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浮沉反映中药作用的趋向性。所谓是升提,降是降逆,浮有上行发散的作用,沉有下行泄利的作用。所以,升浮的药物,都主向上、向外,如发汗、催吐、升阳等;沉降的药物,都主向下、向内,如降气、平喘、止吐、敛汗、泻下等。药物的升降沉浮,是根据药物气味的薄厚和质地的轻重决定的。元代名医李东垣曾说:“味薄者升,气薄者降;气厚者浮,味厚者沉。”明代李时珍也曾说:“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从中可以看出,中药的气味中,包含着升降浮沉的作用。
古人非常重视药性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经过长期的用药实践总结出,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是升浮的,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者大多是沉降的。然而,古人也认识到,上述关系井非是绝对的,例如“诸花皆升,旋复独降”,旋覆花降气消痰,止呕止噫,药性是沉降的;苍耳子祛风解表,善通鼻窍,药性是升浮的。
古人根据几千年的中医实践,总结出药性的升降浮沉作用,并将其作为临床用药规律。因为,人体病变所在有上下表里的不同,病情有上逆和下陷的差异。在上、在表的病,宜用升浮而不宜用沉降的药,如伤寒表证初起用麻黄、桂枝以发表;在下、在里的病,宜用沉降而不宜用升浮药物。如里实便秘用大黄、枳实以攻下,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逆的头痛,用石决明、牡蛎等药以潜降;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用升麻、柴胡以升阳。如不按此规律用药,会造成不良后果。如久痢脱肛用泄降的药物治疗,会导致泄泻不禁。
药物的升降浮沉作用不仅与质地轻重有很大的关系,也受炮制方法、配伍应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药物炮制后升降浮沉会发生变化:酒炒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如大黄泻热通便主治下焦热结便秘,若用酒炒,可治疗目赤肿痛上焦热证。再如知母主清肺胃之火,盐炒知母则主泻下焦肾火。配伍的不同也可改变药物的升降浮沉作用,如升浮药在一批沉降药中也能随之下降,反之沉降药在一批升浮药中也能随之上升。
此外,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与春夏秋冬四时之气也有关,即春夏宜加辛温升浮药,秋冬宜加酸苦沉降药,以顺应春升、夏浮、秋降、冬沉的时气特点,说明药物的升降浮沉特性还会在各种条件下发生相应的变化。朱丹溪用牛膝引药下行,就说明升降浮沉不是一成不变的。
来源:《中医学概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