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忠告:金钱、权力、享受都应该排在健康之后
(351)老年人更应善待生命谨防猝死
【推荐收藏】
猝死,就是事先没有任何症状而突然发生的意外死亡。资料表明,在所有自然死亡人群中,猝死占10%~30%。
老年人猝死,就是事先没有任何症状而突然发生的意外死亡。资料表明,在所有自然死亡人群中,猝死占10%~30%。从表面上看,猝死发生突然,但实际上发生前还是可以观察到一些迹象的。某医院对268名老年人猝死诱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第一是精神因素,如精神受到刺激、过度兴奋与悲伤。
第二是过度体力活动,如超强度的体育锻炼、病态状况下的性生活等。
第三是饮食不当,如过饱、过快进食等。另外还有寒冷、饥饿、炎热、气压变化、酗酒、过多吸烟等诱因。例如,有一老年人在吸烟过程中突然发生剧烈呛咳而猝死,查其原因,生前患有冠心病。
老年人常见的猝死原因有以下4种:
1.心源性猝死
最为多见,常发生于起病1小时内,有的甚至仅数分钟,主要与严重的心律失常有关,如心室颤动。冠心病患者发生这种猝死多见。有些人平时可以没有心绞痛等症状,猝死发生后,尸体解剖发现其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说明有隐匿的冠心病存在。此外,高心压病累及心脏,引起左心室肥厚者,也容易发生猝死。心肌炎、心肌病也可引起猝死。
2.中风性猝死
中风引起猝死的时间可达数小时至1天,多见于出血量多、出血速度快、累及重要生命中枢部位的出血性中风,也可见于范围较大、累及重要部位的缺血性中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伴心房血栓形成者,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脑循环,造成多发性脑梗塞,也易发生猝死。反复发生中风也容易猝死。
3.窒息性猝死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病人可由于严重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而发生夜间猝死。长期使用激素突然停药时,更易发生猝死。如过量使用止喘气雾剂,可引起支气管痉挛,窒息缺氧,导致猝死。长期卧床不起的老年病人,因体弱无法用力咳嗽排痰,使痰阻塞气道,在继发肺部感染时更为严重,导致肺源性猝死。由于老年人肺部感染症状往往不典型,未引起重视,这种死亡常令人感到意外。
4.噎食性猝死
老年人咀嚼功能差,吞咽反射不敏感,在饮酒后更为迟钝,时常会“噎食”。大块的食物可能会因此阻塞大气管,导致老人窒息而死。老人猝死前无法言语,常用手指指着喉部,随之脸色青紫,两眼上翻,猝然倾倒。
若发生猝死,心跳呼吸停止4分钟后,大脑细胞的能量ATP耗尽,随即大脑细胞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脑细胞死亡接踵而来。如能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初级急救,并及时呼叫急救中心,将病人交给医务人员,则大概有43%的猝死者能存活;如超过8分钟才开始抢救,则存活率几乎等于零。因此,现场抢救十分重要。家属或在场人员在向急救中心呼救时,应将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水泥地上。迅速做好以下三件事:(l)打开气道。抢救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往下压,另一手的食、中指将患者下巴自上抬。(2)人工呼吸。以每分钟12~16次的速度进行,第一次可连续2次吹气,使已萎缩的肺张开。每次吹气时看到胸腹部隆起即可。(3)心脏按压。抢救者一手掌根放置于病人胸骨中下1/3处,另一只手的掌根放在前手背上,手臂交叉离开胸壁,按压时应注意垂直向下用力,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每分钟按压频率为80~100次,深度4厘米左右。可由两人轮流进行。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避免情绪波动和精神负担,增强自我克制能力,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遇事要冷静对待,泰然处之,千万不要操之过急,避免“怒则气上”,招致不良后果。因为精神刺激易使血液中儿茶酚胺含量上升,引起血小板凝集,堵塞血管,产生猝死。
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体内热量的消耗,防止脂肪的贮存。锻炼还可以提高心肌功能,增强心脏的应激能力,以适应不同条件的影响和不同因素的刺激。
③避免劳累,保持足够睡眠。注意合理营养,冬季适当吃点补品,食谱中防止过量摄入脂肪,以免引起肥胖。
④定期体检,消除或减轻与猝死有关的危险因素。老年人生病后一定要及时就诊,那怕是出现轻微的症状也不要放过。特别是对心绞痛突然加剧或心律失常、心跳加速的冠心病患者,一定要去医院,或打120电话叫救护车。
本文由上海远大心胸医院提供
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猝死源于心脏病
