型使用中药配合常规西药治疗SLE 54例,辨证结果肝肾阴虚型19例 (35.19%)、热毒炽盛型11例(20.37%)、气滞血瘀型16例(29.63%)、脾肾阳虚型8例(14.81%),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缓解率83.33%,西医组缓解率54.17%(P< O.01)。可见,传统的辨证分型论治,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疗效较好。 单方成药的应用 不少学者用经验方治疗SLE。秦万章等认为本病临床上多见血热、血瘀及血虚证,用具有活血、凉血和养血功能的三藤糖浆(主要成分雷公藤、红藤、鸡血藤等)治疗,原则上不用激素,如已应用激素者,在应用三藤糖浆的同时,在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逐步递减激素量或停用激素。共治疗各型红斑狼疮302例,有效率为95.4%。袁兆庄等。用具有滋阴清热、祛风利湿、活血通络的复方秦艽片(组成:秦艽、乌蛇、黄芪、玄参、生地黄、丹参、茯苓、泽泻、黄柏)加少量激素治疗SLE 62例,并以单纯服强的松19例为对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0.65%,对照组为31.58%(P<0.01)。王仲英用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凉血祛风和活血化瘀的狼疮丸(由金银花、连翘、丹参、赤芍、蒲公英、白鲜皮、桃仁、红花、蜈蚣等17味药组成)治疗SLE 306例,总有效率达85.0%,部分患者可用狼疮丸代替激素的维持量。丁丛礼等用具有清热活血、解毒散瘀、益气养阴、扶正固本作用的抗狼疮散(由紫草、干地黄、丹皮、黄芪、红参、北沙参、羚羊角、水牛角等16味中药组成)治疗SLE 120例,总有效率达 85.88%,显效率达37.50%,无毒副作用。钟嘉熙等用具有清热化湿、养阴透邪、活血化瘀作用的苓丹片(青蒿鳖甲汤加减)合用少量激素治疗SLE 120例,并设对照组 (常规西药治疗)29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72.4%(P<0.05),且激素减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目前中医药治疗SLE大多是在应用皮质类固醇等西药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情况辨证论治或使用单方成药,少数病情轻者单纯用中药治疗,总有效率在85%~ 92%之间。说明中医药治疗SLE确有疗效。概括起来,中医药治疗SLE的作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改善临床症状。②降低SLE活动性指标。③减少激素的副作用。④有利于激素的顺利撤减等。存在的问题:①辨证分型大多依据个人对SLE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临床经验,缺乏规范性和可重复性。②由于辨证分型缺乏规范性,导致疗效判定缺乏统一的标准。各研究结果之间无可比性。 1994年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SLE分为热毒炽盛、气阴两伤、脾肾阳虚、脾虚肝旺、气滞血瘀5型。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SLE分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瘀热痹阻、风湿热痹、脾肾阳虚、气血两虚6型。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重点要在上述分型的基础上,进行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具有可重复性、易于操作的SLE辨证论治规范及疗效评价体系。这样既利于中医辨证论治经验的推广,又有利于新药的开发。 摘自《中华中医药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