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9工业

 jywlkljh 2014-09-13

2014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9  工业
  2014大纲卷)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1~3题。2014年高考文综真题(大纲卷)word解析1.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
2.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广阔                                B.劳动力价格低
   C.交通运输方便                            D.原材料丰富
3.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答案】1.A 2.B 3.C

【解析】1、电子产品一般“轻薄短小”、价格贵,所以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这是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的主要原因。故选A。
2、根据电子产品生产和产品特点,对比我国和美国区位条件上的差异,该产品的原料和市场在中国以外,而中国劳动力丰富且相对廉价,交通运输并不比美国更方便,故选B。

3、从经济效益、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等出发,我国应加大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培养自在产权和品牌,因此,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最有利的措施是应该加大电子信息产品的高附加值环节投入。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产业转移。
(2014海南卷)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图1示意某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性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1—3题。2014年高考地理真题(海南卷)word解析地图重绘
1.在图示模式中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单国家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2.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A.普通服装制造 B.汽车制造

C.金属冶炼 D.甘蔗制糖

3.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价格 B.交通条件

C.工人工资 D.市场

【答案】1、D 2、A 3、C

【解析】1、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A错;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B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制造外,还有其他工厂,C错。利润随订单流向在逐级递减,D正确。

2、金属冶炼和甘蔗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C、D错;汽车制造精密零部件跨国分工,技术含量较高;一般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B错;只有普通服装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符合图示模式,D正确。

3、通过分析,该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快速转移,C正确。
2014江苏卷地理)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止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近年来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表3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
  材料二玉门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13万锐减至3万。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了新能源产业。
(l)分析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  ▲  (3分)
(2)目前大庆和玉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是  ▲  。(3分)
(3)根据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具有的势,两市选择不同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因是        ▲。(3分)
(4)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   ▲   。(2分)
(5)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据此谈谈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  ▲  (2分)

【答案】(13分)(1)第二产业比重大;石油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2)玉门石油资源已经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衰退,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3)大庆: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玉门: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

(4) 提供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

(5)“因地”是指根据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解析】(1)分析材料一可以看出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从2005年到2012年,第二产业比重一直比较大,石油采掘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从产业结构看,该市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2)大庆和玉门早起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开采石油资源的过程中得到迅速发展,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出现典型的衰退现象,由于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大庆开采相对较晚,但是作为矿产资源型城市,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当前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加速了石油资源的枯竭速度,目前大庆的环境问题相对玉门较轻,经济发展方面还没有明显的衰退现象。

(3)大庆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与经济发达的地区联系密切,区位优势明显,资金、技术等条件相对较好;玉门市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市场距离较远,但是本区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开发新能源具有独到的优势。

(4)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到相关优惠政策,给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技术支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5)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市根据自身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联系密切,玉门市发展利用本市地处内陆地理位置而形成的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因此可以得出“因地”是指根据地理位置、资源、交通等区位条件,“制宜”是指采取合适的有发展前途的对策和措施。虽然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也有较大的差异。
2014大纲卷)39.(6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从古老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种植棉花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公元1世纪,阿拉伯商人将亚洲精美的细棉布带入欧洲。15世纪,英格兰开始出现棉花种植,随后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英国北美殖民地。棉织品的魅力渐渐征服了欧洲人,对棉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18世纪中叶,棉纺织业率先出现了机器生产,英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英属北美殖民地南部因其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的主要棉花原料供应地,创造了所谓“棉花王国”的神话。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
——摘编自(法)埃利·奥森纳《棉花国之旅》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10分)
   材料三: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0C,开花、结玲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0C以上,光照充足。15世纪英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图6示意英国地理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降水量。(2)分析限制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8分)
(3)分析18世纪英国作为世界棉花加工中心的势及问题(12分)

【答案】(1)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10分)

(2)纬度位置较高,气温偏低;(4分)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全年多雨,光照不足。(4分)

(3)优势:机器设备与生产技术领先;(2分)市场需求量大;(2分)原料(棉花)供应充足;(2分)优良港口多,利于棉花和棉布进出口运输。(3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解析】(1)从影响农业的区位角度来分析,从材料中来提前答案。材料一中有“长江流域种植棉花渐广、岁书木棉十方匹、改造织机、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值棉和纺织技术”等,说明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有棉花种植的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和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

(2)从英国的气候特征和棉花生长的条件来分析。图中英国的位置和伯明翰气候资料,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受西风带和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全年多雨,气温偏低,光照不足。