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先生因心脏骤停去世,中国医师协会有关专家提出,便秘是诱发急性心肌梗塞、导致心脏骤停的危险因素之一,冬春季气候寒冷,容易引起心脏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收缩、痉挛甚至堵塞,导致心脏缺血、梗死。专家指出,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寒冷、便秘、肥胖、劳累、情绪激动、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情绪压抑等是诱发急性心肌梗塞、导致心脏骤停的危险因素。
记者调查 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
好端端的一个人,事先没有任何征兆,转眼间竟撒手人寰。这种未能预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叫“猝死”。由于心脏的原因导致的猝死,所以称为“心源性猝死”,它占临床猝死病例的绝大部分。记者近日从北京几家医院的急诊室了解到,入冬以来,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老年人增多。医生提醒,估计未来天气突然变冷的时候,“心源性猝死”的患者还有可能增加。佰众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专家李华滢博士表示,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心源性猝死,重要发病机理为冠状动脉阻塞、痉挛,或二者同时发生,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及心室停搏,心源性猝死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国外有报告显示,冠心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占70%~90%,马季先生就是有长达十余年的冠心病史。此外重度心肌病、心肌炎、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脏高度肥厚、扩大,都能引起猝死。 专家揭秘 猝死先兆并非难以发现
猝死平均年龄均偏轻,约为30岁至49岁,心源性猝死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冠心病猝死以冬季多发,由于猝死的特点是迅速发生死亡,而且,多数病者在发生猝死之前缺少明显的征兆,大多数病人在猝死之前处于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甚至在安静的睡眠之中,因此给预防带来实际困难。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猝死发生之前,并非毫无预兆。只要对病的任何一个主观感觉加以重视和观察,并不是没有任何蛛丝马迹的。如顽固的心绞痛发作前,病人往往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紊乱,或者猝死前数分钟或数天可有心前区疼痛、胸闷、疲劳或情绪改变等,甚至是失眠,烦躁等现象,这些常常是猝死的预兆。猝死一旦发生,则马上出现意识丧失,阿斯综合征发作,皮肤发绀,由立位或坐位突然倒地,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听不到,血压测不到,心电图示心室颤动,心电静止或电机械分离。
若猝死发生在睡眠中,则死前可发生异常鼾声或惊叫声,也可无任何表现于翌晨才被发现。因此对有发生猝死可能的人,应辅以医疗上的指导,并令其即使出现极其细小的症状和体征,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 日常预防 心脏病人避免情绪变化
专家表示,高血压、吸烟、饮酒、精神过度兴奋、紧张都可能与猝死的发生有关。因此,除了要戒烟、戒酒外,心脏病人要避免过度兴奋、紧张,要节制情绪变化,切忌大喜、大怒、大悲等情绪,并积极治疗可能引起猝死的心脏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从而达到预防猝死的目的。专家提醒三高人员尤其要警惕心源性疾病。慈济体检中心刚刚汇总北京、上海、金华三地656378名体检客户数据调查显示,目前高血压80078人,占12.2%;血脂增高144403人?熏占22%;血糖偏高24154人?熏占3.68%;心电图异常53166人?熏占8.1%,分别比去年增加2.2%、1.4%、3%和1.8%。
专家强调,预防是最重要的手段。在日常生活中,少吃蛋黄、动物脂肪和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少吃甜食,多吃蔬菜水果,戒烟限酒,少饮咖啡浓茶;适当体育锻炼,经常散步、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另外,便秘者用力排便可能诱发心脏骤停,更应注意饮食结构保持大便通畅;家人还应设法保持患者心情舒畅,避免其情绪紧张;老年人还应尽量避免独居。
要对高危人群的易患因素进行医治,特别重视有警报意义的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和监测。对发生晕厥的原因应予识别。对曾患过心肌梗死和较重冠心病者,可长期服药。必要时对室壁瘤行手术切除。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可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国外有人主张安装预防性心脏自动起搏除颤器。 现场施救 让心脏病人的头向后仰
