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津驸马蝈蝈儿

 magicgirlxiao 2014-09-22

夏津驸马蝈蝈儿

2013-02-05 09:10:00        来源: 中国夏津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夏津 武毅王 赶兔 汤沐邑 伶俐鬼儿 黄河故道
[提要] 在夏津县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里,产有一种周身绿中透紫的蝈蝈儿,是当地特产,俗称为“油蝈蝈儿”,又称“驸马蝈蝈儿”。说起这个玩意儿,还有一段饶有兴味的传说。
  在夏津县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里,产有一种周身绿中透紫的蝈蝈儿,是当地特产,俗称为“油蝈蝈儿”,又称“驸马蝈蝈儿”。说起这个玩意儿,还有一段饶有兴味的传说。
  据清乾隆本《夏津县志》载,在元代,夏津县曾是驸马都尉武毅王的“汤沐邑”(古代“汤沐邑”是供诸侯、大臣朝见天子前,住宿、斋戒、沐浴的地方。后来,用做皇帝、皇后、公主等收取赋税的私邑,也叫做“汤沐邑”)。这武毅王生性放荡不羁,常常四处游山玩水,夏津因是其私邑,每到夏秋收取租赋的时候,他便常来各“王庄”(古代皇帝赐给皇亲国戚、勋臣们在私收赋税的土地上所建立的庄园,用以收租和管理佃户。皇族的称“皇庄”,各王爷的称“王庄”。)上转转。
这年秋天,又是收租时节,武毅王又来夏津小住。这天天气晴和,秋风习习,不冷不热,令人非常惬意。于是,武毅王便带上弓弩与一群伴当(在“王庄”帮闲、打杂的人)飞马向夏津县城东北的黄河故道森林中奔去。
  黄河故道,亦称黄河故渎,是公元前602年(周定王五年)黄河改道经此入海的河道。到公元11年(新莽三年)再次改道,在此行水达613年,后遂成黄河故道。由于多年黄沙沉积,形成了大小无数沙丘。经多年的自然生长,又兼人工栽植,沙丘之上树木丛杂,遮天蔽日,在当地传有“攀树可行30里”之说。林中鸟雀飞鸣,狐兔窜逐,实为守猎游玩的好去处。
武毅王带伴当们来到密林中,呐喊呼哨,嬉戏游乐。伴当们都是些善拍马吹牛,逢迎献媚的家伙,有的捕鸟,有的赶兔,有的围堵狐洞,各逞其能,以邀武毅王的恩赏。伴当中有一个叫王珂的,生得尖嘴猴腮,伶牙俐齿,善于察言观色,所以颇得武毅王的宠信。人们送他绰号叫“伶俐鬼儿”。
这王珂深知当时是中秋时节,正是各种秋虫兴盛之时,他不去捕鸟,也不去逐兔,独个儿在树间草丛里摸来爬去。因为他早就知道在黄河故道的树林中,产有一种蝈蝈,个大腿长,周身绿中透紫,两只镜翅,晶莹透明,叫起来声音浑厚响亮,当地人称“油蝈蝈儿”。
  “伶俐鬼儿”在草丛中钻来钻去,果真捉到了一只,他小心翼翼地用树叶包好放在帽子内,就若无其事地与别人一起去哄赶鸟儿去了。
王珂得了这只“油蝈蝈儿”,又叫人编了一只玲珑别致的笼子,用黄绢帕罩着,悄无声息地献给了武毅王。说也奇怪,这蝈蝈见了王爷也来了劲头儿,跳着、叫着,时不时惹得武毅王哈哈大笑。他听叫声、看跳动,整天守在笼子旁边,爱不释手,喜不自胜。于是便命“伶俐鬼儿”王珂带人去黄河故道的树林中去捉,分别献给皇亲和宫中的后妃们。一时间,各王爷府里、各后妃宫院内,到处都是蝈蝈儿的叫声。因此,这“油蝈蝈儿”身价大增,后来逐渐传播到民间,人们还给它送了个雅号,叫“驸马蝈蝈儿”。
  这“驸马蝈蝈儿”除了上述特点,还有一个习性就是能耐寒冬。如果饲养得法儿,可以养到来年麦收季节,有的甚至能养到新蝈蝈出世。因此,当地人就形成了养“葫芦蝈蝈儿”的习俗。人们将一种扁圆形葫芦在熟透之后挖空,上挖一个齿形的盖儿,并在葫芦的周围钻上小孔,以通空气,便成了饲养蝈蝈的“葫芦头儿”了。
  冬天的“葫芦蝈蝈儿”有的被放在暖炕上,有的被放在炕头边,有的被揣在怀里,吱吱鸣叫,主人洋洋得意,并也以之自夸自诩,向人炫耀。
  在当地,不说别的,就这养蝈蝈的“葫芦头儿”就很讲究。新葫芦熟后,即将其摘下,风干后,放在红、绿、兰、紫等色水中煮透,凉干后,开盖儿挖瓤。有的还在葫芦周围刻上蝙蝠、福寿字、卷草等图案,或三国、水浒中的戏文人物。颜色底白图案对比清晰,把玩手中,饶有兴味。随着时间的推移,“葫芦驸马蝈蝈儿”便应运而生了。后来,这“葫芦驸马蝈蝈儿”竟上市买卖,并形成了专门的市场。人们竟有以此为业而成豪富者。后来,因兵燹战乱,饲养者渐少。尤其是农药的使用,给“驸马蝈蝈儿”的繁殖带来很大影响,生存量减少。现在每到夏秋季节,只有在黄河故道远离农田的树林里尚有生存,虽然稀少,但仍有少数酷好此道者,以“葫芦头儿”饲养这稀有的“驸马蝈蝈儿”。不过若是人工养殖,看来仍是可以大量繁殖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