(3)利用工业发展区位因素的原理来分析发展优势。从技术、市场、原料等方面来分析。问题主要表现为生产地和原料地,相距遥远,棉花及成品运输量大,大量的棉花和棉布进出口增加了运输成本。
2014山东卷)3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称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材料二吉林省是我国汽车生产大省。近年来,该省汽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图8为长春市极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系
⑴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答案】: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
解析:抓住“与美国相比”是关键。中国人口众多,是大的消费市场。人多,劳动力廉价。地价低廉。
⑵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
答案: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当地经济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解析】:抓住关键词“协作”、“长春市”、“周边地区”,落脚到对周边地区的积极作用。

2014重庆卷)14.(26分)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咖啡是世界主要饮品之一。世界某咖啡连锁企业的原料实行全球化采购,我国云南的小粒种咖啡也是其原料之一。小粒种咖啡树适宜生长在海拔800-1800m、年均温19-20℃、土壤排水良好等环境中。图7是某城区用地示意图,图8是云南某区域示意图。(1)该企业原料全球化采购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降低产品成本;保证产品品质;增加产品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经济联系,该企业原料的全球化采购,首先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而优良的产区保证了产品品质。不同产区也能提供不同的品种。

(2)该企业拟将图7中A、B两处作为咖啡店的备选地,请分别说出A、B处的两点区位优势。(要求:两处回答的区位优势不重复,每处回答超过两点的按前两点计分)(8分)

【答案】A处: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消费能力强。 B处:租金便宜;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解析】本题考查咖啡店布局的区位优势,属于比较常规的商业考查类型,主要从交通、人流量、消费能力、租金、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3)分析图8所示区域地形起伏、地势高低及变化对咖啡树生长的有利影响。(12分)

【答案】地形起伏大、土壤排水良好;地势总体较高(海波较高),满足咖啡树生长的温度(海波)要求;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地高),阻挡了寒冷气流南下使咖啡树少受低温冻害。

【解析】本题规定了答题的角度,围绕材料小颗粒咖啡生长的自然环境的要求,包括海拔和气温,从地形和地势的变化进行分析。

2014上海卷(十五)读墨西哥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1994年以前,墨西哥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赖石油出口。

材料二: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三国贸易实现自由化后,墨西哥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口质优价廉的中间产品、零配件,利用本国的劳动力资源加工或组装成最终产品出口美国或加拿大市场,丛中获取利润。同时,美国、加拿大农产品进入墨西哥,对其农产品产生巨大影响。 1982-2007年墨西哥主要商品占商品总出口的比重(%)

主要出口商品

1982

1985

1986

1990

1994

1998

1999

2000

2003

2007

原油

84.8

54.2

29.3

33.9

10.8

5.4

6.5

8.9

7.6

13.8

组装的汽车

 

 

2.6

2.9

8.3

9.3

9.1

9.9

7.6

6.9

电视接收设备

 

 

 

 

4.4

4.2

3.8

3.5

3.9

8.0

开关、电路电器

 

 

 

 

3.0

2.6

2.6

4.0

3.7

2.3

发电机

 

 

 

 

2.6

3.0

3.0

3.1

3.1

1.9

新鲜蔬菜

0.6

0.5

2.4

1.6

 

 

 

 

 

 

注:空格表示该商品未进入当年主要出口商品行列。

38.墨西哥中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旱作农业,东南部沿海主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

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格局的成因。(8分)

39.分析1994年后墨西哥农业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4分)

40.说明表中主要商品出口比重的变化,并推测该国第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特征。(6分)

【答案】(本题18分)
38.旱作农业分布的成因:中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高原内部干旱少雨,因此以旱作农业为主。热带种植园农业分布的成因: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地带,地处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压和东北信风影响,气候湿热,适宜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
39.变化:由图、表数据可见,1994年后,墨西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新鲜蔬菜推出了主要出口商品行列。原因:1994年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的农产品大量进入墨西哥,农业受到很大冲击所致。
40.变化: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前,商品出口中石油占绝对优势,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石油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基本稳定在10%到13%之间;工业制成品在商品出口中的比重提高,种类增多。推测:第二产业结构从单一化逐渐向多样化发展。
【解析】:38.根据图示,判断中北部地形高山环绕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故干旱少雨,故以旱作农业为主;东南部地形平原,沿海,低纬,受赤道低压和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气候湿热,适合热带种植园农业。

39根据图示与表格可见,墨西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新鲜蔬菜推出了主要出口商品行列。依据材料,1994年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分析得出美国、加拿大的农产品大量进入墨西哥,农业受到很大冲击所致。