专家提醒心脏病患者,平时应随身携带急救盒,家里备好氧气袋,发病后立即吸氧,含化硝酸甘油。如果家人发现患者发病,应立即将患者下颌抬起,使其头后仰,以打开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实施胸外按压,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专家提醒大家,有心脏病病史、长期过度疲劳及生活不规律的人群,特别要留意猝死先兆,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而一旦出现心源性猝死发病前的征兆,惟一的生还可能就是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在病人送往医院之前,不断地进行心外按摩。但专家表示目前具备这一知识的市民少之又少。
李华滢博士提醒大家,心源性猝死如发生在医院外,身边的人应合理使用复苏抢救措施,为猝死病人争取时间,并拨打120急救,如抢救及时,处理得当,常可在短时间内使病人复苏,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做法如下:先解开患者领口和裤带,使其平卧,抽出枕头垫在肩下,用一手将患者颈部托直,使头后仰,打通气道,在复苏同时要注意及时清除气道内异物和呕吐物,可在心脏骤停1分钟内进行心前区捶击,术者握拳,以尺侧基部由20cm高处以中等力量给患者胸骨中部以快速一击。此外还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必须用手掌根部按压,将左手掌压在患者胸骨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界处,右手掌压在左手掌背部,按压者两臂垂直,用肩部力量向下按压,使胸骨下压3-4cm,迅速放松时,掌根不离开胸骨,频率为80-100次/分,一人急救时,胸外心脏按压15次,做口对口呼吸2次,若为两人急救,人工呼吸与按压比率为1∶5。直到心跳呼吸恢复为止,有条件时应尽快连接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
急性心肌梗塞的入院前急救
院前抢救措施
1)当考虑患者为急性心肌梗塞时应立即卧床休息,绝对禁止各类活动,避免一切于扰,尽量减少噪音,保持安静环境。
2)对典型患者应立即以予止痛、减轻紧张过激情绪,如有携带急救药盒,即以口服安定片、硝酸甘油片或吸入亚硝酸异戊脂雾剂。如果有条件时,立即给予肌注吗啡或杜冷丁则更好。
3)对非典型患者,也应按以上措施处理,注意并发症的出现。
4)如果在家里备有或在抢救现场附近有急救站、流动救护车等,应迅速给予吸氧,尽可能采取正规严格的抢救措施,争取时间,则极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院前抢救的同时一定要联系专科医生,以提高抢救成功机会。
如何发现急性心肌梗塞
易发人群最多见为有高血压病史或发病前有高血压,近半数病人有心绞痛,其次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缺少体力活动的人较易患病;发病多在春、冬季节,与气候寒冷、气温变化大有关;发病时大多无明显诱因,常在安静与睡眠时发病,部分病人则发病于剧烈体力劳动、精神紧张或饱餐之后,甚至用力大便之时。此外,休克、出血及心动过速均可诱发本病;约20%-60%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有先兆症状;其最为突出的症状为疼痛,其性质、发作时间、伴随感觉及对硝酸甘油的敏感性与既往心绞痛均有较大的差别。其他症状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出汗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和上腹部胀痛等,还有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和心力衰竭等等。
凡上述易发病人群出现症状,或年老病人突然发生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上腹胀痛或呕吐等表现而原因末明者,或原有高血压而血压突然降低且无原因可寻者,手术后发生休克但排除出血等原因者,都应考虑到心肌梗塞的可能。此外,老年病人有较重而持续较久的胸闷或胸痛者,即使心电图无特征性改变,也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都应先按急性心肌梗塞处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在短期内反复进行心电图观察和血清酶测定,以确定诊断。
88.4%人不知现场急救黄金4分钟
病人心脏停跳,先抢救还是先打120?一项调查显示,74%的人认为,遇到心脏停跳第一该打120,而认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只有7.6%。事实上,拨打救护车最快也要6至8分钟后才能到达。这时,病人可能已经失去了救活的希望,还可能即使救活,也变成植物人。第一目击人最好现场马上施救,做到“谁发现、谁救护”。
调查现状 88.4%人不知“黄金4分钟”
尽管81%的人知道,现场急救对病人有用;94.5%的人能认识到,简单急救很有必要;84%的人表示,会参加社区举办的急救培训,但88.4%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黄金抢救4分钟”。
