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作风越“真” 惠民生越“实”
2014年09月17日 22:49:33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秦继成 据《新华日报》报道: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地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抓整改,把改进作风的过程变成老百姓实在得益受惠的过程。南京江宁区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彻底打通了民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无锡市国土局健全“四全”服务模式,实现了“多让数据网上走,少让群众路上跑”;泰州城乡处处出现 “群众工作队”,5个多月里,为基层兴办各类实事1500多件,解决发展难题5000多个。 细细品味这些地区惠及群众利益的做法,笔者感触颇深:作风是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的“助推器”,转作风越真,惠民生的动力越大;作风是催生为民服务成果的“加油站”,转作风越真,惠民生的成果越实。如何真转作风、转实作风?就是要做到“三个到位”: “心思”用到位。人的工作可以有大有小,但服务群众的心思不能有强有弱,一旦心生浮躁之情、惰性之性,工作自然会三心二意、精力分散,如此这样,不仅做不尽实事,更做不成事。有道是,一心不能二用,在个人私利问题上考虑的多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就会弱化、行动就会迟缓。比如,遇到上门办事的群众,就应该心存一种真诚和爱心,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开水暖心、一身忙活办事、一句问候送人,让每位群众都能感受到热情、文明、便捷、高效的服务,这样的干部才能让群众信赖拥戴,才能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利益和实惠。要树立办好群众的事就是办好自己事的信念,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想问题、办事情要多换位思考,多用心想想老百姓的感受,冷暖,坚持民有所盼、我有所应,设身处地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 “身子”下到位。现实工作中,有的干部身板很“沉”,离不开办公室、出不了会议室,下不了下轿车、走不进农家院,即使身到了心却没到,往往是是蜻蜓点水、溜溜转转,不善与职工沟通,不愿与群众交流,结果缺失了对第一手资料的了解和掌握,丢掉了实施服务的针对性和具体化,遇到上级部署一些为民服务的工作和任务,自然就筹划不到基层的所盼点,落实不到群众的所急处。只有真正沉下身子转作风,才能切身体恤到民生的疾苦冷暖;只有放下架子沉到底,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和所盼;只有脱鞋下田去做事,才能倾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卫生服务问题。否者,就很难让上级的惠民政策落实到最基层,很难让群众得到货真价实的实惠。 “事情”做到位。不干则已,干就干好。尤其是直面群众切身利益的服务窗口,更需要脚踏实地为老百姓做实事、办好事,一旦悬在上面讲好话,停在纸上“画圈圈”,浮在面上“跑马灯”,不仅有损于政府机关的威信、党员干部的形象,更容易遭受群众的不满和痛斥。时下,我市不少单位推行的系列惠民行动,有些项目已经惠及了广大社区群众的利益。但是,要想让好事更加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迸发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工作精神和起那个大动力,千万不能虎头蛇尾、有雷无雨地工作。只要群众有需求,就应该想法去做,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解问题不撒手,真正做到今天的事今天办,紧急的事马上办,限时的事计时办,重要的事优先办,困难的事想法办,复杂的事统筹办,琐碎的事梳理办,个人的事下班办,认准的事大胆办,所有的事认真办。
(作者系徐州市泉山区卫生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