40.根据图表分析出变化: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前,商品出口中石油占绝对优势,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石油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基本稳定在10%到13%之间;工业制成品在商品出口中的比重提高,种类增多。并由此推测出该国第二产业结构从单一原油到组装汽车,逐渐向多样化发展。

2014上海卷(十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在多种区位因素影响下,汽车制造业发生空间集聚与扩散。读下列图文材料,回到问题。(18分)

汽车制造业具有链条长、关联企业多的特点,既有整车生产企业,又有与之相配合的上游零部件生产企业和下游的销售服务企业,它们共同组成庞大的汽车生产链。

41、分析从1996年到2010年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企业高密度区和中密度区的空间拓展方向(4分)

42、图2显示汽车制造业空间演变的一般过程,如图2a所示,在市场等因素的驱动下,在中心区形成汽车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关联企业都集聚而来,形成由核心企业一关联企业组成的汽车产业链。如图2的b、c、图,进一步阐述汽车制造业空间演变的过程和原因。(8分)

43、从市场、土地价格、集聚三个方面,分析区位条件对京津冀都市圈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影响。(6分)

【答案】(本题18分)
41.从1996年到2010年,中密度区明显向都市圈北部拓展;高密度区由京津及其周边地区进一步向外扩展,都市圈东部、南部也出现若干高密度区。
42.图2b显示,在市场等因素的的吸引下,中心区域又出现了新的核心企业,同时与该核心企业相关的上、下游的关联企业也集聚而来,形成由两个核心企业——关联企业组成的汽车产业链。图2c表示,集聚在中心区域的核心企业和部分关联企业,为了开拓新的市场或为了降低成本,向外扩散,同时集聚了一批新的关联企业。
43.京津冀都市圈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高,汽车销售市场广大;京、津市区土地价格高,但该都市圈地域广大,京津郊区(县)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原有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门类齐全,水平高,有利于形成众多的上游关联企业,从而可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已有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协作与创新。因此,京津冀成为我国汽车制造业集聚程度较高地域之一,且汽车制造业主要集聚在京津郊区县或河北省的一些中小城市附近。

【解析】:41.两图比较可见从1996年到2010年,中密度区明显向都市圈北部拓展;高密度区向周边地区进一步向外扩展,都市圈东部、南部也出现若干高密度区。

42.图2b比较图2a多了一个核心企业,并由此产生更多关联企业,仿照材料可以分析得出答案。图2c较之a、b图又向中心城区外扩散,并集聚了一批新的关联企业,城区外成本更低。

43.京津冀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多,汽车需求量大故,市场广阔;从土地价格方面,京津冀地区地价高,但范围大,郊区地价相对较低;从集聚方面,利用该地原有的区位优势: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集聚使成本降低,提高利润。

2014安徽卷)(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地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生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图12

(3)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12分)
【参考答案】
(3)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促进中药材专业化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中药材附加值,带动贸易、物流、科技服务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答案解析】
(3)以工业区位分析的方法,考察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实质是考察必修二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涵: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学生要将这三项内容与具体的中药材加工业建立联系。生态方面促进中药材种植,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经济上,延长产业链,带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最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社会可持续发展。

 考查中国地理、中药材种植业区位条件、依托中药材种植发展工业的影响。所以结合提供图文信息和甘肃地理综合回答。
2014四川卷14.(24分)图7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指出渔产品加工业所属导向型工业的类型,并分析在M海域沿岸国家发展该工业的区位优势。(10分)

【答案】(3)原料导向型。临M海域世界优良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属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裕(或工资水平低);临近欧洲,渔业加工产品消费市场广阔;西频大西洋,海运交通方便。(10分

【解析】(3)渔产品加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M海域为世界优良渔场,渔业资源丰富。沿岸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裕,工资水平低,有利于加工工业发展。该地临近欧洲,渔业加工产品消费市场广阔。西频大西洋,海运交通便利。沿海渔民世代以捕鱼为生,捕鱼经验丰富。考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大气环流对气候特征的影响、区域工业发展的条件。

 

链接:

2014新课标I卷)(2014新课标II卷 )(2014广东卷)(2014天津卷)(2014江苏卷地理

2014大纲卷)(2014浙江卷) (2014安徽卷)(2014福建卷)(2014山东卷)(2014四川卷

(2014海南卷) 2014上海卷(2014年北京卷) 2014福建卷)(2014重庆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