在这项调查中,在路上或家中遇到有人心脏停跳,74%的人会打120,18.4%的人会呼喊或救命,只有7.6%的人会进行心肺复苏。此外,还有96.3%的人把危重急诊病人挽救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而不是第一目击者、心肺复苏等急救者。
多数人基本不懂急救技能
在美国,大约70%的人都有自救互救技能证书;在欧洲,大约80%的人有自救互救技能证书。而在我国大城市上海,大约只有6%的市民掌握急救技能。
急救误区不懂急救不敢出手
对于骨折、包扎、出血等简单的急救,相对而言,第一目击者疑虑较少,一般敢于尽快施救;但对于心肺复苏等紧急急救,由于使用概率较少,施救者本身就对此疑虑较多,往往不敢轻易下手。如是外人,则更不敢下手了。
除此之外,心肺复苏的技能掌握不熟练、不能正确判断,也是问题之一。个别市民虽然已能基本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但因为不懂医学,看到病人晕倒,就不加判断地以为是心脏骤停,立即上前做心肺复苏。结果病人晕倒并非心脏骤停,而只是癫痫病发作。尽管表面症状差不多,但施救者滥用心肺复苏,反而可能加重病人的病情。
现场施救顾虑多多
一场意外事故中,一伤者心脏骤停,现场目击者对其紧急实施心肺复苏,遇难者被救活了。但在紧急心肺复苏的过程中,由于施救者用力过大,伤者肋骨骨折。事后,伤者家属非但没有感谢施救者,反而还怪罪他……
由于类似事件时常发生,一些掌握了心肺复苏的市民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惹事”、“怕麻烦”等心理,导致他们即使在意外发生现场,也不愿意及时施救。他们往往担心:如果抢救了别人,救活了还好;万一救不活,还可能会被家属怪罪,甚至怀疑是被自己弄死、弄伤的。
专家说法关键是要普及急救知识
在国外,市民总是把红十字会现场急救证随时带在身上。如果遇上意外,就立即出示证件,马上施救。他们感到:抢救生命是一种责任。如果心肺复苏在市民中的知晓率高了,比方说:万一发生车祸等意外,只要在现场围观者中,能有两三位掌握心肺复苏急救的市民先主动提议:可以快做心肺复苏!这样围观者也能认同,该先做心肺复苏急救!施救者胆子就大了,也敢下手了。专家呼吁,市民现场急救的普及率和知晓率,还需不断提高。
-相关链接
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轻拍、轻摇、呼唤,判定伤员有无意识;
●打电话通知救护单位;
●把病人放置适当体位,开通气道,尽快清除口内异物、污物,确定有无自主呼吸;
●判定有无脉搏。如无颈动脉搏动,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一般成人按压15次,儿童按压16至18次。
心脏病突发的家庭急救方法
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3秒钟之后,人就会因脑缺氧感到头晕;10至20秒钟后,人会意识丧失;30至45秒钟后,瞳孔会散大;1分钟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由于心脏骤停,患者立刻失去知觉,已处于临床死亡阶段。一般人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分钟至6分钟,如果在4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患者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极为渺茫。 医学专家强调,因心脏血管堵塞而突发心脏病的患者必须在1小时内打通堵塞的动脉,才不致造成心肌的永久性伤害。因此,患者及照顾他们的人必须高度警觉,掌握抢救时间,及时送患者到医院治疗。 心脏病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有胸前压迫样疼痛并可能放射到双臂颈及下颌;心跳不规则、呼吸困难;焦虑恐惧;眩晕;恶心呕吐;大汗;口唇甲床苍白或紫绀;皮肤苍白青紫及意识丧失等。 当抢救者确认病人是心脏病发作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采取急救措施。 1.检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果患者没有呼吸脉搏及心跳,应开始为病人实施心肺复苏术。 2.保持患者镇静、舒适,解开贴身衣扣。如果病人神志丧失,应把他摆成恢复性体位(支撑患者的头部,并让病人处于腹卧位,将靠近抢救者一侧的上臂及膝关节屈曲,轻轻将头部后仰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保持患者温暖。用凉的湿毛巾敷在病人前额上。千万不要摇晃病人或用冰水泼病人以试图弄醒他,更不要让他进食或喝水。 3.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及脉搏,必要时开始心肺复苏。 4.有不少心脏病患者会随身自备急救药品,抢救者可在病人意识清楚时及时给病人服药。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服用硝酸甘油片时,要让病人舌下含服,并坐在沙发或靠背椅上,直立服药可能产生晕厥而跌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